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宅总有理(ID:zmrben115),作者:宅少,封面:视觉中国
“不能强制感情,强制的结果是做作。”——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逝于1938年8月7日),出自著作:《演员的自我修养》
01
后来路金波确实有点后悔,说自己看走眼了,当初想签郭敬明的时候,出的价钱比给韩寒的低。郭敬明成为郭董后,也跟他开玩笑,说你看,选错了吧?
在这一点上,路金波的确要跟那些送小四上位的贵人们多学习一个。
不只是路金波,给余秋雨老师制造爆款《文化苦旅》的东方出版中心,同样看走了眼。当初郭同学要把《幻城》中篇改长篇,主动联系这家为他出过《爱与痛的边缘》的出版社,东方却爱搭不理。
就因为这次擦肩,郭敬明才遇到了生命中第二个贵人——春风的编辑时祥选。
那是2002年的冬天,魔都的街头寒气逼人。时祥选专程从沈阳赶到上海大学,在校外一家小饭馆里见到了郭敬明。时编辑后来说,那天觉得眼前这个瘦弱的孩子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一定能有一番作为。
谈话至半,时拿出春风文艺出版社准备好的合同,告诉小郭,明年一月有一场全国大型订书会,那是推荐新书的最好机会,你必须在那之前把《幻城》写出来。也就是说,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来创作。
要不说当贵人也要运气的呢。当时郭和春风间的联系,仅限于时编辑负责《2001年中学生最佳散文》一书时收录了他的《我上高二了》。文章被淹没在一堆新概念笔锋里,完全看不出爆红潜质。巧的是,当时春风正着力寻找“韩寒第二”,想打造一个新文学偶像,于是给一群作者发去邮件,问有无高质量的作品。
最后只有一个人给了回复,那就是郭敬明。
不但有,而且告诉春风,手上有个短篇,在《萌芽》引起很大的震动,现在打算改成长篇,不知道春风有没有兴趣合作。为此,副社长常晶特意买来《萌芽》,一看郭写的是兄弟情,辞藻华丽,故事新颖,引起大面积情感共鸣,和韩寒的叛逆正好两个路子,是个不错的包装对象。
一通决策后,《幻城》成了春风2003年主打书目。常晶决定倾全社之力来推这本书。这无异于一场赌博。之前《爱与痛》只卖出一万册,虽拿了两次新概念一等奖,谁知道这孩子一个月能写出个什么东西来?
万一写了个垃圾,卖出去多丢人啊。毕竟那年头的畅销书,还不敢像后来那么不要脸,怼上一锅马尿味儿的风尘鸡汤也能卖火。
而事实证明,春风赌对了。
02
郭敬明很少让人失望。在学校读书时,就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尤其他的作文,从没让高中语文老师陈泽林失望过。参加新概念时,郭敬明一口气写了七篇,每次写完都拿给陈老师批阅。可见这是多么有心的孩子。
比较可惜的是,郭同学生命中第一个贵人,《萌芽》原社长赵长天老师,起初对他几乎没什么印象。尽管他拿了两次一等奖。
作为“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发起人,一票80后作家的重要推手,赵老师长时间心心念念的是天才少年韩寒。希望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肩负起社会责任。在韩寒江湖骂战的那几年里,赵老师提醒他:“不要被人当枪使。”
早期《萌芽》对郭敬明不够重视,觉得他就是情感流,论文风独成比不上颜歌,说文辞华美又比不上张悦然,长时间沉浸在自己的小欢喜小忧伤里,格局实在不大。那时《萌芽》拉一帮作者出去签售,也没想到郭敬明这个人。
直到高三,小四闲来无事,拿一篇《幻城》把《萌芽》论坛给炸了。
小说一发表,就引起了少男少女们的强烈兴趣,把《幻城》投到了当月第一名,还讨论拍成电视剧谁来演合适。此前,郭同学许多作品都发表在杂志《人生十六七》上,其影响力自然比不上青春文学界的一哥《萌芽》。而能在《萌芽》上掀起如此巨大的讨论,何不把《幻城》之梦再做大一点呢?
