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周杰伦发新歌了,《说好不哭》。
虽说又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但看MV我总有点出戏,周杰伦跟陈信宏俩人加起来快一百岁了,咋还搞这些青春纯情呢......
故事大概就是一个女孩为了男孩的梦想,帮男孩报名国外的摄影学院,主动放手这段感情。分别的那一天,女孩欲言又止,最终只是目送男孩离开。
然后女孩继续回到发传单的生活,没有抱怨,没有责怪。终于有一天男孩回来,两人在街口相遇相拥,happy ending。
“说好不哭”,顾名思义也就是一对爱人在分手时相约各自努力生活,都别哭。彼此成全,默契且洒脱。
但我们想悄悄地唱个反调。
亲密关系毕竟不是件小事,总是教大家“不哭”,万一带坏小朋友怎么办......
对处于一段亲密关系中的人来说,“哭”是一种异常重要的能力。“哭”可以成为关系的纽带,拉近两个人心贴心的距离,将矛盾转化为依恋和支持。
谈恋爱哎,该哭不就得哭么,不哭怎么行
下面我们总结了一下,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哭”能够带来的4种神奇的力量——
给予反馈、表达情绪、自我安抚、接受情绪。
1. 给予反馈丨哭是一个渴望社会支持的信号
“有次我一个人骑车摔了,很疼,我吸口气就继续上路了。但是他在的时候,我好像就很容易因为小伤而哭。”
这其实是一个“哭给谁看”的问题,换句话说,“哭”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给别人看。
研究证明,人们更愿意帮助哭泣的人。小宝宝用啼哭获取父母的关注、拥抱和关爱。我们也只会在可以依恋的人在场时,才会用哭泣换取关注。
哭是一种“交流方式”,它可以促进人际关系和人际互动,传达着我们希望获得支持的心情。在一方遇到挫折时,TA的哭意味着想得到另一半的安慰;在双方产生矛盾时,TA的哭意味着想让你哄哄TA,支持TA,给TA温暖和安全感。
此外,在亲密关系中,哭泣是示弱行为,意味着自愿将权力交给对方,选择展示自己柔弱无助的一面,它更有效地传达着自己“无威胁、可亲近”的信号,也更易于另一半接近你,给你支持。
可如果你想哭却又憋着不哭?那似乎就可以理解为:你将自己身体原本需要的社会支持,全部自己消化了。
对自己的情绪来说,憋着很可能是一种更大的负担。
2. 表达情绪丨“哭”更易于传达你的喜怒哀乐
人对哭泣有着天然的敏感。
当我们判断别人的情绪时,相比于“快乐”和“无情绪”,我们对悲伤情绪的判断会更加准确且快速,也更容易捕捉到一双含着泪的眼睛。
作为一种难以控制的生理反应,悲伤时的哭泣是最不容易被误解的情绪之一。

同样是爱人的一句话“我是在为你考虑”,大声吼出来和哭着哽咽着说出来出来,后者更能让人体会到那种“TA想为你好却不被理解”的委屈。
3. 自我安抚丨流眼泪有助于稳定情绪
哭的最后一个作用,是自我安抚。当没人能给你有效的安抚,自己安抚自己就更为重要。
心理学家指出,这种安抚效果可能与内啡肽有关——无论是肢体上的接触和抚摸,还是洗澡时水流过的感觉,皮肤上轻柔的触感会促进大脑内啡肽的释放,内啡肽可以促进情绪释放、获得抚慰感。
哭泣时,眼泪划过脸颊的轻柔的抚触感像一只无形安抚你的手,缓解着我们的情绪。流眼泪是一次安静地“自我拥抱”,自己舔着伤口平静下来,重新审视遇到的问题。
难过就哭吧,在获得他人的安慰前,先自己安慰自己。
4. 接受情绪丨“哭”能够帮助情绪传染与共情
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面对一张带有眼泪的面孔,相比于一张比不带眼泪的面孔,眼泪让观察者与哭泣者的距离更近
听到哭泣时,我们丘脑扣带回环路被激活,与共情、动机、社会依恋等认知活动相关的脑区也活跃起来。我们会更容易与对方共情——也就是基于对他人情绪状态的理解、并产生与他人当时体验到的、或将会体验到的感受相类似的情绪情感反应。
亲密关系中,哭泣的力量是会传染的,它能让我们更真切地体验到彼此的情绪,能够真正的充分理解对方,到达“共情”。
记得在YouTube上看过一个“模范分手”的视频,视频的主角是坐拥百万粉丝的Liza Koshy和David Dobrik,他们曾拥有无数网友眼中最可爱的感情,但最终还是走向分离。
在记录分手的视频里,两个人起初开玩笑般互怼了两句,随后视频中断重新录制,重新出场的二人眼眶微红,看起来像是哭过,他们细数彼此由于太忙而产生的距离感,认为这样带有隔阂的恋爱不是恋爱应该有的样子。
然后,他们互相夸奖对方“善良有趣”和“值得依靠”,最后互相写了一封信,理性克制而又充满对彼此的喜欢——在分手中,哭也能够让双方放下矛盾和其他,专心地关心眼前还在深爱或者曾经深爱的人。哭过后,对方便更容易接收到到你的心意,你也算是给自己一个没有遗憾的交代。
这种一起哭过的分手,更像是一种真正坦诚地、别无顾忌地、不留遗憾地分手。
我们其实也清楚,很多人不喜欢哭,因为总会觉得亲密关系中哭出来“丢脸”,“先哭的就输了”。
但怎么说呢,根据经验,常年憋着不哭的朋友们,往往并不能暴露问题,也不能解决问题,最终憋坏的还是他们自己,伤一百,自损一千......所以还是要哭的,大哭一通,在情绪上能给你带来的力量,也许比感情带来的痛苦要强大的多。
如果你处在一段正常的亲密关系,还是尽量不要一起“说好不哭”吧。
好啦,反调唱完了!我去继续听杰伦小公主的新歌了!(真香)
参考文献
李想, 郑涌, 孟宪鑫, 李鹏, & 李红. (2013). 成人对婴儿哭声的反应及其脑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21(10), 1770-1779.
孙俊才, 石荣, & SUN Juncai1, SHI Rong2. (2017). 哭泣表情面孔的注意偏向:眼动的证据. 心理学报, 49(02), 155-163.
左世江[1], 王芳[1], 石霞飞[1], & 张啸[1]. (2014). 简单情绪感染及其研究困境. 心理科学进展, 22(5), 791-801.
Bellieni, & C., V. . (2017). Meaning and importance of weeping. New Ideas in Psychology, S0732118X15300167.
Gračanin, A., Krahmer, E., Rinck, M., & Vingerhoets, A. (2018). The Effects of Tears on Approach–Avoidance Tendencies in Observers.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16(3), 1474704918791058.
Hill, Fitzgibbon, Arnold, Rinehart, Fitzgerald, & Enticott. (2013). Modulation of putative mirror neuron activity by both positively and negatively valenced affective stimuli: A TMS study.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249, 116-123.
夏獭 ✑ 撰文

阅读原文 关注 “简单心理” 微博
心理学短科普 / 治愈小漫画 / 定期抽奖
↓解锁更多有趣好玩的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