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香港四大家族的郑家承诺捐地数万平,李嘉诚的处境愈加尴尬,只因为:
李嘉诚还记得套利,却忘了识势。
套利者,有小利,无大未来!
作为全球顶级富豪,李嘉诚是独特的存在,既不是传统领域的实业王者,也不是新兴产业的创新造富。
识势套利,才是李嘉诚书写财富神话的不二法门。
然而?
01
近日,两则新闻,再将已经退休的李老先生,推向舆论风口。
一则新闻是,在港媒投放的两个广告,一个很明确,一个含糊不清。
另一则新闻是,李老先生旗下的长实集团,重仓英国,再出大手笔,以46亿英镑(约合港币430亿元)溢价收购英国最大的酒吧和啤酒公司Greene King。
李老先生投放广告的文案,是政治表态也罢,是息事宁人也好,我们不做讨论,商人有商人的诉求,求同存异即可。
而对李老先生对英国的持续重磅加仓,我们则有探寻的必要,算上刚刚的这笔430亿港元投资,李嘉诚对英国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4000亿港元,绝对可以说,近乎All in了。

今天的李家,已经控制着英国约1/4的电力分销市场、近三成的天然气供应市场、近7%的供水市场、超40%的电信市场、近三分之一的英国码头、超50万平米的土地资源。喔,还掌有一半多的酒吧和啤酒市场。

▲李嘉诚加仓英国的清单,不包括全部
缘何重仓英国?我们且留到第三部分解读。

但是,我相信,即便在李老先生一路加仓英国的这几年,他也一定没有忘记,是他1990年后的持续加仓中国,才使他的财富真正攀升到全球顶级富豪的行列,也才使他真正赢得了功与名。

李嘉诚应该感谢中国!

东风进,西风弱!过去40年,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的位势迁移,亚洲经济从1/5的占比,一路攀升到超过1/3。

在这样的位势迁移中,先是日本,然后是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再然后是中国,自1990年开始,中国经济的加速追赶,直接拉升了亚洲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

识势者,并能顺势加仓者,才能成大业。

李嘉诚先生,自然是识势、并能顺势加仓的华人翘楚——生于内地,发迹于香港。1960年后,一路重仓中国香港;1990年后,一路重仓中国。

重仓中国香港,让李嘉诚成为顶级富豪。

重仓中国内地,让李嘉诚成为华人首富。

02
如果说,1960后,李嘉诚凭借加仓香港,尤其是房地产,一路踩准节奏,开始在华人商界崭露头角的话。

那么,1990年后,李嘉诚选择加仓中国内地,重仓中国内地房地产,批发式拿地屯地,才使他的财富进一步裂变,并曾经持续多年位列华人首富。

要知道,在1990年之前的20年(1970—1990年),全球华人首富、经营之神、商业偶像,这些桂冠还远远轮不到李嘉诚加冕。

那个时代,是属于王永庆的时代,他曾经一手打造了全球石化帝国(台塑集团),早在上世纪80年代,王永庆曾一度在全球福布斯排行榜跻身第16位,在全球华人商界竖起了时代坐标。

▲王永庆先生
对于全球经济的趋势位移,经营之神王永庆的眼光,显然不可能比李嘉诚逊色,应该说,对于深耕实业的王永庆,他潜藏于心底的“大陆情结”,更是要比李嘉诚浓厚许多。

1990年1月11日,在赴京拜访邓小平之后,王永庆旋即在广州、深圳、厦门等地密集考察,随后决定在厦门海沧兴建码头与港口,建立石化工业城(命名为901工程)。

901工程,王永庆的预算投入是多少?70亿美元!这几乎是李嘉诚当时财富的三倍之多。但是,在李登辉掌权中国台湾的那个时代,901工程最终功败垂成。

1990—2010年,中国是全球经济最大的势能,谁抓住了这个势头,谁就能快速崛起。

李嘉诚抓住了,但是天不助人,生前的王永庆,则一直引为憾事。
03
李嘉诚缘何重仓英国?

