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正值开学季,留学生们也开始了新学期的海外生活。然而,近期很多驻外使领馆都发布信息,提醒留学生警惕层出穷的新式诈骗,例如电信诈骗、租房诈骗和兼职诈骗等。
下面,先让我们看一个真实案例:
经典案例
“是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吗?我的孩子被绑架了!”
某周末傍晚,驻新加坡使馆接到在新留学生小华(文中人名均为化名)母亲王女士的来电。电话另一头的王女士情绪几乎崩溃,称今天突然接到“绑匪”用小华微信号发来的信息,告其小华已被绑架,要求她必须要在3小时内向绑匪指定账户汇入30万元现金,否则就要“撕票”。
使馆人员根据以往经验及近期电信诈骗猖獗的情况,判断此案极有可能是“虚拟绑架”电信诈骗。但事关中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决不能掉以轻心。使馆领工作人员一方面安抚王女士激动情绪,请其立即在新加坡当地和国内户籍地警局报警。同时,立即上报馆领导,启动领保应急机制。并在王女士报案后紧急联系新加坡警方及小华就读的学校,请其立即展开调查。经过4个小时的紧张搜寻,当晚11时左右,新加坡警方终于在当地一家宾馆找到了毫发无损的小华。 
细问缘由,小华后悔地说,昨天上午,他接到一个来自“新加坡警方”的电话,称其寄往北京的包裹藏有违禁品并随即将电话转接至“北京警方”。“北京警方”在获取小华护照、身份证等信息后,称其涉嫌洗钱犯罪,让其立即离开学校,入住当地宾馆,并切断手机、微信等通信渠道,不要与任何人联系,配合“警方”调查。随后,“警方”以办案需要为由指示小华录制“被绑架”求救视频、拍摄“被绑架”图片,并交出微信账号和密码。而正是这些冒充“警察”的诈骗分子联系王女士,谎称小华遭“绑架”,并发送事先拍录好的图片或视频,索取巨额“赎金”。
                                                                                     ——案件参考自领事直通车
骗子的花招虽多,但只要我们摸清犯罪分子的“小九九”就能冷静应对。下面,留学君就为大家揭秘几种常见的诈骗手段:
电信诈骗
由于留学生社会资历尚欠,诈骗分子常冒充使馆工作人员、快递公司等机构工作人员,以留学生有包裹、文件需要接收进行电话联络。当留学生“上钩”后,诈骗分子会让留学生提供他们的个人信息,其最终目的是骗取受害人汇款到指定账户或套取其网上银行登录信息及密码。
租房诈骗
对于留学生来说,选择合理的住宿方式很重要,一般留学生会选择校内宿舍或校外租房的方式。骗子时常会在华人论坛上发布具有具有”诱惑力“的虚假租房信息。例如,超低价,极好的地理位置等实施诈骗。此外,购房合同上的一些霸王条款也是诈骗重灾区。
兼职诈骗
很多留学小伙伴都有兼职打工的计划,但很多诈骗犯正是利用了大家的求职心切进行诈骗。例如,诈骗分子会以公司需要借助留学生个人账户转账为由,将巨额赃款打入留学生账户,之后编造理由要求留学生将赃款转到指定账户。在这里,诈骗分子实际上是利用留学生个人账户进行赃款转移。而当诈骗分子卷款逃脱后,留学生的个人账户则面临着因参与赃款转移被银行冻结的风险。
针对以上常见骗局,贴心的留学君给大家准备了几个防骗建议,快来看看吧!
警惕官方电话
凡接到自称中国驻外使领馆、快递公司、国内相关部门等电话声称有重要文件或包裹待领并要求提供个人信息、转接、核实情况进而要求汇款等,不要惊慌,应立即挂断并联系使领馆或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12308热线核实情况。 
找房租房需谨慎
大家在网络上浏览租房信息时应核对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尤其要注意论坛上叙述含糊的租房信息,尽量通过正规渠道找房。在签订租房合同时要仔细阅读,避免租房费用被骗及后续纠纷。
仔细甄别信息急躁
要仔细甄别兼职、网络交友信息。当牵涉到个人账户、财产时要格外小心。同时要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遇事多和家人、朋友商量。不要因求职交友心切相信犯罪分子的花言巧语。
1
END
1
参考来源:领事直通车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请戳:
扫描二维码
关注
【留学事务所】
微信公众平台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留学杂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