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妈对我十分不满。
起因是出版了《北京女子图鉴》以后,我近期接受了许多采访。其中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你怎么看待你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你造成过哪些影响?
我都一五一十、并毫不迟疑地回答:最大的影响,就是我妈妈的求好心切。我尤其记得七月份我在北京办完首场签售会,之后新闻报道出来,无论是图书口碑还是现场氛围都相当完美,而我妈妈在看完报道后第一时间打电话对我说:“你的发型抓得不行。”

她是那种我考了99分并不会立即高兴、而是会问我为什么丢掉那1分的好胜母亲。从小到大,她都要求我在许多场合尽量表现出无懈可击的完美:成绩、衣着、谈吐……这些年我为个人成长做的许多努力和尝试,主要就是为了摆脱她给予我的讨好型人格。我花了很多年才意识到“别人对我不满,并不都是我的错”,之后又用了更长的时间去学习,“我根本无需在意。
所以那天在电话里,我对她说:妈妈,我已经三十几岁了,头发只会更少、不会更多,我已经尽力抓了。而且来现场的读者,不是为了看我的头发,而是为了看我的书。而且你想过没有,我就算再努力,也许只能考80分,但这一次,我们能不能单纯为80分庆祝?不要再责备我丢掉的那20分了。
我妈急了、也哭了,她说:我从没有想过要逼你,我只是希望你更好。
我说:你还记得吗?多年以前,我和你有过另一段对话。我当时问你,如果有一件事,我认为非做不可,但你认为这是错的,你会怎么办?
我永远都忘不了你当时的神情,你斩钉截铁地告诉我:如果是这样,我拼了命也要阻止你。
对中国的大人来说,他们会怎样阻止那些“错的”呢?
小时候,是拼了命地催学习,以及阻止早恋。
长大了,就变成拼了命地催结婚、催生孩子,甚至,拼了命地阻止子女跟他们觉得错误的人在一起结婚、生孩子。
所以,当我们即使纷纷出走、离家万里,但我们与原生家庭之间最大的矛盾仍在于:我觉得自己活得挺好,但爸妈却觉得我活得不对。
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抗拒结婚、甚至也想生孩子,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和我们认为对的人一起去做。然而,这世间的另一种不幸,是许多人几乎要花掉一辈子的勇气和力气,才能与喜欢的人坦然相爱。
所以我之前犹豫了很久,要不要把那部叫做《我们一家人》的自传纪录片转给我妈妈看,太喧闹、太真实、太戳心,有幸福的酸涩和解,也有负疚的痛彻心扉。
纪录片展现的成都大家庭,是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的生活。热热闹闹的大家族里,有给你浓情深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一辈子都在吵架却每天都在催你结婚生子的父母,也有经常来家里吃饭搓麻并顺便帮你爸妈催你的大姨、二姨、小姨、所有姨………
纪录片一开始,看到90岁的外公对着镜头恳求导演抓紧结婚那一幕,我立即就哭了——并非觉得被催婚太难,而是我自己的外公在世时,他每次见到我,几乎都会说这番一模一样的话,而我终于不得不辜负了他。
也许你也曾是整个家庭的骄傲,全家人都深信你会是最优秀、出人头地、十全十美的那一个,但是当你真的长大,开始做出关于生活的选择、设定自己人生的时间轴线时,你却成了父母在人前羞于提及的禁忌。
你可能被无数次痛骂,被哭泣着乞求,被绝望地漠视,为了你根本无法改变也不想改变的本能、天性、自我,他们却开始假装看不见事实。
《我们一家人》的导演本人并没有犯任何错,只是很早就觉醒自己的性向。无论多么痛苦,他亦从未欺骗,因为不被理解,于是出走十多年,在无人相识的异国他乡,才终于可以体面、坦荡地生活,与喜欢的人相爱。而对于他的告白,母亲尤其痛心疾首——那张生动的、痛苦的、不解的、不知所措的脸庞,承载着每一个中国母亲的烙印。
导演想与伴侣代孕,得到的却是极度渴望他结婚生子的亲妈大力反对,她宁可儿子多攒点儿钱将来在养老院孤独终老,也不想让他过上更加复杂的人生。母亲一开始反复强调“这是错的”、“这是不行的”、“这样你将来会遇到更多问题的”,然而,导演最终还是有了孩子,因为那是他的生活,他有能力给予幸福,他自己也值得幸福。
所以,当一生强硬的妈妈红着眼圈,流着泪说:“我太喜欢你了,太爱你了,我只有接受你的选择,对不对?”,没有一个子女能够不心碎。
纪录片《我们一家人》拍得十分克制,即使是这样极度的冲突,即使是各自内心永远无法填补的创伤,但是呈现出来,却全都是生活里那些拉拉杂杂、又格外显得温情的细节。
到了最后,90岁的外公依然不理解重孙是怎么来的,母亲依然喋喋不休想替儿子找一个解释“孩子为什么没有妈妈”的最佳理由,父亲始终笑着隐忍,“孽子”不再强求所有的祝福和接受。
知道吗?这就是我们许多人与原生家庭的最好结局:一家人接受现实之后,能够各自咽下疼痛,尝试和解。