按理说,中国既是李嘉诚的桑梓之地,更是李嘉诚实现华人首富的福地,而且,相比英伦三岛,中国不仅更具广阔的市场,而且相比经济日趋下沉的英国,中国经济显然更具有增长潜力。

重仓英国,轻仓中国,是东风进、西风弱的风向转变了吗?
显然不是!

在李嘉诚持续加仓英国的近5年,中国经济、亚洲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持续在扩大,而与之相比,英国、以及欧洲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则仍然持续在弱化。
▲2018年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莫须有的,我们不必扯,扯也扯不清楚。

以下三点,对李嘉诚的重仓英国,我尝试做出经济层面的解读。
一、李家对英国的情非一般
李嘉诚何时晋升为香港商界大佬?是1997年。

那一年,李嘉诚凭借不到7亿港元的资产,成功控制市值高达62亿港元的英资第二银行和记黄埔,李嘉诚成为有史以来首位入住英资银行的华人大班。

谁是李嘉诚成功入住和记黄埔的贵人?英国人Shen Bi(中文名沈弼),其时的汇丰银行董事长。正是Shen Bi亲自出马把价格压到了最低,才让李嘉诚“蛇吞象”式的收购获得成功。

▲英国人沈弼
正是经此一战,李嘉诚一战封神,迅速跻身香港一线富豪之列,和记黄埔从此大步朝着综合性商业实体进发,李嘉诚渐进成为香港的“地产之王”。

这一溯源,是李嘉诚财富之路的超级杠杆,借此,经年累月,李嘉诚在英国的政商人脉益加丰富。

二、李嘉诚的防守
年过9旬的李老先生,现在需要的是防守,而不是进攻。

尽管早在30年前,李老先生就准备接班人计划,其长子李泽钜,自1985年进入家族企业,直到去年才真正掌舵长和系,前后历时33年之久。

但是,缺乏风雨激荡的创业经历,李泽钜这样的履历,显然更适合守成、而不是开拓,对此,知子莫若父,李嘉诚显然心知肚明。
守成之业,何种行业最为合适?

公共设施类的行业。比如,李家控制的英国电力、天然气、供水、电信、码头等行业,这些行业,尽管没有什么增长空间,但是,打理起来很容易,根本不需要什么创新,而且现金流很好,基本上就是坐地收钱模式——这显然适合守成之业!

肯定有人有疑问了,同样是投资公共设施行业,李嘉诚为何重仓英国,而不是重仓中国呢?

回答这个问题,莫须有的,我们还是不讨论,就事论事,除了第一点之外,还有第三点。

三、李嘉诚的套利
曾经日不落的英国,过去10年,正在加速衰退。

先是遭遇欧债危机,再是深陷退欧漩涡,英国四年换了三任首相。
但是,乱象纷纭,才能浑水摸鱼,才能沙里淘金,才能低价收购所谓的“优质资产”。

从2014年开始,英镑贬值超过了50%,这意味着什么?英国境内的资产价格,在全球范围内足足跌了50%,这与2014年之前相比,是不是便宜太多了。这还不算,过去两年,英国的不动产价格,在英镑大幅贬值之下,依然跌跌不休,普遍下跌了15%。

英镑贬值+不动产下跌,这双重叠加,显然让英国境外的套利者,看起来有利可图。李嘉诚家族显然是冲着这个去的,去套利!

但是,巨资重仓英国套利,这是势吗?英镑、以及英国的资产价格,真的已经触底了吗?
不然!
这几年下来,李嘉诚购入的英国资产,绝大多数是浮亏(以美元计价)、部分甚至是大幅浮亏。或许,正因为此,李氏家族只能持续加仓英国,以图摊薄浮动亏损。

识势套利,在持续加仓英国的这几年,事实验证,李嘉诚还记得套利,却忘了识势了!

时势转折,六十年一甲子。

今天的李氏家族,只知套利,不知识势,不存家国情怀,更从来不谋实业创新。

如今的老李富甲一方,早忘了这些财富是怎么来的,丝毫没有对家国有感恩之心。

也许,不用太久,十年之后,在全球顶级财富家族中,李氏家族或将泯然于众人。

从此,天下再无李首富!
长按关注公众号
加壹周刊助理为好友,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阅读连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