如果时间的镜头可以穿越,回到2002年那个寒冷的冬天,我们将看到上海大学短暂的假期里,学校的人差不多都走光了,郭敬明独自一人坐在偌大的阶梯教室里,裹着长长的围巾挥笔不止。一种甘甜而又绝望的空气弥漫在教室里。甘甜的是每写完一个字,郭同学都离那成功更近一步,仿佛就要触摸到他心中的那道闪耀绿光;绝望的是,时间真是太短了,何况他还是第一次写长篇,好几次都想放弃。
但他从不让人失望。
2003年,全国图书会,《幻城》作为春风的首推书目登场。常晶为它设计了一整套的营销方案,找曹文轩作序,做幻城的flash传播,找来文坛一帮老作家开讨论会,又请评论家们多吹鼓几句。
为了让《幻城》横扫书市,春风准备了“预热”“热销”和“预防滞销”三个阶段的全国性推广活动,拉着郭敬明四处签售,一举将其拱上宝座。连社长韩忠良都在拜年贺卡中致信发行商,希望他们大力推荐。
皇天不负有心人,2003年《幻城》抢尽风头,当年便创下105万册的销售量。那忧伤、凄美、华丽、绝望、让人自由飞翔的、四季温暖如春的日式漫画故事,就这样像一把锋利的大宝剑,刺穿了孩子们的胸膛。
在当时,很多人以为这是一颗“文学新星”冉冉升起的地平线。
结果,这成了一个文化商人崛起的起跑线。
 03
《幻城》和《梦里花落知多少》卖破百万册后,2004年图书会的饭局上,郭敬明说自己现在发稿容易,但很多朋友不行,要能有一个这样的平台就好了。副社长常晶也有此想法。郭敬明立马说,那我来做。
4个月后,“岛”工作室成立。 
早在做《幻城》时,郭同学就表现出极强的自我营销能力,插图、文案一把抓。正基于此,春风才为他在上海闸北区租下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让他和朋友搬进去捣鼓“岛”。当然,春风也不白给钱。
他们签下了郭敬明大学四年所有作品的版权,给了他一笔符合当时身价的钱,供其花销。“岛”开张后,郭敬明就拉着几个小伙伴选稿、做图,一步一步奠定了日后《最小说》的画风。
再一次没令人失望。在郭敬明的带领下,“岛”系列从起初的几万册销量直奔20万册。春风只负责印刷发行就够了。真是一举多得,当“岛”系列上露出郭同学精美的个人写真,附上他忧伤明媚的亲笔文案,不但春风赚到了钱,他的品牌价值也被慢慢树立起来。那时期,许多学生都迷恋上漫天柔光下小四侧脸的弧度,和那些蚂蚁爬过心口般支离破碎的句子。
同时,郭还努力打造艺人形象,发售专辑《迷藏》,坐上超女评委的位置,热度一路飙升。在他的贴吧里,曾有读者提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着火的时候,你是先救周杰伦,还是先救郭敬明?
在打造个人IP这件事上,“岛”系列功不可没。
不过危机也是那时来的。2003年11月,还在《瞭望东方周刊》上班的庄羽收到读者来信,说你的书被抄了。庄羽买来一看,果然。然而还没等她找春风出版社理论,有媒体已经爆了出来。
事情引起关注后,针对此事,春风出版社发了一篇名为《在名气和名誉之间》的文章,表示这是一次赤裸裸的炒作。
庄羽一听,不高兴了。不承认是吧,告你丫的。2004年,正策划郭敬明图文书《刻下来的幸福时光》的路金波,打算做《圈里圈外》的第二版。在北京渔阳饭店,他拉着小四巴心巴肺地聊了一个通宵,希望能让他和庄羽达成和解,只需在庄羽的书腰上写一段推荐语就行。郭敬明已经被说服了,结果第二天又告诉路说不行。一句话的功夫,局势恶化了。
两年后,法院判定抄袭,让道歉。郭敬明又硬核了一次。一夜之间,所有媒体和80后文学圈儿的人都开始讨伐,一大票人要跟他划清界限。
很快成为郭敬明生命中第三位贵人的金丽红就说:
“当时郭敬明太年轻,误判了形式。要是有我在,哪儿会出这种事啊。”
2006年,郭敬明和春风的合同到期。别看郭同学声名尽毁,凑上来想捞油水的人,那是一大把一大把的。大名鼎鼎的“金黎组合”就是其一。
遇上这对出版业老将,小四才真是像邢夫人劝鸳鸯那般说的:“如今这一来,你可遂你素日志大心高的愿,也堵一堵那些嫌你的人的嘴。”
04
作为资深图书策划人,金丽红向来敢打敢冲。1992年,全国只有给“鲁郭茅巴老曹”这种盖棺定论的老作家出文集的先例,金丽红却说服华艺社,给王朔出了四卷本文集。不但出了,还答应了王朔版税制的要求,有钱大家一起赚。2003年和黎波进入长江文艺出版社后,两人双剑合璧,推出不少爆款。
