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发朋友圈的次数变少了,但依然改变不了朋友圈是一个大型人设塑造现场的事实。
最近我们发现,有些人表面上在朋友圈不显山不露水,背地里天天给宝格丽、梵克雅宝的广告点赞。
而这个现象越来越普遍,给某某推广点个赞,就能“丝滑地”展示一下自己的审美、消费水平或是生活状况。不需要文案,不需要配图,一切尽在广告中。
有一说一,确实方便。
走访了身边同事和一些朋友之后,我们整理出了一份《朋友圈广告仰视链》,
这些广告,你是否似曾相识?
这是赵女士本月第十三次在朋友圈收到某知名语言训练营的推送。
这条广告挟着逐渐增多的评论留言,孜孜不倦地提醒着赵女士:还没感觉到Peer Pressure吗?你还不考虑学起来吗?
看着0基础、半小时、追上同龄人等痛点精准的文案,赵女士摸着自己日渐稀薄的头发,心底默念了一句:我不配。
朋友圈里推送了LAMER的广告,是林女士预料之中的事,更直白地说,是她一直在等待的事。
她在去年购物节分期买了一套,碍于直接发图片太现眼、太那个,一直没有机会和朋友圈的大家伙说一声。
这次林女士终于可以通过点赞的方式,感慨下“我就是奢侈品化妆品的目标人群”,不动声色地进行一次自我阶级定位。
但让她感到迷惑的是,那些从来不买大牌的小姐妹,也都出现在了评论区。
林女士忍不住嘟囔了一句:你们这些把la mεr 读成“拉梅”的人,认真的吗?
新媒体编辑金先生,又在朋友圈看到那个CBD旁的楼盘广告了。
但他没有觉得被广告骚扰,反而不慌不忙地点了个赞,顺带评论了一句“知道了”。
毕竟每天在工作群里说着50万 、100万、300万(阅读量)这样的话,被大数据标记成“高净值用户”也是难免的。
只不过在大家都以为他靠写作实现了财富自由的时候,他的第8版初稿又被甲方打回来修改了。
同样作为新媒体编辑的唐女士则不同,她本月经常刷到借贷广告。

起初她愣了一下:是谁走漏了我本月负资产的风声?
正当准备选择“投诉”-“感觉被冒犯或被歧视”时,另一位同事陈某某说她也收到了。
“陈某某不是在深圳有楼收租吗,原来大家的疾苦都是一样的。”

想到这,她嘴角微微上翘,这事就算翻篇了。
陈某某最近休假了,抛下为广告项目忙得焦头烂额的同事,提着20寸不到的行李箱去韩国度假。
在DFS看到堪比白菜价的XXX套装全套,她都无动于衷。
然而当躺在首尔四季酒店感慨有趣青年今天推文又迟了时,突然在朋友圈刷到王一博代言的灵芝底气三部曲广告。
她立马分享给其它追星小姐妹,还附上了六个标点符号:“啊啊啊啊啊,我死了!快买!!!!!!”
身在异国他乡,依然心系偶像。
经常打车上下班的李先生,有天在上班路上刷到了某B字母打头的汽车广告。
一开始他想点右上角的“不感兴趣”,转念一想,不对,谁会不感兴趣呢?
况且打车里程数那么多,搞一辆好的代步工具的计划,是得提上日程了。

点进去计算了一圈价格之后,觉得也能接受,甚至有种“这一天还是来了”的感觉。
由于受到广告熏陶,那天,李先生办公室哼了一下午Jason Mraz的经典歌曲《Life is wonderful》。
刚在朋友圈刷到做造型的广告时,庄女士是困惑的。
“难道他们觉得我脸大吗?不够好看吗?”
但对着自己的五官脸型发型打量一阵后,她还是不由自主地点开了“查看详情”。(呵,女人)
“秋冬造型,质感很重要。”“对!”
“好看的发型既减龄又修饰脸型 。”“对对!”
看到这,庄女士突然觉得自己现在的短发太没质感,太不修饰了。
鬼使神差地填完预约信息,她打开了微博,没想到刷出植发广告。
庄女士若有所思:“是我互联网人的身份曝光了吗?
正在试用期挣扎的新编辑小刘,收到了朋友圈推荐的在职研究生广告。
想起自己考研失败的经历,她狠狠打了个寒噤,加快了寻找选题的步伐,期望能早日转正。
小刘对于这个戳心窝子的广告原本有些不满,但在得知同样毕业于某211院校的同学,收到的是专升本的广告时,瞬间心态平和。
“至少我还是本科学历。”
 最后说两句:
这些朋友圈广告,来自我们身边的小伙伴,但相信也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讲真,我们不反感这样的内容,甚至有小伙伴表示:我越来越期待看到(大牌)广告了。
它们有的很实用,有的像一道白月光,调剂了我们越来越趋同的朋友圈内容,在加班到乏味的时候,在社交生活很空洞的时候,告诉你:
看,生活还是很辽阔的嘛。
创意 | 李先生
编辑 | 赵女士、金先生、李先生
庄女士、陈某某、新编辑小刘
插画设计 | 方女士
感谢以上品牌爸爸们,生活有你们更精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