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爸爸真棒”(id:babazhenbang):K12原创国际化教育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中西融合教育探索。
这是一个典型学霸的非典型选择。
典型,一路名校走到底
该学霸名叫Allen,宁波娃,初中的时候被学校基金会推荐到顶尖美高圣保罗高中学习(当年全校只有他入选),本科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申请到了另一所知名藤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育学专业。
圣保罗、普林斯顿、宾大,光是这三个关键词就能让在座的老母亲们肾上腺素飙升了吧!
非典型,gap year去新东方学厨,毕业回老家教书
紧接着,Allen做了3个非常不可思议的选择:
  • 首先是因为非学业的原因,Allen选择gap了一年,并花了半年的时间专门去杭州新东方烹饪学院学厨艺(对,你没看错,是学厨师,还是传说中的新东方),绝对是该学院有史以来唯一一个藤校生。
  • 在普林斯顿毕业后,他专门跑去湖南的县镇高中做了整整一年的志愿者
  • 他希望成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他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讲到这里,笔者似乎已经听到了大家灵魂颤抖的声音:
这也太freestyle了吧,他是想亲自证明一个不会做饭的工程师不是一个好老师吗?
一个藤校毕业生没去华尔街做金融,去硅谷创业,甚至没有选择找个位于魔都的世界五百强公司,反而甘愿回老家当老师?这也太浪费了吧!
如果花了几百上千万送娃出国留学,回国后不仅回不了本还贴钱,这个留学还值得吗?
面对笔者种种《小欢喜》英子妈式质疑和童文洁式夸奖,眼前这位高大帅气的男孩Allen用一贯的温文尔雅diss了回来,因为这一切都很正常
圣保罗+普林斯顿就是学霸了?
“我其实一直在补课…”
在来美国读高中之前,我一直生活在宁波,小学、初中都是在一个九年一贯制学校里读的。
我的初中算不上名校,也没有那么国际化,更不能和那些上海、北京的大牛校比了。
能去美高是纯属偶然、运气使然,就是被我们学校的基金会选中了。当时的我也并不了解圣保罗,更不知道它还是一所被誉为“小常春藤”的顶尖美高。
圣保罗官网
说实话,我真的不是个学霸。
记得小时候的我是属于什么都要“补”系列,数学、英语、科学统统补一遍,不过我个人觉得当时补课挺有效果的,成绩也是这么提高起来的。
我也深刻的记得到了美高的第一年,翻开那本《了不起的盖茨比》,真的是傻眼了,全是看不懂的单词。于是只能先看一遍原文,再看一遍中文翻译,最后回过头来读原文,这绝对是傻瓜式阅读方法。
甚至也有实在看不下去文章的时候,就偷懒看一下概述,看看上课能不能扯皮混过去。
《了不起的盖茨比》英文版封面
除了学习,其他的困难也不少。
到了美高,毕竟是完全不同的环境,肯定有困难的时候。
我会思念家人,也会被一些同学的美式恶搞吓到,甚至被迎面而来的橄榄球选手撞飞,但我一直坚定这是很正常的,艰难的时刻总会过去的,结果它就真的很快过去了。
不过,如果要总结我成绩提上来的原因,那还是因为补课。不过这次是我和同学的互相补课,我教他们数理化,他们教我英文。
试一试申点好学校吧!
既然成绩提上来了,sat考的也还算过得去(老sat2190,相当于新sat1510),我就自己准备了一下文书,在学校升学指导的建议下修改了两遍,就递交申请了。
没想到这申请结果出来了都还不错,除了普林斯顿之外,还有麻省理工、乔治亚理工以及罗切斯特大学。
至于为什么能申的这么好,可能主要的原因还是,我读的这个美高真的太好了(当然和保持良好的GPA也分不开)。我还记得那一届我们学校出了4个哈佛,其他藤校就更多了。
▲普林斯顿大学官网
普林斯顿是藤校
更是一所让工科生学哲学的学校
到了大学之后,我遇到了一个极其自律的室友,他每天早上7点就起床去上课。在他的带动下,我也空出了一大把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毕竟大清早的也没有party可以参加)。
反正是一样的学费,不如多选几门课。
我们学校规定是工程系专业的学生修满36门课,其中包括7门选修,才能毕业。出于对其他专业和学科的好奇和充沛的精力,我一共选了12门选修课,比如哲学、计算机、东亚黑帮文化……不过这些乱七八糟的非专业课才让我真正爱上了普林斯顿。
▲普林斯顿将学习领域分为四类:人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与应用科学,上图为人文领域内的众多小课程分类,每个分类里点开还有课程
尤其是哲学课,简直讲的太好了。
我们有一门课是专门讲柏拉图《理想国》的,老师讲的非常仔细,非常有意思,以至于一学期过去了,书才讲到1/3。比如谈到《理想国》里关于知识和观点的区分:
举个例子,说一个人旅游迷路了,于是找人指路。这个指路人就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个当地人,老司机,他确实知道路在右边,并指路给你看了;另一种可能也刚来这儿,但他大概知道路在右边,并指路给你看了。虽然这一次的结果是一样的,但可能有10个人问路的话,后者很容易因为“记错”而指错路,导致错误的后果。
在哲学的概念里,但前者是知识,后者是观点,知识肯定是比观点更稳定的。
《理想国》这本书我高中的时候也读过,但第一次有人可以把里面很多小细节剖析出来,掰开了揉碎了和我们分享,简直是如沐春风。能这样教哲学,绝对是真爱啊!
