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朋友都看过陈启宗的采访视频了。
在此节选上个月11日恒隆集团中期报告里陈的部分评述:
六个月前,本人撰述:「我们对内地市场审慎乐观,但始终看好香港经济及物业市场的前景」。时至今日,纵使对内地市场依然保持乐观,但本人用「看好」一词描述香港却是大错特错。然而,本人随后又补充告诫道:「只要香港人不再愚昧行事」不幸的是,一些香港市民最近已决意作出不智之举。
首先,香港政府犯下一个严重的政治失误,随后又进一步处理失当;接着,部分市民受激进政治活跃人士影响,充分利用负面情绪,并诉诸暴力。最后,某些西方政府透过其媒体的协助,有意或无意地歪曲香港局势。例如,香港警队远较全球主要城市的警察部队克制──试回想巴黎、巴塞罗那、伦敦或纽约等城市近期的街头情景。抗议人士骚扰警员家属的情况在其他地方亦闻所未闻,然而这些在香港以外的地区却鲜有报道。
本地企业无疑将会受损。首当其冲的是访港旅客数目会立刻放缓。不久,酒店、餐厅和零售业均会感到痛苦。倘动荡持续,金融服务业也将受到影响。例如,对我们经济至关重要的大型首次公开招股及其他募资活动会否存在变数?业务会否转往别处?
楼市亦会受到冲击。成交量将下跌,最终楼价也可能下跌。虽然商业及工业楼宇的交易在香港一直有限,但任何潜在买家目前都会三思而后行。
我们的经济会否受到长期损害?这将取决于此乱局以何种方式结束。最坏的情况会是目睹国际商业社会对香港失去信心。然而,倘政府能够明智地应对局势,他们应该能够避免这种情况。
目前的动荡不利于我们的业务。在2013至2016年熊市期间,尽管当时香港零售租赁市道不算畅旺,我们的租金仍录得每年近7%的增长。由于基数如此高,过去数年的租金收入已稳定在接近3%的年增长率。在社会发生动荡前,我们预计本年度的业绩会有相若表现,并且实际上已超出预期。但鉴于最近发生的动荡,我们不再认为今年下半年能够保持与首六个月同样的增长水平。全年甚或会低于大势一个百分点。长期影响又将取决于纷乱何时及如何结束。
因着以上所述,很难想像香港整体经济会不受冲击。问题只是,伤害有多深,复苏 有多慢。
我们的另一个主要市场——中国内地亦受到打击,这次是由美国掀起的中美贸易 战。然而,其对我们业务的影响并非负面。事实上是轻微有利,正如本人六个月前所撰述。为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北京只好增加公共投资和刺激国内消费。后者对我们非常有利。请容本人阐明。
大约十年前,本人开始质疑,为何中国容许这么多时尚奢侈品从海外购买,中国税收因此减少北京肯定有措施将诸多此类消费转回国内;然而,长期以来,她却一直选择保持较高的进口关税,且当国民在海外疯狂购物回国后亦不曾对其征税。数年前,商务部的一位高级官员告诉本人,政府采取行动只是时间问题。然而直至今日,政府似乎并未有所行动。不过最近政策出现了重大转向。
根据一项具影响力的研究显示,在中国国民购买的所有高端时尚产品中,仅有略超过四分之一是在国内交易。这个数字在未来六年有望增长至约50%。此外,预计同期的总销售量会翻倍。这几乎是四倍的增长!然而,一位顶级欧洲时装品牌的高层告诉我们,这组数字有些保守。这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喜讯。我们最近的收入增长和顶级时装品牌的近期经验均可引证这一点。
将我们的购物商场过去六个月的业绩表现与去年同期进行比较。上海的恒隆广场的零售额及租金收入都保持两位数增长。已经完成资产优化计划的上海的港汇恒隆广场北座实现相若的增长。当主楼南座明年开业时,我们预计将会录得同等增长。
我们的另一座五星级购物商场——无锡的恒隆广场,零售额及租金收入分别增长25%和 26%。随着若干高端品牌的进驻,大连的恒隆广场的零售额及租金收入分别跃升27%和 30%。往后的几个月会有更多品牌进驻。济南的恒隆广场(预计不久将同样升级至五星级)的 零售额及租金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我们的次高端物业──沈阳的皇城恒隆广场业绩也非常出色,零售额及租金收入分别增长29%和23%。连我们两个表现稍逊的购物商场亦实现个位数的低增长。
这组业绩数据证实了中国国内消费表现良好,特别是奢侈品消费方面。这与相关报告以及在中国营运的主要时装品牌的业绩表现相符。目前为止,增长势头似乎非常强劲,且连续增长的势头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在我们的业务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亦不可忽视令人颇忧心的地缘经济环境。事实上,世界或正进入一个新阶段,与我们数十年来所惯常看到的大相径庭。在苏联解体约30年后,美国终于觅得另一个敌人──中国。问题在于,现在的中国不像1980年代的苏联。就经济而言,中国充满活力;苏联则受诸多问题困扰。今天,美国与中国在经济上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而当时,美国与苏联在贸易或投资方面几乎没有任何接触。
