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轮值毒叔 
■单口铄金·宋方金

完整内容请点击视频观看
大江流日夜,我是宋方金,又来到了《四味毒叔》。
其实我上半年出了一本书叫《故事向暖,心向远》,是我最近一年半以来的一个演讲集,但是我也没有去吆喝,这个时候有一家出版社来找我,就是说宋老师你能不能推广一本美国作家写的书,这个作家在美国非常有名,是《大西洋月刊》的专栏作家。我当时就想我为什么要给它推广呢?我自己的书,我都懒得推广。然后他说,宋老师你一定要推广,因为这本书叫《好的焦虑》。
我是非常焦虑的一个人,我一听《好的焦虑》,首先我就想看看这本书。它这个《好的焦虑》就是各种各样的焦虑,包括艺术创作的焦虑,也包括病理性的焦虑,基本上是一本关于焦虑的百科全书。

然后这本书出版以后,我也推荐给了很多影视界的朋友。
推荐给影视界的朋友是两点,一个是我对影视界的朋友有些同情,因为最近一两年影视界的朋友主要处在焦虑之中,有创作上的焦虑,有制作上的焦虑,也有对未来、前途的一种焦虑。
另外一个我是非常的生气,我们影视界的朋友们焦虑的同时,他们还是拍了非常多的贩卖焦虑的作品。
大家知道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它是要消除焦虑的,是要给人温暖的,是要治愈人生的。但是我们目前看到的很多剧永远都是在贩卖焦虑,比如说孩子上学解决不了,导致家庭矛盾重重。比如说职场不顺导致勾心斗角,比如说当不了皇上的女人互相戕害。这些作品它们注重一种离奇的情节、人与人之间的算计、迷宫式的心灵黑洞,但是它们没有治愈,它们没有一种力量。
我记得我在很小的时候看电视剧,比如说看陈道明老师的《围城》、《一地鸡毛》,后来看他的《康熙王朝》,你在他的这个角色中,你能感觉到一种力量,感觉到一种希望。那么再往后我们看《士兵突击》的时候,我们能感觉到一种精神,不抛弃、不放弃。我们看《武林外传》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应对烦恼有很多化解的秘诀。看《媳妇的美好时代》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家庭生活有很多温暖和心酸的地方。
但是为什么我们最近的作品变成了贩卖焦虑?当然不光是影视作品在贩卖焦虑,因为我们的自媒体、新闻媒体,包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社交媒体上,都充斥着焦虑。现在社交媒体上戾气非常重,我们在朋友圈里经常会表达我们的不满。
所以说这时候我们的创作者不应该贩卖焦虑,我们应该认识焦虑,与焦虑做朋友,然后把焦虑融化在我们的作品里,但是这样的作品是太少太少了。
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环境太急功近利了,我们很多创作完全是为市场而生的。
实际上在西方的美学手段里,他们认为观众是什么?观众是九头怪兽,就是观众是不可捉摸、不可预测的。但是在我们的影视行业里,我经常听到很多人跟我说,“宋老师,我们能够预测一部作品是否会得到观众的欢迎,预测一个项目是否能够在市场或者在平台终端成功?”我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人知道明年会流行什么样的故事,也没有人知道下一部受观众欢迎的故事是什么样的题材。
我前几天跟一些电视台的朋友在一起开了一个编剧、导演和平台之间的一个会议,然后他们也在强调,“我们天天看电视剧,我们知道什么样的电视剧受观众欢迎。”我告诉他们,你们知道过去的电视剧受什么样的观众欢迎,但是你不知道未来,因为未来没有人能够预测得到。
所以说我们现在整个的创作就是因为焦虑,所以诞生了焦虑,所以贩卖焦虑,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我们看不到静水流深的作品,我们看不到编剧、导演和演员深入生活,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很多演员同时演好几部戏,我们看到很多演员在演戏的时候需要提词器,那这些台词如何从纸面上走到他的心里?如何去进行一个二度创作、三度创作?因为编剧是一度创作,导演是二度创作,演员是三度创作,那这个创作和创作之间如何形成有效的传递呢?
我们知道,千百年来观众希望的是能够跟自己的心灵息息相通的故事。观众渴望在故事里看到自己,看到英雄主义,看到美丽的情感,看到美好的生活。只要我们把握住这个美好的生活的源头,我们从生活中来,我们向生活中去,我们不用去揣测今天有什么样的话题,明天有什么样的生活形态,我们只去想我们最美好的心灵是什么。
所以说很多人就是说,宋方金,你写的这部戏是给哪个卫星?就是因为大家知道就是什么南方的卫星电视,北方的卫星电视,我说我只给一颗星写,那颗星就是心灵,只有给心灵写的作品才能够长久地留在别人心灵里,谢谢大家。
四味毒叔特别节目
走近青年影视人 
【演员篇第一期】
【演员篇第二期】
【演员篇第三期】
【编剧篇第一期】
【编剧篇第二期】
【特别篇】
【编剧篇第三期】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