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周围 来源丨记者站
(ID:
jizhezhan)

作为采访者,当你的受访者突然情绪崩溃,你会怎么办?
比如,摔杯为号的李国庆。
在腾讯新闻第一期《进击的梦想家》节目采访现场,李国庆正在回忆自己被妻子俞渝赶出当当时的情景,主持人问:“这感觉就像一颗刺一样(扎在心里)?”
李国庆突然抓起桌上的水杯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坐在对面的美女主持人瞬间花容失色。
虽然在此后的采访手记中,女主持人回应,自己当时非常镇定,只是被短暂地吓到了一下,然后立刻回到这个故事中。
作为接受采访摔杯第一人,李国庆在采访时突然情绪崩溃做出异常举动,这几天已经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了,但在很多媒体人的经历里,这也不算不得什么特别稀缺的新鲜事儿。
于是,便回到了开头提出的这个问题:记者应该如何面对情绪崩溃的被采访人……
1. 受访者情绪失控
很多人的情绪崩溃,只在一瞬间。对记者而言,最难以预料的,恐怕还是采访中受访者突然的情绪失控。
采访正在进行,受访者突然情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而做出意外的举动,不在少数——从一线国际巨星,到普通的老百姓,莫不如是。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国际知名球星C罗在访谈中突然情绪崩溃,韩国女明星金泫雅在后台接受采访情绪崩溃,全程强忍眼泪;谢贤受访谈到两个孙子,情绪崩溃忍不住落泪;谈及与傅彪的过往,王劲松情绪崩溃,失声落泪,等等。
当然,我们应当剔除那些作秀型的失控,但也必须得承认,情到深处,不能自己,进而崩溃失常,也是人生常态。
作为媒体记者,当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你又当如何应对呢?
一位调查记者曾报道过某地的一起恶性社会事件,当他达到当事人家中时,当事人母亲在讲述过程中情绪激动,摊坐地上,直接无法正常表达,使得采访只能断断续续地进行。
如果情景再苛刻一点,这样的采访是一次全程的视频直播,而这档节目,又会被成千上万甚至过亿人看到呢。
作为采访者,你是应当立即停下来安抚受访者,还是不为所动,呈现最真实的直播场景?
这样的两难,还只是低阶的,有的甚至考验记者在是面对生命消逝时的抉择。
2006年,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记者曹爱文接到一条热线线索,有两名儿童溺水。当她赶到现场时,一名女孩已经被救上来后,120还未赶到,曹爱文放弃采访,开始对女童进行人工呼吸并电话求教救人方法。曹爱文也被网友称为“中国最美女记者”。
这当然是极致环境下的举动了,但从新闻采访的角度来看,当然不希望遇到情绪容易崩溃的受访者,或者遇到类似这样的突发事件和紧急事件。
但是如果遇到了,自然也不要怕事。一个成熟的采访者或者主持人,做到随机应变,快速掌控形势,那是必修课。
这就要求,记者在做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得懂点心理和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救人性命呢。
2.采访或主持场面失控
除了采访对象情绪失控,还有一些情况属于采访或者主持的场面失控。在中国的电视史上,有过不少类似的情况。
例如,在2007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节目进行到零点倒计时阶段,六位主持人多次忘词、抢词、口误,发生冷场尴尬,被称为春晚黑色三分钟
这是主持人表现失常所带来的场面失控。相对应的,也是成功的案例。
在2015年《我是歌手》第三季总决赛的直播现场,歌手孙楠突然宣布退赛,引发现场一片哗然。主持人汪涵则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力挽狂澜,被称为“教科书式的救场”。
当然,这与汪涵近20年的主持经验分不开,但在此前,汪涵恐怕也没经历过这样的突发事件。
我曾有一位跑民生新闻的前同事,一次,他与一家寻人志愿者组织一起,带领着一名失散20多年的男子回家相认。
当他们达到目的地下车后,男子家人一下全部拥上来,抱头痛哭。受这样的情绪感染,周围人不少人也开始哭了起来。
计划好的采访就此中断,只能等到所有受访者情绪稳定下来,采访才得以继续。
情绪失控,也并不一定全是生气或者痛哭这样的负面情绪。
央视《开讲了》有一期节目曾邀请马云到现场演说,当听到马云说“我对钱没兴趣”时,主持人撒贝宁一时憋笑的场景被镜头捕捉到,也算是情绪失控的一种。
从节目效果来说,这样的失控不算坏事,但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失控,不要也罢。
说到底,无论是采访中遇到情绪崩溃的受访者,还是在主持节目时,遇到此前没有演练过的突发情况,最终要考验的,还是记者或主持人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控场能力。
也有一些采访或者节目,为了达到某种预设的节目效果,而故意诱导受访者情绪失控,甚至是刻意编排故事,欲给人带来催泪效果,自当别论。此处,也包括那些玩弄流量的老手,或者表演型受访者(主持人)。
除了情绪失控的受访者,记者或主持人自身也有可能会情绪失控。
例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节目报道中,赵普、张羽、陈鲁豫等多名主持人在播报时,出现哽咽、流泪的情况,被央视直播画面全程记录。就连白岩松这样的老司机,也有在直播中情难自己的时候呢。
只能说,记者这行当,真心不好干!
你遇到过当场崩溃的采访对象吗,欢迎留言与我们交流。
阅读更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