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是引发互联网人产品梦想的“夏娃诱惑”。
社交疲劳是否会带来社交产品的衰退?
社交背后的商业价值是否存在边界?
创造下一个“完美产品”会是什么?
作为亿万用户中的一员,你使用社交产品的习惯是什么?
有哪些吐槽和期待?对社交商业模式有哪些建议?
本期《商学院》杂志数据调查栏目,
我们一起关注社交背后的林林总总,
一起探查社交关系的隐藏价值。
扫码填问卷,参与者有机会获得
《商学院》杂志一本。
社交,是引发互联网人产品梦想的“夏娃诱惑”。
互联网的连接力量引爆了人的社交需求和能力,成就了QQ、微信、Facebook等社交产品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市值,也引燃围绕社交而产生的各类商业生态。从陌生人社交到熟人社交,从文字到视频,从广告到带货,从公域流量到私域流量,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红利逐渐消失,社交产品的形态和商业模式,以及趋势也在发生变化。
有分析指出,社交产品按照不同维度,可分为强关系社交型、弱关系社交型和陌生人社交型;按照功能属性,可分为工具型、社区型和媒体型;按照传播内容,可分为文字型、图片型和视频型。目前社交产品的商业模式主要有电商、游戏、增值服务、广告。
从最初的QQ发展到现在,社交产品所承载的用户数量在增长,内容也在不断丰富,而一些非社交产品,也会在产品设计上找寻角度,切入社交,希冀能通过社交的天然黏性和连接属性,绑定用户,同时,衍生出各类增值服务。甚至,一些社交产品也碰触禁区的路上冒险。可以说,社交产品无处不在,越来越重。
在全球拥有10亿用户的微信,是中国社交工具的巨无霸。一家独大的情况下,依然有许多互联网公司希望能寻找新的机会,主打陌生人社交、视频社交、年轻人社交等概念的社交产品层出不穷,比如陌陌、探探,近期新浪的“绿洲”,阿里的“real如我”等。有分析总结,经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多年洗礼,年轻人的线上社交其实是分层的。这些垂直社交软件主动避开微信主战场,希望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地,并且有些确实找到了。
在微信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下崛起的短视频平台抖音,在阿里在电商领域严防死守的局面下突袭的拼多多,也为各类垂直社交产品增加了挑战巨头的信心。
而社交产品对用户体验的要求极高,很多产品也有意放慢商业化的脚步。但是,不可避免,社交变现是不可放弃的商业诉求。当广告、微商霸占朋友圈,当休假中,也必须微信24小时待命,当久未联系的朋友突然发消息让你帮TA拼单、砍价,甚至买保险,当我们许久不再发朋友圈......无处不在的社交产品不但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也创造了更多无效社交,过度社交,以及社交变现方式也更加赤裸裸。
由此来看,社交未尝不是一种束缚,一种负担。甚至,很多人在逃离社交产品。当我们在反思,社交疲劳是否会带来社交产品的衰退?社交背后的商业价值是否存在边界?我们更期待,不断迭代的技术和互联网人的深度洞察,会创造下一个“完美产品”。作为亿万用户中的一员,你使用社交产品的习惯是什么?有哪些吐槽和期待?对社交商业模式有哪些建议?本期数据调查栏目,我们一起关注社交背后的林林总总,一起探查社交关系的隐藏价值。
互动方式:
1、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
2、参与时间:2019年10月17日——2019年10月21日
参与问卷调查,我们将抽取5位幸运读者获得最新的《商学院》杂志一本,上期获奖名单:
重庆  高星  哈尔滨  何雨  上海  Flora   
北京王巍   信阳  蒋文涛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调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