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改变自己主创
辉哥奇谭主创 | 布道师
读书的数量并非最重要的事情,关键是践行 ——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在书中得到启发,回到生活去验证解决方案 —— 这是读书的关键。

一年读300本书
作者:一炜
来源:个人成长之行(ID:Personal_Development)
这是小伙伴KK的分享。她在一年里读了300本书,而这件事极大地改变了她的生活。经她同意,我把语音整理成了这份文字版,相信一定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这是今年我最喜欢分享之一,给我触动最深的是四个字:极致践行。
KK的故事
小伙伴们好,我是KK。我一年读了300本书,今天就来讲一讲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我是16年大学毕业,然后进入了一家金融服务机构。刚毕业时,自己是一个非常「二傻子」的状态,但每天面对的却是净金融资产5千万到1亿的超高净值客户。我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觉得很难对话。
我当时非常渴望改变这种状况,可是刚开始工作,自己也没什么钱,没办法去报很多课。所以那时对我来说,增加优质信息、让自己建立起做事、做决策的思维模型,最低成本、最易得的方法就是:阅读。
我当时看了一本书,叫《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中的男主角在一年里读了365本书,由此整个人生状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我决定践行这一本书。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了四五本关于「速读」的书。如果一个字一个字去读,是完全没办法完成一年300本书这样一个量的。所以我就买来这些速读的书,看完以后提炼出了一个速读的方法:每本书拿到之后,先看书皮、腰封、前言、序言等信息,尤其要看目录。看完目录之后,我就会大概翻阅整本书。
这几个动作之后,我会列出5个自己最想在这本书里了解的问题,接下来就在书中寻找系统的答案。其实我要求的是,自己每天用一个小时去完成一本书的阅读。
一开始读速会比较慢,可能需要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但是当挺过一段时间之后,你的阅读速度就会越来越快。
最大的惊喜不是出现在一年之后,而是在一个月之后。
在践行一个月之后,我发现自己做事做决策的时候,尤其在跟一些人(比如我老板)去对话的时候,已经不再是以前那种被情绪驱动的状态,而是真的有了自己的「思维模型」。我会非常有逻辑地表述事情,有时候当自己讲完,我心里会「哇」的一下,感觉不像是自己说的。因为放在以前,我是绝对不会这样去讲话的。
所以对我来说,那一个月就是一个飞跃。一个月之后,我遇到了一本「贵人书」,就是稻盛和夫的《活法》。这本书里讲了「六项精进」,很多人可能读过。我在读完之后,极致践行了其中的第一条——「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我的做法就是:找出公司全国前10名的人,把他们的工作量标出来(我们是有工作量记录的),我要知道那个最高的标准是什么,然后我就翻倍,二到三倍。
当你把这个标准定下来,当你的工作量是别人的二到三倍时,这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挑战来自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做事的技巧及效率,沟通力,领导力等等。所以,这段极致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让我有了更大的飞跃。
阅读以及超高工作量,这一系列事情坚持下来,一年之后,我拿到了一个百万年薪的工作机会。所以我也得出了一个结论:成长即赚钱。
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底层逻辑:
1.确立一个目标非常重要;
2.相信和勇气。当你做一件事时,你要相信这件事是OK的,相信这么走是可以走通的,然后具备勇气去做;
3.极致顽强的执行力。
以上就是我一年读了300本书的经历。这个过程走完,我得到了非常大的一次生命力的成长,看到了自己能力的边界,经历了一个拓展自己能力边界的过程。同时,让自己赚到了钱,同时也赚到了一定的选择权——就是在职场和人生中的选择权。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讲一讲关于「阅读」的一些心得。
