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知乎热搜上,看到一则讨论:
“如果赚了一亿人民币,你们还会上学/工作吗?”
其中点赞最多的前三条评论,都相当可爱,中心思想基本都是:“学!必须可劲学!爱学啥学啥!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就业了。”
其实这则讨论中,不难发现,当代年轻人对财富的看法:
一,渴望一夜暴富
二,向往财富自由的生活
但与此同时,大家对于如何实现致富的方法,却异常迷茫。
在知乎上,关于30岁前实现财富自由的讨论比比皆是,财富自由成了一个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的话题。
那么穷人真的还有机会跨越阶层吗?一个普通人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可能成为百万富翁?
今天书单君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托马斯·J·斯坦利和萨拉斯坦利·弗洛合著的《财富自由》。
这本书的作者,是对较真的父子,他们在全球普遍认可阶级早已固化、穷人难以翻身的基础下,还不信邪地做了调查:
在采访了无数白手起家的美国百万富翁,潜心研究40多年后,他们整理出一套获得财富自由的原则和方法。
原来哪怕是今天,普通人想要致富,依然有规律可循。
消费主义是彻底的幌子
在消费主义的浪潮下,那些购买的商品标签,被贴到了人们身上。
靠着花呗、信用卡,小心翼翼地维持着朋友圈的“账单式小康”,成了部分年轻人的消费特征
在作者看来,这些装富的行为,恰恰成了阻碍普通人致富的障碍。
在一起Ted 演讲里,理财师塔米分享了一个悲伤的故事:
在2006年,塔米哥哥在自己40岁生日当天,给她打电话,借7500美元。
电话那头沮丧的声音,彻底吓到了塔米,在借钱给哥哥后,她批评了哥哥“伪精致”的生活方式。
塔米告诉哥哥,他应该停止虚荣的生活方式,把房子卖掉,搬到能负担的地方,停止每天喝星巴克了。
可这番对话,却让哥哥和嫂子陷入互相指责的漩涡,没过几个月,塔米接到了一通电话通知:哥哥自杀了。
直到在哥哥车库里,发现一堆过期的信用卡账单后,塔米觉得,正是现代人认为银行存款余额等于自我价值的“金钱羞耻”观,引发了惨案。
精致的生活方式,只是一种消费行为,并不能证明一个人的价值。
在作者看来,很多高收入群体,像是网红或者金融圈人士,明明收入很高却无法积累财富的理由,就是因为所处的圈子,消费主义太盛行。
当被消费主义蒙蔽,用消费扮演别人心中的自己时,不但会离财富越来越远,也会离幸福越来越远。
就像蔡康永在《为自己活一次》里写道:
有幸得到别人称赞,礼貌地谢谢就好,但最好不要当真。
如果别人一称赞,我们就当真,那之后别人的诋毁,我们也会当真。
然后,我们就会渐渐活在别人的评价里,难以脱身。
注意力是最重要的原始资产
《财富自由》提出,学会社会冷漠,是积累财富的前提。
作者发现,那些不去关心同事开的车,住的房子的人,反而有更好的机会积累财富。
很多人意识不到,其实我们的注意力也就是认知资源,是非常关键的原始资产。
举个例子,现在的社会营销很普遍,通过微信订阅和网站跟踪,营销人员根据大数据统计出你的行为模式,为你定制相应的内容、消息和频率。
哪怕没有产生实际购买行为,但你已经在用自己的关注,为商品营销付出价值。
发现了吗,对于普通人而言,注意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资产,不能被浪费。
注意力分散,已经成为很多人不能实现经济独立的重要原因。只有那些越能集中注意力,不受干扰的人,才越有可能积累财富。
想要创造和维持财富的关键,是要保持自制力,将认知关注放在真正值得的地方。
就像《财富自由》作者采访的一对百万富翁霍莉夫妇,他们40出头就成了百万富翁,开着两辆老式轿车,住在简朴的房子里,坐落在一个前景很好的公立学区房里。
在接受采访时,霍莉坦诚道,自己从来没想过,可以不依靠继承财产或者变成网红,就能一步步成为百万富翁。
在这个过程中,霍莉夫妇制定了严格的家庭财务目标以及消费方式,比如商品没有降价或者清仓销售前,妻子绝对不会购买,她认为买东西千万不能着急,要有耐心。
这种良好的消费习惯,让她们得以在2010年房地产危机时,顺利地度过难关。
回顾致富的过程,霍莉认为,正是以下五条准则让全家对财富保持专注,最后实现了财富自由:
第一,不要让你的生活方式支配你的财务目标。
第二,对消费品要有一种“足够好”的心态。
第三,不管当前的经济状况如何,总是要有一定能深思熟虑的计划。
第四,要学会以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方式行事,特别是当你身边的人都奉行高消费主义时。
第五,对期望和需求进行公开讨论。
在消费主义的浪潮下,自制力已经成了普通人跨越阶层,最需要具备的能力。
不同于普通人,富翁非常注意时间、注意力这些不可再生资源,比起活动,他们更愿意把时间放在阅读大量商业文章上。
正如经济学家薛兆丰,在《经济学讲义》说的:
人的需求是得寸进尺的,即便物质无限丰富,人类欲望得到充分满足的日子也不会到来。
自制的本质,是合理控制欲望,从而掌控人生。

