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键盘“吃鸡”,有人用手机“吃鸡”,有人用筷子吃鸡,哥伦干脆造就了大盘鸡。

1493年1月16日,哥伦布率舰队完成首次美洲探险,正式开启返航之旅。
站在颠簸的甲板上,哥伦布心情十分复杂,因为他答应西班牙女王的黄金,并未在探险中找到。
不过,远航也并非毫无收获,比如玉米、甘薯、烟草,都是在这次远行中被发现的。
当然,还有今天要隆重介绍的几位主角——土豆、辣椒以及洋葱
纵使哥伦布再有想象力,他也不可能想到,这次燃烧梦想的远征,将为500多年后的中国西北,带来一道地方名菜——大盘鸡
那么,哥伦布究竟是如何影响大盘鸡的呢?
接下来,我将通过追溯大盘鸡用料的来历,来讲述哥伦布与大盘鸡不得不说的二三事儿。
大盘鸡主要用料为鸡肉、土豆、辣椒、洋葱。
先来说说鸡。
鸡,是《周礼》记载的「六禽」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鸡的国家之一,有超过4000年的历史。
鸡,血统纯,资历深,但地位不高,只入选过「十二生肖」。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就是祭祀与战争。
结果呢?祭祀用的三种动物,分别是猪、牛、羊。
鸡落选了。
站在鸡的角度,输给猪,它是认的。毕竟猪家血统更纯,资历更深。但输给牛、羊,鸡是真的不甘心。
据最新考古发现:牛、羊是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从中东传入到中原地区。面对这个和自己资历相仿的外来者,鸡有意见,实属正常。
但有意见归有意见,领导看不上你,你就上不了位。
从古至今,古籍就很少记载与鸡有关的菜品。你能叫上名的菜,如左宗棠鸡、宫保鸡丁、黄焖鸡、鸡公煲、大盘鸡,都属于近现代发明。
在古代,鸡一直游走在中华美食体系的边缘。达官贵人不仅不吃它,还拿它斗殴,也就是斗鸡。所以鸡很压抑,它们空有一身鲜美的肉,却只能同类相残。
几千年来,鸡一直等待着在餐桌上证明自己。
不过,因为哥伦布迟迟没有开船,所以鸡还要等几千年。
接下来,我们说说土豆。
土豆,作为大盘鸡不可或缺的灵魂食材,是众多吃货心中的鸡肉最佳拍档。它们除了在大盘鸡中激情碰撞,在黄焖鸡中也频频擦出爱的小火苗。
我曾在一个烧烤店,点过一次大盘鸡。结果盘中居然没有土豆,只有蒜苔,气得我险些当场掀桌。
土豆,原产自安第斯山区和智利沿海山地,是当地印第安人的主要食物。
关于它何时传入中国,学界众说纷纭。我结合各家学说,推断出应该是在17世纪。
有两个实锤,可以证明这一点。
一是,《农政全书》有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
而《农政全书》的出版时间是在1639年。
二是,1700年以前的福建省松溪县县志上,也有关于土豆的记载。
但土豆初入中国,因产量有限,只能出现在宫廷餐桌上。而且不是因为它的味道,而是它的进口货身份,皇亲国戚不过是尝个新鲜。
明清交替之际,土豆栽种技术迭代升级,产量飙升。土豆也开始从深宫大院,下沉到寻常百姓家。
人民群众能吃到土豆,有清政府的一份功劳。他们取缔了明代皇室蔬菜供应系统,一大波农业部门雇员,摇身一变成了普通农民。
他们将土豆种植方法带出宫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种植。
清代中叶,中国人口暴涨,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与粮食危机,人们开始寻求水稻、小麦等传统作物的替代品,土豆毫无悬念入选。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土豆迎来了第一个种植高峰。
乾隆初年,户籍制度放松,农民开始自由迁徙。伴随着移民迁徙的步伐,土豆的种植技艺开始在全国流传开来,西南、西北地区及陕南高原地区,就是在这时引入土豆的。
后来这些地区,都成了土豆美食的重镇,比如西南的麻辣土豆条、西北的洋芋擦擦等。
土豆的蹿红,有社会背景的影响,也有自身的努力,它比较耐操,种在哪里都高产,人民群众都喜欢。
正是从这时起,甘肃、宁夏等地逐渐成为中国土豆的主产区,甘肃省定西市更是被誉为“土豆之乡”。
这为日后大盘鸡在新疆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说说辣椒。
说到辣椒,有人闻风色变,有人喜笑颜开。喜欢吃大盘鸡的人,多是后者。
我曾在郑州吃过一次特辣大盘鸡,最后喝了8瓶酸奶,才止住辣椒的灼伤,但我真的觉得好爽。
民群众喜欢吃辣,但满打满算,中国人接触辣椒的时间也就400多年。
明朝隆庆年间(1567年-1672年),辣椒伴随着明政府解除海禁,漂洋过海进入中国。
万历年间,关于辣椒的记载,首次出现在中文世界。
戏曲家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写道: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从中不难看出,辣椒当时还叫“番椒”,以观赏为主,鲜有人品尝过它的味道。
另外,高濂是杭州人,这也佐证了辣椒最早是在江浙一带传播的。但为什么江浙人没爱上辣椒,云贵川人民却为之倾倒呢?