纵观世界其他地区,欧盟出现了局部甚或全面分裂的警号。英国脱欧是否只是分裂的开始?欧盟许多成员国的经济状况堪虞,例如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与此同时,中东局势每况愈下。
目前,中美贸易争端已成焦点。本人并不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现在想要达成协议, 他将继续出虚招,直至竞选连任有需要时,协议才会达成。其意图是抹黑中国,令世界远离中国,孤立北京;最终目的乃遏制中国的崛起。本人怀疑从长远看美国是否能取得胜利。
一个更可能的结果是世界将分成两个阵营,大家都要在美国和中国之间作出选择。这是冷战的回归。很多事情都可能有两套系统,自苏联解体后成为常态的全球化会出现倒退。以手提电话为例:我们过去有全球流动通讯系统(GSM)与分码多重进接系统(CDMA)两套系统,后来全世界基本采用了一套适用于所有地方的系统。这种情况会否有一天逆转?近期美国提出将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逐步撤出中国。这迫使中国推出鸿蒙(Harmony)操作系统。这或许是事态将如何演变的先兆。
每个人都应该清楚,贸易战不过是前奏,其实质是一场以科技为核心的全面竞争。科技是国家安全与军事霸权的重要决定因素。中国主要关心前者,而美国则欲二者兼得。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在军事装备上领先中国数十年,然而华府不会允许任何国家有机会挑战其霸主地位(无论是实际或潜在的挑战)。放眼世界,中国是唯一可以挑战美国的国家,所以美国一定要将其击败,或至少对其进行遏制。美国是无法接受和平共存的。这个世界第一大国已陷入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 • 艾利森(Graham Allison)所称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
华为和5G的事例尤其发人深省。正如某亚洲国家的一位前外交部长近日直言,中国在5G方面的成功会打破美国在监视敌人(以及其他所有人)上的垄断。
同样具有深远意义的是美国在5G上失利的原因。按理说至少存在以下几个因素,所有这些因素既是美国或西方制度的优点,亦是弱点,稍后本人将再次阐述这一观点。除了军事霸权,还有其他重大的经济后果。
2G由诺基亚与爱立信主导,两者皆来自北欧,如有必要,美国可以对这些国家施加相当大的影响力。3G与4G由美国公司主导,催生出许多对美国经济至关重要的大型高科技公司,如谷歌、苹果、脸书和亚马逊,仅举数例。正如诺基亚与爱立信在某程度上被美国后起公司取代一样,5G会否将孕育其自身的大型科技公司,从而可能削弱现有领导公司的竞争力,甚至将他们淘汰?
那么为何5G没有在美国最先出现?由于意识到打破垄断是件好事,因此像贝尔实验室(Bell Labs)这样拥有强大研究能力的大型企业,数十年前就被有序地分拆了。这样做是为了鼓励竞争。然后,因为相信全球化是件好事,所以贝尔实验室的一些部分被出售予外国企业。
「国家龙头企业」的消失大大削弱了那些曾经强大的美国企业进行研究与创新的能力。
之后,自由市场发挥作用。主导4G的公司会有动机拖延5G的出现,以榨取市场。通过延长4G的主导地位,他们将赚取尽可能多的收入。任何拥有控制4G的特权地位并在自由市场环境下营运的公司都有可能会这样做。
最终,几年前几乎没有美国人料到类似5G这样的高科技成果能产自中国。他们低估了中国人及其制度。他们或许认为,即使并非是美国最早推出5G,也一定是美国能施以强大影响力的欧洲或其他盟友。
倘若这个分析有丝毫属实,则不难理解为何美国现在如此焦躁不安。更糟的是,中国并非透过西方模式做事。中国拥有一套融合东方和西方元素的体制。
无论如何,中国人是通过集中精力与资源建造出5G,就像这个国家几千年来所做的那样。中国可以创造奇迹。反观,美国却从未向往过权力的集中。自18世纪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寻求权力分散,美国宪法亦对此作出保证。民主或一人一票制是权力分散的根本体现。美国人有理由担心权力导致腐败,而绝对权力必将导致绝对腐败。此乃事实,但并非唯一事实;也并不绝对,因为一定程度的权力集中有时会更有效。
美国倡导多元化,可奇怪的是,她却要求每个国家按山姆大叔的方式行事。难道我们不能互相尊重,和平共存吗?试图将每个人都塑造成跟自己一样的形象不是愚昧无知,就是狂妄自大。苏联倒台后,美国学者法兰西斯 • 福山(Francis Fukuyama)于 1992年写下了《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一人》一书。其观点即使并非满盘皆错,也至少是 有所误导。作者早已缓和其观点,但「历史终结综合症」已深深植根于西方心理。