我下面说的都是分成两组,比如「原因VS工具」,「多读VS精读」,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从来都不是二选一。当你去极致践行的时候,所有的选择都是OK的,所有选择都会有效。你需要知道的是,你自己想要什么,你自己是谁。然后去选择那个合适的选项。
1、原因VS工具
在你做事的过程中,很多事都一样,会有不同的人去质疑你,包括阅读这种事都会有人质疑你。比如,「你整天在那里读,读了这么多书会不会变蠢啊?」「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啊,我读了书根本都没什么用。」
其实我觉得,首先你要搞清楚「原因和工具」的关系。阅读是我们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之一,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达成某个目标的工具。比如我创业做公司,也是我去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工具,我想为这个世界创造一些价值。
当你不OK的时候,尽量少去「甩包袱」。不是说这个工具不OK,工具本身是一个客观的东西,都很不错。不是说「阅读」这个工具不管用,阅读没有帮你得到提升;而是说,我说得严厉一点:不是工具没有用,可能是你自己没有用。
你要知道原因和工具的关系,哪个是原因,哪个是工具。当你事情没有做成的时候,不要说这个事情不OK,可能是你自己不OK。
2、多读VS精读
我觉得这是被很多人诟病、很多人发出疑问的一点。很多人会站队,说你要精读,把一本书读上很多很多遍,要好过读很多很多书。
我想说,这里其实没有哪个方法是「最好」的。还是那句话:你要知道你自己是谁,你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才能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帮你实现成长,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多读」和「精读」这两种方式,对我来说其实是一种方式。读书最厉害的一点,是可以改变你的潜意识。
书本里有太多优质精华的信息,当这种信息非常大量地涌入你的头脑中时,量足够大(这是前提),是可以改变你的潜意识的。而潜意识决定着你的命运。这是大量读书、大量获取信息的一个底层逻辑。
当潜意识发生改变的时候,你去做很多事情时决策的思维方式会不一样,而这些会影响你的行为方式;你的行为方式不一样时,做事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而结果不一样了,你的命运也就改变了。
你既可以读很多本书,也可以一本书读很多很多遍。
我在那一年里读了300本书,这件事改变了我太多太多。而后来,《活法》成了我的「贵人书」,这本书我已经读了几十遍,还有其他一些书也读了几十遍。所以「多读」或者「精读」,两个都OK。关键是要看你自己。所以读书也是一个你认清自己的过程。
3、有目的VS没目的
要带着「目的」去读,还是没有目的地读?这同样也要看你自己,看你自己是什么情况,适合什么样的方式。
我想说,这两种方式都会让人成长。不管你有没有目的,只要你阅读就可以获得信息量;而只要获得了优质的信息,就会发生上面讲的一系列改变。只不过,当你有目的地去读的时候,结果会来得快一点。做任何事情都一样,如果你有目的、能够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你的结果就会来得快一点。
但不是说,没有目的就没有结果。即使没有目的,只要你坚持使用阅读这个工具,有一天量变带来的质变也会发生。所要看你自己想让这个结果来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
4、践行VS不践行
其实读完书以后,不管你践行还是不践行,只要读了,最后也是会有一个结果的。还是上面所说,结果来得快慢的不同。
我本身把自己定义为一个「践行型」的阅读者,我读到很好的点是一定要践行的。
举个例子。我之前是一个非常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人。后来读了《财务自由之路》,里面讲到拥有财富的人要有「闪电般的执行力」,这个执行力要快到令人震惊,而且要把这当作一个游戏来做。
于是,我当时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刻意练习100次,自己每做一个决定时在60秒内完成。
当你不断地去这么做时,会发现你变得对自己想要的东西越来越清晰;而越来越清晰的结果是,你的能量会越来越聚焦,最终变得像激光一样直击目标。
如果你读过书以后不去践行,但你一直坚持读书这件事,也是OK的。因为很多大学者、思考者,他们读书的一个目的是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律。
