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网上有很多段子吐槽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的种种奇葩遭遇。不过吐槽归吐槽,总归还是要回到现时:到底如何解决孩子写作业的问题?今天的文章,作者给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这些建议很容易实施,不妨试试看。
文:曾多闻、黄敦晴

转载自公众号:亲子天下
ID:cn-parenting
纽约家教中心创办人艾比·弗赖雷克(Abby Freireich)和布莱恩·普拉策(Brian Platzer)说,其实家长可以有技巧地引导孩子建立写作业习惯。
首先,引导孩子考虑一个固定的写作业空间,书包和书柜里清理干净,不要堆放杂物,避免分心。
然后,建立每天晚上的待办事项列表,将“写作业”列为其中的必要事项,每天拨出固定时间写作业。
许多学生一看到作业就觉得有压力,他们的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有拖拉习惯,或者觉得作业太多太难。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从小学起引导孩子建立好的写功课习惯,如此一来,随着孩子年纪渐长,他们需要的指导会越来越少。
孩子爱拖拉,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减少分心因子
很多学生写几个句子,就滑一下手机,看看IG上有没有什么新图片。
这很不理想。
学生写作业的时候,手机或平板不可以放在附近。需要用计算机写作业?可以,但这时候社群媒体应该要关闭。可以在家指定一个“3C产品区”,手机与平板不使用的时候要放在这里。
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手机不用的时候就收起来,不要一边做事一边滑手机。这对你自己也有好处!
2. 坚持到底是关键
当孩子每天有固定的地方、固定的时间写作业,他们会逐渐养成习惯,读书习惯会渐入佳境。所以必须坚持,每天遵循一样的规定,该写作业时就要写作业。
孩子抱怨作业太多太难,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事先计划
家长可以示范给孩子看如何做计划,让孩子看看你如何安排时间,完成工作上的一连串任务。
平常也可以让孩子参与计划跑腿行程、计划家庭旅游。然后指导他们依据相同的原则,用星期天计划好下周的写作业进度。
指导孩子把大型作业分成几项小任务,然后计划每项小任务需要完成的日期,标记在日历上,然后根据计划完成作业。
在低年级,这个任务很简单:星期二读完一本书,星期三写读书心得。
到了中年级,这个任务就比较复杂了:安排足够的时间做完科学实验、足够的时间完成海报、然后在科展上展示。
越早学会计划,孩子就能越早自动自发写作业。
2. 练习时间管理
引导孩子估计每项作业需要的时间。就算他们估计错了,这个过程也可以帮助他们熟练时间管理的技能,随着年级提升,更有能力掌握时间、完成大型作业。
3. 从最困难的作业开始
大部分孩子都会毫不犹豫地先完成最有趣、最简单的作业。
但家长应该引导他们先完成最困难的作业。否则,时间愈来愈晚,精神愈来愈差,难的作业变得更难。鼓励孩子最先完成最难的作业,也可以给他们一种成就感,作业愈写愈起劲。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搞清楚六件事,不再为了功课对孩子大吼大叫
功课究竟有多恼人?美国普渡大学教育心理学家佛洛兰德(John Froiland)在《华尔街日报》与加拿大电视公司新闻网 CTV 受访,教父母怎么处理“功课”。
“功课本来就是小孩不会想做的事情,”佛洛兰德说,孩子已经在学校辛苦一整天了,回家只想要玩,父母再一直问下去,他们回答“我现在就是不想做。”根本是很寻常的事。
那么,该怎么做,才不会启动亲子大战?下面几个问题,你也有吗?看看专家怎么说。
1. 父母该规定什么时候做功课吗?
佛洛兰德鼓励最好让孩子自主决定。
父母通常希望他们回家就马上写功课,或是规定一个可能无法达成的时间,结果造成无谓的压力。如果小孩希望回家先放松,让心情静下来后再写也没有关系,双方讲好就好。
当然,有时小孩也会拖延。此时父母要记得,目标是让小孩如期做完功课,没有必要因此动气、大吵一架。
2. 发现小孩功课没写完或有错,该纠正吗?
小孩的功课出错是很正常的。
例如,题目问了3个问题,他们却只回答前两项。
有时孩子可能只是忘了,或是想要偷懒一下。
不要强调他们“错了”,也不要说“你是怎么搞的?你在想什么?”免得他们抓狂。
应该改问他们,要怎么修正,或是给他们建议。
千万不要直接帮他们修改,也别让小错变成大灾难。
3. 用计算机做的作业,只好让小孩自理吗?
直接在线做作业,或是用电子邮件、网络上传交作业的现象愈来愈普遍,父母已不可能全程监控与检查。
但是要提醒小孩,挂在网络上写作业,或在查数据时,很容易就透过社群平台或聊天程序跟同学聊起来,反而变成干扰。佛洛蓝德建议父母要求孩子关掉这些程序,避免分心。
不过,最好拿研究、报导说服他们,而不只是发动父母的权威。
4. 用什么方法催功课,比较不会伤感情?
当父母看到小孩迟迟不去做功课,想要催的时候,可以直言问他们“今天打算怎么完成功课”,但是要耐心等候回答。
千万不要劈哩啪啦地一长串“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做完”、“你什么时候要开始做”、“你最好赶快去”。如果小孩需要帮忙时间管理,可以给建议,但别要他们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地做完。
5. 父母明明是好意,为什么反而被当成控制狂?
父母真的很爱孩子,希望他们好,所以看到他们很挣扎时,总想帮他们一把,忘了要让他们学习怎么解决问题。