在本人多年来与福山博士的几次交往中,本人发现他是一个公正可敬的人。当面对无可辩驳的证据时,本人看到他会改变立场。这是一个理智诚实的人的表现。然而,期待一个群体如整个国家或民族具有同样的表现是不切实际的。大多数人甚至都不会去思考,更遑论要不偏不倚地去思考。很多时候,人类会受情绪所控,且大多数时候,一般人都懒于思考。重复我们读过或听到的内容比自己分析要容易得多。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大家都容易受到影响。
美国在5G方面的落后,可以让其经历另一个「史普尼克(Sputnik)时刻」。自1957年苏联成为首个将一枚人造卫星送入太空的国家,令美国震惊不已后,美国在12年内使人类登陆月球。这开创了一个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将世界其他地区远远抛离。本人相信,对美国而言,华为或5G会是另一个「史普尼克时刻」。
本人一直主张中美之间保持良好关系。这对世界和平不可或缺,同时也是可以实现的。中国打从心底希望成为美国的朋友。美国在18世纪后期崛起成为一个大国,但与英国不同,英国容许自己的前殖民地崛起,美国则缺乏这种智慧面对当前的中国崛起。无论是昔日的美国还是今天的中国,国家的崛起都无可避免,且无法阻挡。不同之处在于,考虑到土地面积、人口和自然资源,当时的英国理应知道,他朝有日美国会取代其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而美国超越英国,发生于美国立国110多年后的1890年左右。
今天,中国和美国的土地面积大致相同。以绝对及人均值衡量,北美的自然资源远较中国丰富。由于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多,前者的国内生产总值绝对值的规模将超过后者。
无论如何,令人痛心的是美国现在决定做错误的事。考虑到已知的所有因素,本人相信,最终美国和中国都会站稳脚跟。遭受严重打击的会是那些被迫作出取舍的较小国家。现在这些国家享有两个庞大市场,但很快他们可能得二择其一。
最终,本人抱有希望,中美关系不会过度失控。一些事情可以发生,并且不是互不相容的。首先,世界各地都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两个最大经济体积极合作处理。这些问题包括地缘政治纷争,甚或是像中东地区般的武装冲突,以及跨国问题,从应对气候变化到遏制环境恶化、从防治流行疾病到协调金融市场等。当美国和中国就某些事情达成一致时,将更利于世界其余地区参与其中。
遏制政策可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政策成功,弱势方会被压下去;否则,弱势方可能会反过来变得更强。本人相信后者会成为现状。举例说,一旦停止向中国出售技术,中国将不得不自行开发。如今的中国已经拥有足够的实力(如研究能力和财政资源),可以自行完成大部分工作。多年前,美国太空总署拒绝了中国的合作提议,所以现在中国航天机构所做的任何工作都不受美国的影响。美国人本应在机会来临时,与中国人合作。假如美国当初答允合作,今天便已在参与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华府早晚会醒悟,意识到与北京合作乃符合其最佳利益这一事实。虽然像美国现在所推行的全面竞争会伤害中国,但美国也不会独善其身。事实上,美国最终可能会因此受到同等伤害。今天的中国已对最坏情况做好准备,但美国却没有。实际上,美国的体制可能会令他们出现更多的社会动荡。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华府可能不得不逆转政策。这样的逆转不会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美国是务实的国家。然而,可悲的是,在这过程中,美国会为自身和他人制造不必要的麻烦。据称英国前首相邱吉尔曾说,美国往往会做正确的事情,但只在用尽所有其他选择之后。他说得对,今天我们全都是美国不智的冒险行径的受害者。
在美国进行试验的同时,世界也不会停止运转。人们仍然需要购买食品和衣物;某些人仍然渴望购买优质货品。作为大陆经济体,美国和中国都会生存下来,他们的若干产业将蓬勃发展。因此,对我们的零售空间的需求将会持续。我们不希望看到贸易纠纷或其他争端,但即便如此,我们的购物商场业务在长时间内仍会有良好表现。
更多精彩内容
加微信
入社群
世界进入了剧烈变化的时代
如果你觉得我正在做有价值的事情
点右下角“在看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华尔街蝙蝠侠回来了!他说ETF将像08年次贷一样崩掉

桥水达利欧最新长文剖析美国即将进入经济衰退(万字论文)

新债王冈拉克:特朗普故意搞差美国经济,明年可能退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