我没有把《我们一家人》发给我妈妈看,我也没有告诉她:我在看SK-II“改写命运”计划的最新纪录片《人生轴线》时,同样也落泪了。
从当年引发轰动的《她最后去了相亲角》到今年春节期间的《为什么她们不回家过年?》,作为一个女性主导的品牌,SK-II真正展现了自己对女性的关怀。不定期的“改写命运”系列公益纪录片,每上线一支,便是对全球、尤其是对泛亚洲女性的一次鼓舞、一次激励,它促使我们去和父母对话、去直面人生的难、去抚平自己的不安。
《人生轴线》的被采访人之一,是一个名叫Nara的韩国女博主,在韩国这样一个更加典型的父权社会里,母亲对她的期待十分明确:30岁之前找一份差不多的工作,嫁一个男人,然后生一个小孩。
但是,当Nara说出“我的人生轴线不是相亲、结婚、生孩子,而是当博主、开个展、然后和我的女朋友结婚”时,她的妈妈崩溃了,妈妈说:“我能接受你的选择,但我不敢告诉我身边的任何一个人。”

我的妈妈也对我说过同样的话。

而我已经对此感到无比庆幸,因为妈妈是我最在意的人,只要她可以理解,我就可以对抗全世界的敌意。
我恳请大家花几分钟看一看这支纪录片,感受一下我们共同的困境,学习一下主人公是如何对父母沟通,然后转发出去,鼓励更多的人。⬇️
对父母来说,可能唯一比子女不结婚更糟糕的,就是子女跟他们反对的人结婚——不结婚总还有说服的希望,结错婚却可能直接导致子女前途完蛋,这是每个亲爹亲娘这辈子都不想碰到的噩梦。
穷、不稳定、异地、学历、年龄、身高、长相、性格、家庭……父母有太多标尺,将不符合标准、眼看就要毁掉自家小孩幸福前程的残次品一举剔除。
诚然,父母有时候是对的。她们漫长的人生经历足以对人性和人品作出一些准确的判断。可,也就像《我们一家人》里儿子说的那样:“妈妈越是反对,我越是坚决地想要自己的生活,建立我自己的家庭,给我的孩子我从未从我的父母那里得到的东西,支持孩子做真正的自己。”
如果两代人始终无法学会相互理解,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靠感情、靠伦理、甚至靠金钱压制对方,只会带来一场又一场失去理智的战争。
沟通的价值,不是单向地让一方听另一方的话,是我们可以接受父母的善意,汲取他们对于世故人情的经验,能够帮助我们更客观、冷静地做出判断;但同时也是让父母能够尊重与接受我们已经长大,我们很认真、很审慎地做出了人生抉择,并将为之负责。
更重要的,是让父母放弃对于子女完美人生的幻想。今时今日我们对婚姻的失望和冷漠,也许正是因为我们从未得到来自美好婚姻的正确示范。

不是婚姻不好,是人生变得开放,我们为自己设定的人生轴线不再是一条刻板的标尺,而是一道蜿蜒的大江大河,有风浪、有低谷,但因此也有更多的风景和乘风破浪的快乐。
所以就连Nara的妈妈都说:我很担心我的女儿,但与此同时,我也有些嫉妒她。她生在一个好的时代,能自由、自信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们觉得我们现在活得很好,是因为我们知道了更多的生活方式,也获得更多的包容,越来越多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人物,都在积极地参与到时代变革中,力所能及地推动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多元、对每个人更尊重。
我们的父母觉得我们活得不对,是她们太担心我们会选错。曾经她们经历的那种直线人生,让她们知道绝对不能出错;但现在,我们要让她们懂得,人生任何时候都可能选错,至少选择的时候我们已经想明白,错了也担得起,也放得下。
就自信地画下你的人生轴线吧。无论你的那条线,有多无常,多曲折。

特别鸣谢:#SK-II合作#
“To all black sheeps of the family”
微信&微博:反裤衩阵地
↙️点这里,看全部推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