2006年长沙书市上,长江文艺的副社长黎波第一次见到郭同学。小四很直接,一上来就丢出制作团队,说自己手上有哪些作者资源,只要按他的方式去做,肯定有戏。条件也很简单,他要一家自己的文化公司,不拿版税,要分成。
这一年7月,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
占股75%的小四变成了郭董。剩下的股东,一个是长江,一个是天娱。公司的名字是天娱教母龙丹妮起的,专门找人测过风水。
公司一成立,郭董就去虹口区瑞虹新城定了房子。
和“岛”不同的是,之前做的是系列图书,这次直接是拿刊号。在一间三十多平米的办公室里,郭董带着队伍大干快上。搞书的能力,已经被市场验证过。钞票自然是大大的有,这一点不必金丽红操心。
她主要是做一些面子工程。
当时郭敬明官司缠身,社会影响极差。金策划动用了手边一切资源来平息舆论,并不遗余力地帮郭董打造良好的公众形象。先请文坛的王蒙老爷子出面,把郭引到了作协门槛儿里。消息出来时,群众队伍一片吵吵。
写出过雄文《躲避崇高》向来喜欢打哈哈的王老爷子说:“大家别看得那么重,从事写作这个行业,只要勤奋创作,够条件就可以入作协了。”
请出王老爷子还不算。2009年,金又把郭董推向央视《艺术人生》,让他和黄永玉见了面。在那次采访中,黄永玉和郭董亲密合影,还赠送了一幅墨宝。上书“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拿到墨宝的郭董,赶忙在博客上晒出了自己的新“忘年交”,说大师很喜欢自己。
可媒体里面有坏人,事后真有人跑去向黄永玉求证。黄老爷子表示:“我没有很喜欢他,一点也不喜欢。”
哎,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啊。
一系列骚操作后,郭董的价值增大了好几倍。金丽红觉得还不够,又帮他在身份和资产上镶了金边。2003年,她和黎波进驻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北京中心分社时,还是长江的全股。2006年,才由8位骨干持股54%。
2009年,为了肯定郭董的贡献,全体股东分别出让了15个点给郭董。随后,金丽红帮郭董解决了上海户口,又让他出任了北京中心的副总编辑。年底,故宫阎崇年的新书发布会上,郭敬明以副总编辑身份亮相。
连身边的助理都大声吆喝:“四爷,您这是真进宫了!”
当然,金丽红如此舍得,都因为郭敬明从不让人失望。
在建立起个人品牌后,《最小说》用短短三年,就变成了整个图书行业的领头羊,一个月能卖出120万册。郭敬明自己的小说,卖个数百万册,不是梦。那些年的富豪榜,他是从没缺席过。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无数少男少女泪流满面、嗷嗷待哺,沉浸在一场青春的疼痛盛宴里,无法自拔。
2013年,连诺奖引发的“莫言热”也未能撼动郭敬明,而中国传统文学期刊的全部发行量加在一起,才勉强抵上最世杂志的发行量。
至于他签下的作者,以前最好的销量是不过几万册。一到他这里,起步就是几十万。郭敬明的营销能力和品牌溢价,令各同行望尘莫及。
拿黎波的话说就是:“他像一个金炉,你在里头沾点金,就能赚钱。”
从此,郭董的贵人就是他自己。
05
能变成自己的贵人,确实不是敲敲键盘就能实现的。
郭同学刚去上海时多惨啊,喝不起学校外面昂贵的奶茶,买不起世纪公园看烟花的门票。母亲去上海玩,不会过地铁被讥笑。给父亲买辆车,又被说是暴发户。甚至连出席《幻城》的活动,都因为没穿华丽的衣服而看人脸色。
这些不友好的瞬间,自然激发了斗志。所以,帮他实现奶茶自由的不是《幻城》,帮他实现华服自由的不是春风,帮他实现上海买房自由的更加不是金丽红。贵人们,都是拱了一把火。那些年里,郭董一天天的,又是跑通告又是经营公司还要写书,哪有闲着的时候。拿他自己话说:
“为了工作我每天只睡3个小时,7年没有休过假,也没时间谈恋爱。而另一个人他天天玩,在网上骂人,你说我不成功谁成功?”
