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INSIGHT视界
ID:weinsight
近日,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正式揭晓:
分别是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丘克(Olga Tokarczuk)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
由于性丑闻风波,导致去年奖项被顺延至今年,所以2019年的文学奖史无前例地揭晓了两位得主,成为史上独一份的“双黄蛋”,也因此备受瞩目。
然而,当鲜花和掌声都簇拥在这两位获奖作家身旁时,小编却想和大家聊聊此次“落选陪跑”的中国湖南女作家残雪,她在之前英国博彩公司NicerOdds给出的2019年诺贝奖文学奖赔率榜上,被预测为获奖的热门人选。
虽然此次无缘诺奖,但她的故事依旧值得被我们知晓。
她被赞为“中国最好的作家”
但可能只有万分之一的中国人听过她
被誉为美国20世纪知识界女神的作家苏珊·桑塔格曾说:“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残雪’。虽然,可能只有万分之一的中国人听说过她。”
的确,对于很多国内的读者来说,残雪的名字显得格外陌生,比起那些出现在教材里的名作家或是畅销榜单的热门写手,她的作品似乎也不够知名。
但其实,残雪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女作家。
比如:日本河出书房新社、美国西北大学出版社、霍特出版社,意大利理论出版社,法国伽利玛出版社、德国鲁尔大学出版社等知名出版社,无一例外地专门出版过她的作品。
可以说,残雪在国际范围内是声名远播,还被多家媒体誉为“中国的卡夫卡”。
她的代表作品有《五香街》《黄泥街》《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突围表演》等,以及今年年初刚出版的《赤脚医生》,作品总字数达到七百多万字。
这些作品纷纷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文学教材,甚至多次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
甚至早在2015年,残雪的长篇小说《最后的情人》(英文版)就获得了美国最佳翻译小说奖。
书如其名,这本书探讨了夫和妻、情人和情人之间复杂曲折的关系,但它却不是一味地剖析人性,亦或是渲染人内心的黑暗,她将自己的天马行空渗透到小说的每个角落。
残雪小说的故事,永远充满了荒诞感,在她的笔触下,沸腾的野性和高级的文明,在命运的捉弄下相互撞击和杀戮,故事看似支离破碎的,但也正因此造就了她的独一无二。
曾经数次参与编辑残雪作品的湖南文艺出版社编辑陈小真,就曾对其写作风格如是概括:
残雪本人在创作时,想象是天马行空的,叙述是梦呓一般的。在她的小说中,谁也预料不到接下来会有什么情节,故事的主人公做着各种莫名其妙的事,且往往是没有结果,也是不求结果的。这让她的小说,充满了荒诞感,离奇古怪,支离破碎,虽没有任何的逻辑性可言,却显得极其独特,而这种独特,贯穿了残雪几乎所有的作品。
为了让大家对残雪的风格有所体会,小编特地节选了《最后的情人》第十章的一个片段,是残雪在描述主角之一里根先生的“梦”:
在楼上,里根的梦沉入到了一个他从未抵达过的层次。
深深的黑土下面,无数疯狂的树根纠缠在一起,使他彻底放弃了保持头脑清醒的企图。
他很幼稚地认为,只要自己像蚯蚓一样,在土里掘出通道一样,总会有出头之日。
头盖骨顶着土,口里也塞满了泥土,他可以缓缓地动起来了。
周围到处有东西在“喳、喳、喳”地响,也许是那些淫荡的树根。
根与根之间有缝隙,尽管时常被塞住,但终究还是可以穿过去。
里根决定在一根最粗的上头休息,他将塞满泥土的招风耳同它贴在一起,听到树枝在里头像滚滚洪水一样咆哮着,使得它颤动不休。 
这段描述让人的脑海倏地就出现了这个画面,这就是残雪文字魅力的所在。
也正因此,美国文学评论家夏洛特·英尼斯说道:“就中国文学来说,残雪是一次革命——她是多年来出现在西方读者面前的最有趣、最有创造性的中国作家之一。”
评论家布莱德·马罗这样形容残雪:“她沉浸于那些令人恐怖的意象之中,同时又保留了不动声色的仁慈。”
日本作家日野启三则称道:“在一个具有那么漫长、那么深重的语言传统的国家里,敢于写出真正的新小说,这个作家是非得具有异常强烈的意志和彻底的孤独的决心不可的,正如旧约圣经之臣民后裔的卡夫卡也经历过的那样。”
就连来自诺贝尔家乡的瑞典汉学家马悦然也说:“残雪这位女性作家是中国的卡夫卡,甚至比卡夫卡更厉害,不断提出抗议,是位很特别的作家。”
而比起她的作品,她的人生则更为“传奇”。
“充满湖南味的童年”
无论是多么宏大的文学世界,总有一个引发灵感的源头,对于残雪来说,这个源头就是充满着“湖南味”的童年,用她的原话是,“湖湘文化对我的影响是融在血液里的”。
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5月30日生于湖南长沙,父亲曾任新湖南报社(现湖南日报社)的社长,但后来家里却遭遇变故,也正因此,学校的同学总是欺负、歧视当时瘦弱的残雪。
时间一久,性格敏感的残雪就不想再去上学了,于是她和爸爸商量,决定小学毕业就跟着外婆生活,在家自学。
据残雪回忆,外婆是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对小残雪的影响极深。“她吃苦耐劳,会讲很多故事,善于幻想。”
残雪曾在文章中这样深情回忆:
“外婆年轻时一定是个眉清目秀的美女,她的牙齿很白,很结实,能咬断细铁丝。她是异常刚毅的,但周身总是缭绕着一种神秘的气氛。她会在睡下之后突然惊醒,猫着腰去监听一种不明原因的异响,还用手中的棍子拨出哗哗的声音。”