比如对查理芒格来说,他读书是为了获取思维模型,他是用来做决策的。他读到的思维模型,最终从书中「滑落」到他的脑子里进行了储存。再比如,对马斯克来说,他年少时读了大量的书,他也不是为了什么具体的践行,因为他那个时候还想象不到。他那时只是好奇,是为了看到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
所以仍然是那句话,你是谁,这决定了你用什么样的方法。不同的方法让你有一个不同的结果,时间快慢也会不同。
5、你只能读出你的当下
对于上面讲的所有内容,我不断强调,要知道你自己是谁,你想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人生状态。
这就是我要说的一点:你只能读出你的当下。
你现在读一本书,你只能领悟出自己当下能领悟到的东西,你的水准取决于过往经历给你的阅历、悟性。当你过一段时间,去经历、去磨练、去成长,去摔跤再去爬起来,回头再读曾经读过的书,你又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因为你会读出新的当下,所以书是可以常读常新的。
我的那本《活法》,很小的一本放在包包里,每天都会读。
我们虽然在说读书,但很多事情底层规律都是一样的。当你去跟随一个好的团队、好的leader、好的教练时,那个教练很重要,但你自己本身要有足够的能力去领悟,这样他们才会成为你人生中真正的贵人。这里的贵人包括教练、领导、朋友,也会包括一本书,但前提是你自己要有成长。
6、读书,读人,读天下
最后,回归到一开始。所有事情,包括阅读,都是我们实现自己生命力成长的工具,我们去达成一个又一个目标的工具。
所以,除了读书之外,还有很多东西可以供我们去读。我非常推崇「广义阅读」,我觉得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也就是:读书,读人,读天下。
所有的这些,都可以让我们在潜意识里积累优质的信息。所以,不用拘泥于这个工具本身是什么,不用执着于工具本身。一定要知道自己是谁,想要达成什么,然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路径。
甚至,你一开始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也可以,你就去践行自己当下可以去做的那件事。比如我当初没有足够的钱,也没有办法链接更优秀的人,所以读书是我最快最低成本的选择,于是我就从手边的书开始。
本文获授权转载。作者:KK,践行型阅读者;自我刁难达人;貌美如花的创新教育领域+blabla创业者,贪财好色少女。
本周末的会员语音 
对于人生,如果看得足够长远,的确得有Plan B,因为我们的职业竞争力随着年龄的变化在不断变化。我们必须立足长远,未雨绸缪,避免在拼智慧或者拼资本的年龄还在做拼体力的事情。你的人生是否有Plan B?你的Plan B是什么?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有Plan B?为何这个时代让大家更容易实现Plan B?本周末的会员语音,让我们深入讨论一下人生的Plan B,我也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如何考虑自己的Plan B。

今天你做了什么改变
大部分人为何难以富有?因为从来不敢正视一个问题:自己预计一生能赚得多少财富?不敢想、不愿意想。总是告诉自己:钱多少不重要。这个问题都想不清楚,钱从天上掉下来吗?上期我的会员语音《一生要赚多少钱?》,我谈了自己是如何思考这些问题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又如何影响了我过去几年的财富积累。请参考如下会员反馈:

@会员  每天心情都很好的梓赫
仔细算了一下,以我的人生设定(包括寿命和家庭),基本需要6400万,但按照目前的年均收入及预期,到60岁我的总工薪收入约为1800万,其中差额约为4600万。另外,如果按照梦想来看的话,我希望大约的总收入需要9400万,其中包括投入2000万左右给慈善事业。这样的差距我想通过理财投资来进行实现,需要在人生剩下的年岁里(按55年计算)净资产实现年均9%的增长,感觉还是很有希望的。但是有一个问题是,通胀的因素是否需要考虑进去,如果按照3%的平均通胀率来看,则需要在每一个当年较上年实现12%的增长。不知道这样的算法是否是对的?但是感觉还是很有希望的!感谢辉哥又一次引导了航向。
 现在加入会员 
从现在起,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改变自己会员,就可以在本周日听到张辉的会员专属语音《一生要赚多少钱?》作为额外福利。
想知道会员能得到什么?↓↓↓点击阅读原文,10 秒钟加入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