佛洛兰德曾经做过实验记录,发现孩子只要停在原地思考5秒钟还没有行动,爸妈就会忍不住想要代劳。其实这样会让孩子很挫折,而且很多父母根本没有发现,孩子当场叹气,或是表情怪异。
佛洛兰德建议,家长上了一天班,或遇到塞车,自己的压力可能也太大了,不妨自己先放轻松,深呼吸,这样才有办法让自己静下来,想想怎么帮孩子,或是找到有创意的方式激励孩子。
6. 什么时候要出手帮小孩?
在纽约叶史瓦大学(Yeshiva University)任教的临床心理学家达特洛夫(Greta Dortoroff)在《华尔街日报》建议,要让孩子觉得他们有掌控权。

所以,即使孩子觉得功课很难,除非孩子要求,否则不要主动帮忙。爸妈真的忍不住时,可以问孩子“我可以怎么帮你吗?”,但请让孩子自己作决定。
千万要避免的,就是在旁边嚷嚷“喔不是这样啦!”、“你怎么这样作呢?”、“应该这个先……,然后再……”。
功课不需要十全十美。而且,那是孩子的功课,不是你的功课!这点最重要!
推荐阅读
《养育模式大逆转——孩子成长必备的7大能力培养指南》
马睿欣/著
和睦力、进取力、情绪聆听力、执行力、复原力、决定力和祝福力7大能力培养指南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写给所有父母的。
父母的软弱之处在于,我们总是忙于为孩子解决一个个眼前的难题,却忽略了那些一生受用的能力的培养。
你可能一次次地解决了孩子哭闹的问题,却没有教会他聆听自己的情绪;
你可能一路催着、赶着,把孩子送进了重点学校,却没有培养出他的进取心;
你可能把孩子一次次从挫败中抱起,却没有让他学会面对挫折;
你可能有意无意地,让孩子学会了随大流,却不知道如何依据自己的判断做决定:
……
两个女儿相继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回顾多年的养育经历,马睿欣认为和睦力、进取力、情绪聆听力、执行力、复原力、决定力和祝福力这七大能力,是父母在孩子离家之前,所能给予他们的最好的成长礼物。
本书中,作者将用详细的步骤,手把手教你如何培养这七大能力。
养育孩子,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关于这七大能力,作者也有很多话想对父母说。所以在每一章的最后,作者都特别用心地为父母们写了“贴心话”。
愿这本书可以帮助父母们扭转养育方式,为孩子培养出一生受用的能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