致富的原理其实没变
坦白说,在读这本书时,书单君最吃惊的,其实是下面这组数据:
根据《福布斯》的数据,1982年,美国约有38%的顶尖富翁靠的是白手起家。2012年,这一比例跃升至70%。
其中86%的百万富翁称,他们的净资产并不是像人们认为,是通过继承遗产或者馈赠获得,都是靠自己积累的财富。
发现了吗,社会默认阶级趋于固化的观点其实是错的。随着社会变革加速,阶级流动的速度反而在加快。
更有冲击力的是,作者认为,即使是2019年,普通人想要致富的方法其实没变——还是节俭致富。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作者在调查大量百万富翁样本后,发现具有以下个人特质的普通人,更有可能致富:
第一点是自信,表现为个人是否有信心,做一个有关家庭经济的重大决策;

比如你拥有一对财务状况糟糕的父母时,你是否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避免父母犯下的错,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

第二点是节俭,表现为是否在进行长期储蓄、降低开支来严格遵守财务计划,这点可以通过家人或者朋友,会不会用节俭形容自己,来自行评估;
比如在购买房子或者限量款口红时,你是否会考虑到自己的消费行为,对家庭财务状况的影响,你是否会问自己,这次购买是有利于实现你的整体财务目标,还是只是在模仿有钱人?
第三点是责任,你愿不愿意对家里的财务状况负责。
在作者看来,越是认真工作的人,才越有可能成为百万富翁。
就像劳模演员古天乐,有一次接受在采访的时候,被记者问:你每年演这么多戏,你是怎么平衡工作和生活的?
古天乐笑着说:我从来不懂什么叫平衡工作和生活,我没有生活的,我只爱工作;如果不让我工作,我都不知道要干嘛。
看到了么,真正实现财富自由的人,已经把拼命当成了一种习惯。
一开始选择难,后面才会轻松;一开始选择轻松,后面只会越来越难。
那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当代年轻人到底要靠什么,才能改变命运?
其实答案,真的很简单,就是省钱。
省钱,努力攒钱,等待机会,才是年轻人改变命运的最低成本方案,只要坚持,路就会越走越宽。
而那些说着“钱是赚出来不是省出来”的年轻人,事实的真相是:往往既没省下钱,也没赚到钱。
对于普通人来说,看着银行账户余额上涨的快感,是非常剧烈的。
特别是当你有一笔储蓄后,不知不觉就有了底气,这是任何语言都带来不了的安全感。
尽管这笔储蓄当不了房子首付,但它却可以成为你在职场瓶颈期,或者想突破舒适圈时的护城河,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致富道路前,需要不断地试错,试错是需要成本的。
而储蓄能力,就是提供你试错成本最有力的后盾。优势得靠积累,而存钱的过程,其实也就是积累资本的过程。
实现财富自由的过程,其实就像尼采说的: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
希望所有年轻人,都能实现财富自由,有财富,也有自由。
主笔 | melon    编辑 | 哲空空
图源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书单课堂:听中国文学之美
书单君最近在听一个人讲中国文学。他就是蒋勋。
虽然讲的是文学,但不是简单枯燥地注释,而是把这些名家请下神坛,化身成你自己、你的同学、你的父母、你身边的小人物。
所以,爱听蒋勋讲文学的,不止是大学生和文化人,也不仅是大明星、企业家和贵妇,还有街边的白菜摊贩,路上的货车师傅
戳下方订阅,蒋勋用声音陪你领略文学之美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