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靠打破瓶颈,来提升自我,
有些人靠打破瓶颈,来推动世界——
1
癌症的另一种说法,叫“不治之症”。
在我们的认知里,癌症是不可治愈的,是能让人瞬间崩塌的,是“生命太过脆弱”的有力证明。
但在5岁的Emily被诊断出白血病时,她的父母并没有放弃。
一遍一遍的化疗,一遍一遍的期许。
最后所带来的结果,是体内的癌细胞依旧没有被完全杀死,组织器官也出现了损伤。
生命送给Emily的,是否只有黑暗?
有人让她看到光明——
2012年4月,Emily接受了CAR-T免疫细胞疗法。
2012年6月,六一儿童节这天,Emily成功战胜了白血病。
CAR-T细胞疗法,由Carl June教授带领团队开创,通过唤醒人体的强大武器——免疫系统来消灭癌细胞。
Carl说:能给别人的生活带来美好的希望,这是我的幸运。
能让人类终有一天不再“谈癌色变”,这也是我们的幸运。
2
世界上最小的组成元素是什么?
这是一个困扰了人类两千多年的问题。
它困扰了擅长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的牛顿;困扰了喜欢吐着舌头搞怪的爱因斯坦;也困扰了那个坐在轮椅上却能用思想遨游宇宙的霍金。
直到他说出了秘密——
爱因斯坦有一个没做完的梦:梦里,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现实与科幻交织的十一维宇宙中,而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粒子,是一种细小的弦。
什么是弦?
Brian Greene在《宇宙的琴弦》中,生动地阐明了“弦理论”的概念——
想象宇宙间有无数的琴弦振动产生音符的共鸣,谱写出一曲宏大的生命交响乐。
他将生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通俗,他让普罗大众对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真正做到了“让科学流行起来”。
3
中国高能物理,从来不曾容易过。
8090年代,他们面临着经费紧张、工业落后、经验缺乏等一系列问题。
其后,他们的项目也在众多反对声中起起落落。
那时候的中国高能物理,还只算得上是世界高能物理学界的“毛头小子”,距迈入世界前列,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直到他的出现——
广东大亚湾实验,让王贻芳团队获得了被称为科学界“第一巨奖”的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这意味着什么?
正如王贻芳所指出的那样:“实验前中国是在追赶外国人,实验时是与外国人并行,现在是超越外国人。”
王贻芳团队带着中国高能物理研究突破层层重围,一举迈进了世界前列。
4
说起人工智能,大家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很多电影片段:陪人类聊天的机器人解决各种疑难杂症的机器人、共情力十足的机器人。
然而电影只是电影。
目前人工智能的智力水平,尚且停留在只会图像识别、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阶段。
备受局限的AI,始终在等待一个突破口。
直到他的到来——
当一辆装着“天机芯”的自行车在清华东区操场上自行撒欢时,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这可能是最接近独立思考的自动行驶自行车。
芯片是人工智能系统的大脑,而施路平及其团队开发出来的“天机芯”,做到了人脑思维和电脑思维的完美融合。
这枚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不仅解决了学术界的一大难题,更是实现了“中国队”在人工智能领域上的巨大飞跃。
——————
Carl June、Brian Greene、王贻芳以及施路平,都是在各自领域中打破瓶颈,推动了世界进程的人。
打破瓶颈,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科学家们从未停止过探索与创新。
今年,这四位科学家与揭开地心秘密的Jennifer Jackson,研发出粒子机器人的Hod Lipson以及《自然》杂志总编辑Magdalena Skipper一起,共同受邀参加由腾讯举办的全球科学大会WE大会。
腾讯科学WE大会致力于把世界上最令人惊喜的科学突破聚集在一起,希望让中国用户看见不远的未来,并通过技术改善人类生活,解决社会难题。
今年10月21日,腾讯更是发起了“腾讯科学周”活动,科学周不仅有腾讯科学WE大会这样的科学盛会,还推出了医学ME大会、科学探索奖颁奖礼等两场全新的活动。
医学ME大会由腾讯携旗下腾讯医典共同举办。大会邀请了全球顶尖的医学科学家,聚焦癌症、抑郁症、艾滋病等最受关注的疾病话题,展现前沿的医学突破,带领观众一同探索生命的奥秘。
而科学探索奖则由马化腾携手北京大学教授饶毅,以及杨振宁、毛淑德、何华武等科学家共同发起设立,旨在吸引更多青年人投入到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研究之中。
从连续举办七年的腾讯科学WE大会,到这次“腾讯科学周”的升级,腾讯的种种措施,最终指向一个目的——科技向善
今年5月5日凌晨,马化腾发了条朋友圈:“科技向善,我们新的愿景和使命。”一句话,13个字,最终成了一道惊雷,在科技圈的高空炸响。
何为“科技向善”?
一家企业怎么说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做。当腾讯不断加码在基础科学与前沿科学领域的投入:
如成立了为“通用人工智能”铺路的机器人实验室RoboticsX ,亦或是打造出会协助医生“救命的AI”腾讯觅影、携手两院院士和权威医学专家打造医疗科普平台“腾讯医典”.....
腾讯的这些做法,让科技向善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清晰——那就是落地到“人”。
有人提出:比起科技的高速发展,人文精神的提升是否过于迟缓?
那么将企业理念聚焦到“人”的腾讯,将“科技向善”作为愿景的腾讯,确是走了一条经得起时间推敲的路。
今年11月2-4日,腾讯科学周,等你来参与。
广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