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人们到东北地区旅游,可以让这里成为中国、甚至亚洲最重要的消费热点,进而通过旅游消费带来各种投资项目的增加
文 | 李铁
很长一段时间,各界对于东北发展很关切,集中在于人口外流,产业不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方面。
人们提出振兴东北的思路也很多,大多关注于如何进行体制改革,如何改善营商环境,如何增加民生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如何进行国企改革等等。其实从提出各类措施至今已经很多年了,药下了不少,但成效并不明显。
我们最近也研究了东北问题,特别是分析了东北发展的历史。
东北的资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十分丰富的。例如,第一次开发,始自于满清解体之后,关内移民带来了人口的大批流入;第二次开发,则是因为日本侵略者的掠夺,不仅开采了大批森林矿山资源,还修建了大量的工厂,而且同时也带来了成规模的人口流入;第三次开发,则源于上世纪50年代,大后方和三线建设以及与前苏联曾经的蜜月关系,全国支援东北建设,大有改革开放后深圳特区建设的味道;第四次人口流入则和开发没什么关系,京津冀的知识青年到东北上山下乡,在一段时间内改变了东北农村地区的人力结构。虽然文革后有少部分知识青年留在了东北,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后沿海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以各种原因进入东北的大量人口,又返回了原来的家乡。
从此之后,东北的人口流入严重放缓,甚至转化为人口净流出。
人口流入在东北曾经是外部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因为东北有足够可开发的资源,另一方面外部因素的注入,使得这些资源的活力得以激发,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性因素。
因此,对类似东北这样的地区,讨论发展不能关起门来,而是要面对外部的世界,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使得这些资源尽快地融入开放的经济大循环中。
但问题来了,类似东北这样的地区,除了向中央政府申请各种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之外,还有什么样的资源优势足以吸引外部要素、人口和资金的流入呢?
寻找新资源优势
研究东北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人口流出的原因,大多人归因于体制因素。其实传统资源的枯竭、区位条件的变化以及人口的总规模等,已经不是东北地区曾经赖以为重要经济基础的优势了。
首先,虽然东北还有各类矿物资源,但是外部资源供给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更有其他优势资源地区的涌现,对东北地区的传统矿产资源产生了空间的替代。
其次,东北的区位条件也发生了巨变,从上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与前苏联关系恶化,使得东北的区位优势不再,但是当时替代的空间并没有出现。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沿海地区实现了快速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模式大部分实现了对东北传统制造业的替代。新的投资不再向东北地区流入,而是向沿海和中部地区流入,东北逐步丧失了工业优势。
再次,消费空间也发生了空间挪移。随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沿海地区人口规模远远大于东北地区,因此产业向消费地的延伸成为了大趋势。而东北地区所占人口的比重以及人口密度不能适应因消费人口集中带来的需求膨胀,因此,东北的市场地位和作用也在下降,所有这一切都带来了生活质量的变化。
东北发展的滞后,也导致了人才的外流,寻租机会和就业机会以及各种发展机会都是引发人口流出的动力。外部性的变化,影响到了东北发展,在外部竞争中,东北原有的优势显然已经不存在了,这是经济规律所决定的。
寻找外部性变化,应该注意两个主导因素:一是内部资源是否足够刺激外部性要素的进入?二是什么样的变化会促使外部因素把东北作为重要的发展契机?
很多人认为,只要改革了国有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东北的外部投资就会增加。确实,营商环境的改善确实会对外部有吸引力,但是既然已经有了好的营商环境,在同样的竞争格局下,为什么要素会选择向东北流入?资源枯竭,距离消费地和人口密度高的地区过远,会抬高企业和产品的成本,这是投资者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因此对东北来说,改变人口流向需要寻找重要契机,同时要寻找新的资源优势,来带动和吸引外部性要素的注入。
东北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也会随着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相应地发生变化,要跳出传统思维模式,打破以往的产业框架,来寻找新的发展动能。
发展旅游是最重要契机
先从资源优势谈起,当前,全国人均收入增长带来的消费需求变化,显然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契机。无论是观光旅游还是休闲度假旅游,都需要寻找新的消费载体。谁有生态优势,谁就有全季节可开发的旅游景观资源和深度休闲度假资源,谁就会成为未来的重要消费空间。东北,特别是吉林和黑龙江,在这方面的优势比较突出。
几十年前,森林由开发转为保护,给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带来了生机,绿色生态资源已经成为当今旅游消费的重点。而且另外一个独特优势就是四季旅游,特别是冬季旅游开发的潜力,可以在东北实现全季节化的休闲度假旅游。这无论对于投资者和消费者来说,都是最好的契机,旅游可以成为吸引人口反向流动最重要的因素。
吸引人们到东北地区旅游,可以让这里成为中国、甚至亚洲最重要的消费热点。当各种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促进了人口由南到北、由沿海到内陆东北的流动时,会给东北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也就是通过旅游人口的反向流动带来信息流和要素流的变化,进而通过旅游消费带来各种投资项目的增加。
东北旅游有生态独特性和季节独特性。虽然全国可竞争的夏季避暑胜地有很多,但是能达到东北凉爽气候条件的地区并不多。冬季冰雪优势在全国更几乎是独一无二,可开展的冰雪项目,从观光到运动休闲度假项目,东北也是无出其右者。四季鲜明的季节变化以及生态景观变化,东北的优势也十分明显。但是如何适应全国以及国际消费者的需求,提供各类多元化服务项目的供给,还需要在观念和认识上,甚至在营商环境的塑造上下很大的工夫,同时也需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改善基础设施供给条件,强化区域间协作。毕竟站在旅游者的角度,希望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旅游参与感和观光收获。
通过消费升级,促进外部性要素的注入,现在对东北旅游资源已经是非常好的有利时机。目前东北的观光游和休闲运动等参与式度假游正处于上升期。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将为中国的冰雪运动带来巨大利好,可以借此发挥东北地区易于开展冰雪运动的冬季旅游资源的巨大优势。
此外,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特别是高铁的修建,可以促进东北地区与沿海开放地区的连接,也可以把东北各个旅游热点地区连接起来,提高旅游空间的利用效率。
我们可以设想如何形成对外部有足够吸引力的旅游热线,并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塑造环东北的旅游开发线路。
例如,按照景观资源的分布,可以把东北旅游开发分为内外两环:内环包括长春、吉林、长白山、延边、白山、集安、牡丹江、哈尔滨等自然人文景观带;外环则从大连进入东北或者是从北京出发沿内蒙东部五盟市,大小兴安岭、沿中俄边境、中朝边境接内环,形成环东北自然人文景观带。内环可以通过加快高铁建设来推动,目前哈尔滨至牡丹江、长春至长白山将先后通车,如果进一步把牡丹江和长白山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依托高铁的环形旅游路线,未来无论是冬季还是夏秋两季,在全国旅游都会是一个全新选择。外环要通过加快高速公路和航空港建设来推动,形成东北沿边界高速公路带,既有利于战略通道的形成,也会加快吸引自驾游等旅游项目。
如果环东北旅游带得以形成,能够给东北带来外部性要素的注入,还可以引发相关产业链的延伸。例如通过冰雪产业带动的滑雪装备制造业和冬季服装业,以及各种相应的旅游和运动休闲产品在东北落地生根。可以加快与欧美相关产业的合作,带来外资的引进;还可以利用旅游资源,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可以利用人口流入范围的扩大,带来产业流和信息流的进入,增加外部投入的机会。
从这些角度看,东北并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在于如何把握机会,并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和调整发展思路。至少,对于东北地区特别是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旅游带动是加大外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为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编辑:朱弢
责编  |  蒋丽  [email protected]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