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勇于胜利?还是善于不败?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以及背后的天性禀赋。具体到投资这个行业,孙正义是前者,善胜。芒格是后者,善败。
3年前孙正义推出1000亿美金的愿景基金。这在风投界有如一场大海啸。当时所有其他基金加起来的总额还不及它一家。愿景基金对于任何一家对手都有至少十倍、百倍的优势。它完全有能力单凭价格战就改写游戏规则。
在当时,我的朋友曾玉就说,“我非常尊敬孙正义,但愿景基金是个泡沫”。只是由于“孙正义大帝”创造过的几次神话,也由于“同行相轻”的嫌疑,曾玉的话并没有引起多少在意。
3年后的今天,恐怕大部分人都开始谨慎打量这个1000亿美金的史上最大基金。因为一连串事件。
WeWork上市失败,估值崩塌,大裁员。Uber、Slack等上市公司的市值断崖式下跌。OYO创下高估值的新一轮融资竟然来自其创始人,而这笔钱是从跟孙正义旗下软银有关联的机构借来的。说白了,有“左手倒右手、做高估值”的嫌疑。
这几家都是愿景基金重仓且强力支持的“门面”。
回到原点。孙正义为什么要推出1000亿的基金。
坚定看好AI取代人脑。坚定抓住这一次百年难遇的大洗牌。觉得“睡觉都是浪费时间”。这样看法的大有人在,不止孙正义一个。
孙正义在推介愿景基金的时候讲过这么一个刻骨铭心的故事。
“我曾经和贝佐斯,一对一,面对面的谈过。我出价一亿美元收购亚马逊30%的股份,但他坚持1.3亿。就因为这3000万美元,我们没谈拢,我错过了亚马逊。今天亚马逊的市值是8700亿美元,30%的股份就是2600亿。我因为3000万美元错过了2600亿美元。我没有投资他,我犯了一个大错。但投资趋势,永远不会错。所以我准备了1000亿美元,去投资趋势,投资未来。”
如果这1000亿美金只用来投资已经自我证明了的鲨鱼苗,就像在2018年下半年投资了字节跳动。虽然不是早期投资,不会有像在2000年投资阿里那样获得上千倍的回报。但是稳妥。因为愿景基金足够有钱,即使在后期进入也可以占据不错的股份。
如果是这样,那么愿景基金可以获得平稳的成功。
但这不是“孙正义大帝”的心性。所以愿景基金在极其看中的AI之外又勇敢的进入了不同行业,比如连锁酒店和共享办公。也进入了在不同阶段的公司的投资,包括早期投资。显然孙正义还想复制在马云身上创下的奇迹。目前愿景基金已经投资了至少82家公司。
不过今天的孙正义跟2000年的孙正义,已经大为不同。他太有钱了。他已经品尝过奇迹的滋味,他想要复制奇迹,甚至成为奇迹专业户,点石成金。他错失过亚马逊,他懊悔,害怕再次错失。于是他的心态不可避免的变了。
可能。这就是贪婪和恐惧的结合体。
愿景基金一直全力护持的WeWork近乎荒谬的崩塌,让我们可以看到巨人的漏洞。如果没有2年内孙正义5次累计超过100亿美金的投资,WeWork也许就不能在一条虚浮的跑道上蒙眼狂奔。孙正义的钱、野心、还有恐惧,合起来点燃了WeWork和他的创始人,促成了一次飞奔,然后一次崩塌。
当孙正义满怀饥渴的寻找第二个马云的时候,他很容易就把某个人当成了第二个马云。但到底哪里错了?贪婪和恐惧的联手,留下了怎样的方法论上的破绽?
年长孙正义33岁的芒格在今年面对投资者时也讲了一个令他自己受用不尽的故事。
“大量高智商的人进入投资领域,都想方设法要比普通人做得更好。于是怪事发生了。加州有一家非常大的投资咨询公司,它想到一个点子。我们手下这么多青年才俊,个个是沃顿、哈佛的高材生,他们为了搞懂一切拼命工作。只要让这些才俊每人拿出他认为最好的一个投资机会,集中起来形成组合,必然能遥遥领先指数。
他们满怀信心地付诸行动,结果毫无悬念地一败涂地。他们试了三次,仍然失败。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来,即使是一些非常简单的事,要保持理智、守住常识,也特别不容易。
伯克希尔哈撒韦一直比平均水平做得好。我们怎么做到的呢?答案很简单。我们追求做得更少。我们从来没天真地以为把一批青年才俊招进来,就能无所不知,无论是汤罐头、航空航天,还是公用事业什么的,都能比别人懂得更多。
我们始终很清楚,只要我们特别用功,我们能准确找到少数几个机会。假如你去问巴菲特最看好的投资机会。他不可能妄想无所不知,他告诉你的只会是一两只股票。这就足够了。投资咨询机构雄心勃勃,巴菲特更知道克制自己。”
孙正义跟芒格的故事完全不同。孙正义说,我错过了亚马逊。芒格说,那再正常不过了,调整你的心态。如果对此耿耿于怀,那就是你犯错的时候。
现在回头看孙正义讲自己的故事。孙正义说,他因为3000万美金错过了亚马逊。不过这只是一个被美化了的假象。
如果孙正义坚信亚马逊将来能值8700亿美金,他会因为3000万美金而放弃这个机会吗?显然不会。孙正义因为3000万美金而放弃了一个8700亿美金的公司,因为他没有看清楚亚马逊。孙正义的解法是找来足够多的钱,宁可投错,不可错过。不过更多的钱反过来增加了投错的可能性。钱背后是贪婪和焦虑。
这正是芒格所说的。你不能妄想无所不知。你只能在真正看懂了的一两个机会上押注。不要因为投中了一个阿里就想要投中所有的阿里。不要为错过了亚马逊而耿耿于怀。