许是生活的诸多变故,让残雪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又多了几分,对文学的爱好也是在那时诞生。
虽然儿时生活并非那么美好,但好在她特别喜欢读书,没事的时候就沉浸在东西方经典文学的世界中,一看就是一天,而这种学习习惯也一直保持至今。
从1970年起,17岁的残雪开始正式步入社会,在一家街道工厂工作,做过铣工、装配工、车工,当过赤脚医生、工人,可以说工作经历非常复杂,但却为今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后来,25岁的残雪与知青丈夫结婚两年后,才退出了街道工厂,接着同丈夫一起开起了裁缝店。
直到1985,也就是残雪30岁的时候,在积累了足够多的阅历后,她才开始发表自己的作品。
文学创作全部手写
自己亲自做英语校对
三十多年来,残雪日复一日地过着“单调刻板”的文学生活。
每天7点准时起床,吃过早饭稍作休息后,便是雷打不动的上下午各一个半小时的阅读和写作,值得一提的是,直到今天,残雪的文学创作全部还都是手写。
因为残雪不用手机,自然也没有微信,这让她省去了许多没必要的干扰,可以专注于她的文学和她的哲学。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小学毕业生,在那个没有英语课程的年代,居然可以无障碍看英文小说和英文哲学,而这源于她20多年来每天晚上坚持看英语原版书、进行英语学习的结果。
她的小说翻译到国外,也是由她自己做外文书的英语校对,如此严谨的态度着实令人敬佩。
在专心创作的很多年里,残雪都曾定居在北京,如今又搬到了西双版纳,但这次移居不是为了安心享受,而是换个环境笔耕不辍。
而得知自己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甚至成为了热门,残雪的表现很低调:“毕竟这个奖的结果有成千上万的可能性,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我最崇敬的这两个作家都到死也没有得到诺奖,因为他们的作品之前太小众,但是他们的影响比有些得奖的作家还要大。”
但对于自己的入围,残雪还是十分惊喜的:“ 对于此次的入围,我很高兴。这说明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比以前开放,开始重视高层次的纯文学。”
得失看淡,江湖璀璨,这种超然的心态,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作家
在世界的舞台上讲述真正动人的中国故事
除了中国女作家残雪的一鸣惊人,这次的诺贝尔奖,本身也是自带话题度的。
大家或许还有印象,就在2017年,负责评选颁发文学奖的瑞典文学院卷入了一场性丑闻,18名女性于当年11月出面指证,法国籍摄影师阿尔诺在1996年到2017年之间涉嫌性侵、性骚扰,其中部分事件就发生在属于瑞典文学院的场所。
另外更要命的是,因为阿尔诺的妻子正是瑞典文学院的院士弗罗斯滕松,阿尔诺还泄露了获奖者的姓名,这下子在瑞典文学院里一石激起千层浪。
然而,瑞典文学院内部,对阿尔诺所涉丑闻的处理存在巨大分歧,许多院士纷纷离职,最后学院内能正常履职的院士仅剩10人,这也就导致没法颁奖。
因此,201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便暂缓颁奖,而这也是该奖项70年来首次停颁,这才有了今天“双文学奖”的历史性一幕。
而其实今年呼声较高的中国作家,除了”残雪,还有作家余华和诗人杨炼
余华作为“国民作家”,在国际和国内都得到了极大的赞赏,作品诸如《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至今畅销,还一度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由张艺谋操刀的电影《活着》至今被影迷奉为经典。
而不为大众所知的“朦胧派”中国诗人杨炼,更是凭自己的优秀诗作在2012年一举夺得诺尼诺国际文学奖,颁奖词是这样写的: 
杨炼的诗歌是中国当代思想的制高点之一,通过他的诗歌不断提醒当代人,诗歌是我们唯一的母语。生命与诗歌的流亡,不只是从土地出走,更是将边境推向尽头。游吟诗人超越了时空。
这种种迹象都表明,中国作家的作品在国际上更多地被接受,被认可,被传颂,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值得骄傲事情,
主页君真心希望当代中国文学越来越焕发生机,可以在世界舞台上讲出真正动人的中国故事。
ref: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9/oct/05/nobel-prize-for-literature-2019-diversity
https://news.ifeng.com/c/7qcqALbeGie
https://tech.ifeng.com/c/7qYSOqcV1kh
https://culture.ifeng.com/c/7qa1kL50hvu
http://www.sohu.com/a/345516973_120005162
http://ent.sina.com.cn/s/m/2019-10-09/doc-iicezzrr1049781.shtml
本文转自微信公号:INSIGHT视界,ID:weinsight。欢迎分享至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加拿大中文报 诚意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