成为自己的贵人后,郭董也顺利实现了身份跨越,从“董”变成了“导”。
2012年,“和力辰光”董事长李力买下小说《小时代1.0》改编权,找来《锦衣卫》的制片人安晓芬做制片人,邀请台湾偶像剧教母柴智屏做监制。几个人商量了一圈,也没找到合适导演。最后,李力飞往上海,本想花40分钟说服郭敬明掌镜,没想到一聊就是5个小时。郭董心说,老子在出版界呼风唤雨,要是去拍电影玩儿砸了怎么办?可到底还是答应了。
这一次,郭董依然没有叫人失望。
拿到任务后,郭同学开始速成自学,看了各大导演的现场花絮,然后海量阅读剧本,一边看一边在脑海中编织调度,再回去对着原作学。不但学拍摄,他还要学营销和发行,拉上安晓芬、柴智屏、李力一通狂聊,聪明如他很快就搞懂了行业游戏规则。《小时代》的剧本,是最世签约作者猫某人写的,成稿只用了2天。正片拍摄,上下两部,只用了80天。
我们李安叔花了快30年才弄到手的头衔,郭导用80天就给办了。
这大概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吧。
郭董成为郭导后,安晓芬也说过,他身上有一种最核心的价值,那就是“极其聪明、非常专注、成长迅速”,进入现场后,上手极快。所以,近期郭导出现在《演员请就位》的现场,频频丢出专业术语,一条条“哇,原来他这么厉害!哇,郭敬明懂得好多!”的弹幕走起来时,我是一点也不惊讶。
尽管他掉书袋的姿势,很像一个平时没怎么上课的大学文科生在期末考试前加班加点背书的样子,也依然不妨碍什么。因为节目组请他来,就和当初那些捧他的贵人抱着同样的目的。而且他们深知他从不让人失望。
至于郭导的辩才,怎么说呢,他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在《文化访谈》上被马东逼问到去厕所抹泪的孩子了。历经了这十多年的刀风剑火,郭敬明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就像他自己总结的:“那时候心理承受能力没有现在那么好,现在再攻击的问题,只要我高兴,我可以把你攻击得更不舒服。”
别说什么奇葩说辩手,人家当导师绰绰有余。就看马老师坐不坐得住了。
马上就是11月了,上海的街头不知是否寒冷。离贵人时祥选抵达上海,已经过去了17个年头。也就是那一年,在冯小刚的工作室里,刘震云就一部剧的改编发表重要讲话,期间无数次被在场者的手机铃声打断。
冯灵光一闪,说:“我们应该拍一部电影,讲讲手机这个事。”
不久后,在这部被冯小刚称为上帝召唤的电影《手机》里,范冰冰饰演了靠身体上位的“武月”,从此脱离丫鬟形象,打开了事业新局面。从那时起,范冰冰各种乱七八糟的事被曝光,各种负面新闻层出不穷。
但是范爷硬气啊,人家说,经得住多大的赞美,就忍得了多大的诋毁
如果现在你去翻范冰冰的博客,还能看到她停在2007年的最后一篇文章。
题目就叫做:乱箭穿心,习惯就好。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1]《郭敬明们的成长之痛》,中国新闻周刊
[2]《郭敬明是如何拿到上海户口的》,出版家周百义
[3]《我是一个没有原罪的人》,外滩画报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宅总有理(ID:zmrben115),作者:宅少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