孙正义的哲学是,为了获得压倒性胜利,我必须做什么。芒格的哲学是,为了避免重大的失败,我不应该做什么。芒格说,你把自己必须要做的列一个清单,一直列20条。然后把后面15条删掉,忘掉,只看前面5条就行了。
孙正义的关键词是野心。芒格的关键词是敬畏心。孙正义挑战极限。芒格有自知之明。
赢家通吃。这是人之道。所谓“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反过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是天之道。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有意思的是,如此的分野在任何行业都存在。
在比如媒体业。大量的媒体想要报道尽量多的公司,他们的口号是“在关键事件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否则就是失败。为此,他们招聘了很多的人才,制定了严谨的流程和架构。为此,还要融资,有详细的收入增长计划。
这是孙正义的做法。
但也有另一种做法。我知道自己不可能在所有事件上都有深入独到的看法。我只在那些我碰巧有切身感触的事情上说话。或者有人主动来爆料勾兑,而我碰巧也对他们有兴趣。
为了应付最糟糕的情况,比如哪一天没有了收入,我不敢有房贷,于是跑到三线城市去买房和生活。碰巧,芒格这么有钱的人居然说“节约支出、生活俭朴”是他的天性。
这是“善败”的做法。善败的背后,是敬畏心。
很有意思。孙正义面对行业时讲的总是科技和商业,机会和挑战。让人豪情万丈,也神经紧绷。芒格总是会对公众讲一些哲学和信仰。这是因为,他和巴菲特管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法则就是:“对基本的道德和健全的常识孜孜以求”。
芒格在回答投资中国的问题时提到了王传福。他是一个农民家庭的第八个儿子。王传福的哥哥舍弃了自己的一切,去培养这个天才弟弟。芒格说,“这就是儒家精神,王传福的哥哥是英雄。”
芒格特意提醒不要去做那些有危险的极限运动,很多年轻人因此丧命。这大概就是孔子说的“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那些因为冒险而丧命的人大概就是芒格所说的“智商150,但自己觉得有170”的自大狂。但芒格又说,“千万别低估自大狂。”因为他们偶尔也能成大事。不过违背了“道德和常识”。成了大事的自大狂,毫无疑问只能更加自大。小孩耍大刀,直到最终不可避免砍到自己。如果运气不好,一次就会害死自己还有身边的人。
现在可以来回顾一下我的朋友曾玉在这几年里对愿景基金的梳理。
“孙正义所有投资收益里80%以上来自阿里一家。他的成功率是5%。比如巴菲特和芒格是20%以上。”
“孙正义本可以用自己的钱和软银的钱去做愿景基金,大概200亿美金。这也是全球最大的巨型科技基金了。不过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去找了中东两家LP,这两家出了绝大部分钱。愿景基金是个出资者高度集中的并不多元的基金。这导致它出生时基因里就含有风险。”
“愿景基金首创了高杠杆投资科技企业,这在一级市场是很罕见的。这相当于用最大风险的最short term的钱去投资最大风险的需要long term成长的企业,赌性太大。”
“风险投资是一个工匠的经验的活儿。可是孙正义似乎把它做成了一个工业化的套路。这违背常识。这引发了更多的巨型基金的出现。”
“孙正义在跟创业者打交道时并没有足够的谦逊。他是另一种心态。程维拒绝他时,他就说我要用巨量的钱去支持你的对手。于是程维妥协了。Uber也是如此。”
“当愿景基金砸大钱去支持诸如WeWork这样的企业,用没有效率的烧钱去扩展市场时,类似的企业就看上了愿景基金,他们不再用精力研究商业模式以及回到商业本质就是要赚钱,而是以2愿景基金为目标。这是一种腐坏和懒惰。”
“如果处于牛市,被托高的项目也可以最终IPO,但是上市以后也可以估值倒挂,眼下的熊市的周期里,连上市这道门关上了。”
“我们都在观察孙正义如何调整。他如果能化险为夷,将是真正的一次自我涅槃。这也并不只是愿景基金的复盘和涅盘,很多中美的投资者都在复盘。只是有的人三四年就开始了,有的人现在才开始。”
当然,如果WeWork等等没有试图上市,然后泡沫没有爆出来,那么很少有人会足够冷静的提前审视他们是不是自大狂。不过在一个颠覆性科技呼之欲出的年代,自大狂一定是普遍存在的,泡沫还没有挤破而已。
看看周围,他们都有谁呢?比如那些要把脑袋跟芯片和手机连接起来的人?比如声称给人体注入一些化学药物就能改变人的道德观、或者长生不老、甚至成为超人的人?比如所有想当上帝的人。你如果认不出他们,可以考虑用芒格的话,谁具有“基本的道德和健全的常识”。
很有意思。孙正义说未来的机会太刺激,所以“睡觉都是浪费时间”。而芒格说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在睡前把脑袋清空,8小时都睡得很好。
你看。关于睡觉,就是常识。
打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