这事儿和盐有关。
古代盐业不发达,交通差,江浙一带临近盐场,群众无须担心食盐问题。
但内陆地区就没那么幸运了,人们群众长期缺盐,头晕目眩。贵州人民最惨,因为附近没盐场,山路又崎岖,所以盐价奇高无比。
他们急需寻找盐的替代品,辣椒就是这样引起他们注意的。
除了维持基本的电解质平衡,辣椒能火遍贵州,还有一个原因——下饭。
劳动人民工作累,钱袋子空,吃不起鸡鸭鱼肉,只能多吃主食,有了辣椒下饭,更能刺激胃口。
所以,时至今日,贵州产的辣椒酱都相当受欢迎,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老干妈。这都是历史传承。
而辣椒的这一特质,和200多年后大盘鸡爆火,也有着深远的关系。
最后,我们来说说洋葱。
有一种说法,洋葱早在公元前100多年,就被张骞从西域带回中原。
但这应该是一个误传,因为张骞带回来的食品,要么带一个“胡”字,如胡椒、胡萝卜;要么带一个“西”字,如西瓜。
洋葱都不符合,带“洋”字的蔬菜有洋柿子、洋芋、洋姜,他们都是在15世纪后,由欧洲人带到中国的。
那洋葱是什么时候来中国的呢?
《岭南杂记》描述,洋葱是在18世纪,由欧洲白人传入澳门,并在广东一带栽种。这是关于洋葱相对准确的文献记载。
也就是说,早在18世纪,大盘鸡的四大原料已经齐聚在神州大地。
但当时它们缘分未到,所以没能相逢在砧板上。而这个缘分,要过200多年才能来到。
1980年代后期,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蒸蒸日上。新疆与内陆地区贸易往来频繁,卡车司机成了国道上最忙碌的人。
司机们经过长途颠簸,需要找个地方歇歇脚,吃点美食,补充能量,继续赶路。此,国道两旁兴起了不少小饭馆。
关于大盘鸡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这不重要。我好奇的是,为什么大盘鸡会火?
就我分析,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
鸡肉价格亲民,司机可以花最少的钱,吃到最多的肉;
土豆充饥效果显著,司机吃饱吃好,方便继续赶路;
辣椒下饭,司机舟车劳顿,急需一顿酣畅淋漓的美食盛宴;
司机多是北方汉子,好面食,大盘鸡下面,深得他们喜欢;
司机是最好的传播载体,他们吃爽了,大盘鸡传播就简单了。
每次吃大盘鸡,看着盘中食材,想到它们从美洲漂泊而来,相逢在神州大地,我都忍不住感慨:缘,真是妙不可言。
另外,必须感谢哥伦布500多年前,将这些食材带出美洲大陆。
假如它们现在才被发现,就特朗普那闭关锁国的态度,你铁定是吃不到大盘鸡,更可能收到一个张学友经典表情包。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不热斯基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