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指出:“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话要少!”
在她看来,教育孩子要多在6岁之前,这时候父母的唠叨都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这类话语,对孩子来说就是垃圾!
在李玫瑾教授看来:在6岁以前,孩子还没有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对父母的依赖最为严重。这时候,父母就算是批评教育,孩子顶多也就是哭闹一下,也并不会撒泼打滚;父母的许多话,对这时候的孩子来说,就是生活的简单道理,是圣旨!
因此在孩子六岁前,需要家长为他定立“规矩”对其行为进行规范,以免孩子为所欲为。定立“规矩”时为了帮助孩子判断自己言行正确与否,对其以后的人际关系发展也有很大的正面意义。
那么,家长应该为孩子定立什么样的规矩?
第一:不可以拿别人的东西
6岁前的孩子很难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所以只要是他喜欢的东西,就会毫不犹豫地拿来。
因此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明确告诉孩子“你的”、“我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如果需要必须要遵从别人的同意,而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支配,这样孩子长大后才更懂得尊重别人。
第二:不可以打扰别人
孩子有需求时,总会缠着家长,不管家长在做什么就被毫不犹豫地打断,如果长期这样,家长也不拒绝孩子,会让孩子养成不顾一切打扰别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如果孩子有这种习惯,家长要随时纠正,让孩子知道随便打扰别人是很不礼貌的,并且让他换位思考,自己被打扰也会很不开心,并立下规矩。这样的规矩能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也会让他变得更加善解人意。
第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经常又很多家长向小编吐槽:说他家孩子,都上初中,连基本家务都不会做、别人家孩子上小学都会自己做饭了等等,那爸爸妈妈们,在孩子六岁前,你让孩子参与过家务吗?告诉过他们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吗?因此,父母在孩子六岁前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吃饭、洗手、上厕所,到整理玩具、衣服等。
当然,这需要父母耐心的指导。父母也应该相信他们的孩子,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和空间,这样他们就能在孩子上小学后更快地适应学校生活。
第四:先来后到
现在在家里,基本都是一堆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父母总是让孩子优先,孩子很容易见到喜欢玩的东西,无视规则,上来就抢,很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受伤,孩子上幼儿园后会不适应先来后到的原则,所以在家家长就要开始培养。
不妨多带着孩子去体验生活中的排队场景,餐厅排队吃饭、电影院排队等待入场,让孩子明白在排队时耐心等待的意义:“世界不是围着你一个人转,你也需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先来后到是文明,也是规则。
第五: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在娃一岁时,我就向他灌输不玩的玩具要放回原处,有人会问,一岁的小孩能听懂吗?开始确实听不懂,每次娃玩完玩具后我会演示怎么收玩具,经常性提醒孩子就会养成,如果你不说,孩子估计成年了也不知道,因此,好习惯要从小培养。
其实6岁前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收拾东西,只是爸爸妈妈的宠爱和迁就,让他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
不妨就给他立下规矩,每次玩完之后都要自己收拾玩具,写完作业要收拾书桌等等,让他学会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这样的规则能让孩子学会照顾环境,最终形成的是对环境的尊重和自身的教养。
小编说:
家长就像孩子的一面镜子,家长想要孩子遵守规矩,首先爸爸妈妈要做到,否则某天孩子会很不乐意的质问你:“为什么你办不到的事情,强迫我做呢?”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发现孩子不懂礼貌或者常常犯错不听话的时候,请看看自己是否也经常如此。
◇◆◇◆◇◆◇◆◇◆◇◆◇◆◇◆◇◆◇◆◇◆◇◆◇◆◇◆◇◆◇◆◇◆◇◆◇◆◇◆◇◆◇◆◇◆◇◆◇◆◇◆◇◆◇◆
此文为“英国养娃那些事儿”诚意推荐
来自豆妈家庭育儿

欢迎转发分享

转载请联系公众号授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