刘馨晨
May Liu
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 学士
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 硕士
前华尔街投行Barclays
私募基金SDC创始人
厘清脉络,然后就是稳中求进!
关于华尔街金融从业人,
街头小报这样渲染:高级服装、拉菲、私人会所与纸醉金迷……
行业人士这样定义:常青藤名校、不知疲惫的高强度工作、冷静乃至冷酷的快速决策、操纵巨额资金和企业生死的迷人快感……
May则这样理解:即便一年200 + days出差,每周100+hours工作,生活照样风生水起,该离开时照样头也不回!
从哈工大到哥大,从数学到金融
在进入May紧张亢奋的金融故事前,我们还得先讲讲她那段冷静烧脑的数学时光。
May的大学本科就读于中国顶尖理工类学府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所学的专业正是让人“望而生畏”的数学系。
比起很多人进入大学选择专业的第一要义 “不学数学”,选择数学系的人,在旁人来看,要不然就是抖M症候群,享受疯狂自虐;要不然就是天生的数学脑子,学霸中的学霸。
不过,对于小编递过来的“学霸帽子”,May倒是拒绝了个快,立马表示,自己可不是个学霸,也会考试前突击,甚至着急了还会“参考”下同学们的作业。
而当初选择数学系,完全就是因为数学作为一种基础类学科,在很多工作中,应用属性很强,进入数学系学习也就像任何其它专业一样,没什么特别的,更不需要被“区别对待”。
在哈工大读完本科之后,May在家人的建议下申请到哥伦比亚大学读金融。
小编提出让May讲讲这两所国内、国际的顶尖学府的区别,May则认为亲身感受之后,她发现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间差别并不大。哈工大会组织很多国际化的活动,学生们也可以接触国际学生,举办国际夏令营等等。
非要说两所学校的区别,可能还是学校所在的城市,哈尔滨毕竟现在发展比较慢了,纽约则是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平台不一样。另外就是学生层次,中国高校寒门子弟多一些,哥大的学生则都会有些背景。
“其实要我说,最大的区别是,留学等于上了新东方学校,哈哈!”May出其不意的调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如今,回忆起哥大的学习生活,令May印象最深刻的倒不是与deadline赛跑赶论文,或者与同学面红耳赤地辩论,而是加入哥大学生会,参与组织春晚,并且在哥大的中国展望论坛 中,凭借近水楼台的优势,与徐小平、刘强东、王石等一众业界大咖亲密接触。
现在回头看,当初的活动仍旧学生气十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参与其中的学生确实能够积累到丰富的人脉,获得更高的工作起点。
华尔街投行从业,快工作慢生活
华尔街投行被看作金融人心中的圣地,投行从业者则更是区别于普通人之外,被看作智商情商双碾压的天才,开挂的顶配!
据统计,每年暑假,摩根士丹利暑期项目提供的分析师和助理岗位都会收到大约90000份申请,但录取率不到2%;高盛的录取率同样低的可怜,录取率2.06%。相比之下,哈佛5.9%的录取率就算很高了。所以很多人感慨,要想获得华尔街的实习门票,比上哈佛还要难!
May则几乎在毕业之后就进入到了华尔街著名投行工作,即便已经拥有了被看作投行人最好的学习背景 :“理工本科+金融硕士”的顶级学院学历组合,但从进入投行到适应工作,她还是吃尽了苦头。
申请阶段,要广投简历,找人推荐,耐心等待,进入面试还需要面对各种刁钻的问题,逻辑类、概率类甚至类似数奥题都能碰上,进入工作后,就是无休止的加班,和无尽的学习,累并亢奋着大概就是这里工作的真实写照。

全球最聪明的人们从天还没亮就涌入华尔街拔地而起、高耸入天的钢筋森林中,犹如被磁铁控制般,以最快的速度准确而无误的在工位间流窜,每个人桌前摆着至少3、4台电脑,电脑桌面上是各种红红绿绿、密密仄仄的数字,嘈杂的声音中没有一句废话,每个人紧张而亢奋,这样的状态一直能延续到夜入深,却还是没有人掀起屁股准备离开。
在“Up or Out”的投行生存法则前,凭借着自己的努力,May逐渐从开始的不适应中摆脱出来找到了自己的工作节奏,并在多年的投行生涯中,经历了多次的升职,当然,随着职位的不断提升,也不得不将更多时间投入到更多的工作中。

“让自己有趣才能适应投行工作的压力”工作前辈们留下的经验被May这些后辈们奉行不悖。为缓解工作压力,May形容自己一有时间就出去玩,打卡酒吧、餐厅、画展、roadtrip,去周边组个大House或者去海岛瞅瞅,能玩的每一分钟对于投行人都是赚到的!
我的投资哲学,于稳妥中求进
“倦怠期”不是什么消极的词汇,更不是什么罪过,相反,它在提醒你,你的人生或许该进入下个阶段了。
可以说是在“可预见的期待中”,May迎来了自己投行工作的倦怠期,恰巧当时整体市场也很可观,May当机立断,决定与投行握手告别,自己投资创业!
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24日,我们国家特别提出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指示一出瞬间刷爆区块链朋友圈,一向冷静克制的从业者也不再淡定,甚至营造出一种“喜大普奔”、“普天同庆”的气氛!
的确,谁能想到在诞生之初,被“不靠谱”言论充斥的区块链,如今竟成为被全世界疯狂讨论、疯狂预测、疯狂追逐的领域,从业者从一开始的遮遮掩掩、犹疑摸索,到如今站在时代尖端,执掌风口,各种滋味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最为明了。
离开投行后的May便一头扎进了区块链投资领域,国外的区块链市场更为单纯,相关从业者受到的负面冲击也更少,凭借着对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前景的了解及信心,发挥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人脉、资源整合优势,May和小伙伴们仅用了两年左右时间就实现了公司资金量翻了十几倍,并与多个独角兽达成独家合作!
面对小编提出的“区块链投资是否已经过了红利期”的问题,May也给出了专业人士的专业解读。
“从一个投机者的角度来讲,的确,区块链最好的、野蛮生长期可能未必是现在,去年出现过,下一次什么时候出现,我们是无法预知的。
但是如果从工业发展的进程来讲,我认为它的意义不亚于工业革命,甚至比互联网的发明还高一个层次,需要几百年才会出这样的技术。
包括它去中心化的本质、存储的方式都将很大地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会被人们接受。另外人们也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去研究这门技术,并将它投入到应用当中。所以我认为之所以出现区块链投资红利期已过这种说法,是因为很多投机者不太能够看得很长远。”
在May的投资哲学里,投资分两种,短期投资相对来讲更加暴力,可能需要去打探一些内幕信息。
对于一些长线投资,包括区块链还有很多传统行业投资,在May看来,就需要考虑百分比配置,追求稳健,另外还需要着重考虑几点:一是它的商业模式否能够成功,二就是整个团队是否具备良好的素质,投资最重要的还是对人的识别。
“我始终认为区块链投资就像我之前尝试过的艺术品投资一样,人们的认可程度会有很大影响,但投资成功与否,运气始终占很大的比重,所以我喜欢同时做现金流生意,这样稳妥些。”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形成一套自己的逻辑与哲学,大概就是人走向成熟的标志,等待这一刻的蜕变,或许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与凌晨四点的城市频繁互道晚安!
-END-
海归女神汇
女神专访 | 时尚资讯 | 海外资讯

海归女神汇——汇集一切有趣的海归人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