在普林斯顿,如此热爱所研究专业的老师太多了!
比如大一时上的东亚黑帮文化课程,老师以前就是在黑帮做卧底的调记者,那讲起来那是有声有色;而我们这位教《理想国》的老师,他笃信一切传递虚幻信息的媒介都应该被剔除(也是柏拉图在理想国里的主要观点),也就从来不看电视……
普林斯顿之所以是一所好学校,不仅仅因为它是藤校,更是因为这里有很多有意思的老师,以及提供学生在专业之外,“无用”课程的选择权。
▲截图自普林斯顿大学
回家当个教书匠
教书,我是认真的!
▲电影《死亡诗社》里的经典一幕,高中生尼尔问他的文学老师基汀:您毕业于剑桥大学,哪里都可以去,什么都可以做,为什么要选择在一个小小的高中当老师呢?基汀老师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喜欢教书,我不想去其他地方。
我大约是在大二的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挺适合教书的。不过我从小就喜欢给同学讲题目,在美国读高中的时候还去当地学校教中文,学生很开心,学习热情也高,当时对自己课堂效果还是很满意的。
比如我暑假在教的补习班就非常的有意思。
甚至你都不能说它是个班。我们一共就四个学生,而且需求各不相同,有要补托福的,有要准备A-Level的,甚至还有高考补习的。可是教学这件事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并不在于你对于某一门学科有多么精通,而是如何去激发他人的学习热情,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于是短短一个暑假下来,我们班学生的成绩都提升了。
不过,我也知道,光是这些零星的课外辅导经验肯定是不够的。
大学毕业后,我就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趁着申请研究生的时间,去湖南参加支教,除了增加实战经验之外,也想要更全面的看看中国的教育现状。
在湖南的日子很苦,但也非常有意义。
这是一所位于县城的中学,学生大多来自周边农村,不少人家里的条件非常差。
对于那里的家庭来说,除了教育之外,学校更多承担了托管孩子的功能,因此两周休息一天肯定比每周休息两天来的更好;对于那里的孩子来说,你只有不停学习才有那么一丝渺茫的出路,学习是希望更是痛苦的;对于学校里的教师来说,每天面对70多个同学,连续上三四节课,别说是做好教育了,能做到心平气和都不容易。
湖南镇上的高中
在那里,我终于知道教育不仅要做创新、教学设计,来让课堂变得有趣,更要设计面向70多人的班级,面对学科基础非常层次不齐的学生群体,面临各式各样突如其来的挑战,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锻炼。
教学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系统的,甚至更像是可量化研究的课题。
在这段教学“极限挑战”后,我知道我已经准备好回到宁波当个教书匠,勇敢拥抱梦想了。
对此,可能有些人会表示不理解,觉得我应该去找个世界五百强的工作之类的。可我觉得,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如果说工作是为了赚钱,教书,特别是在补习机构里教书,赚的也不会比世界五百强少,时间还更自由;如果说工作是为了成就感,那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肯定更有动力吧!
就像是毛姆小说《月亮与六便士》里说的: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医生,年薪一万英镑,就是成功吗?
他们是藤校学霸
更是中国最正常的一代人
还记得那个拿到哈佛offer之后骑行4300公里回家,只为用脚步丈量世界的jerry吗?
还有那个不打竞赛不做科研,只为给5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课的耶鲁男孩Max;
以及用B站学剪辑的麻省理工逗逼女孩zero……
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我们不仅仅看到了一群学霸、藤校生,更是一群敢于追梦、勇于选择的年轻人。似乎他们都在对我们这群老母亲们说:这都很正常啊~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儿!
可能真的是我们“不正常”太久了,才把这份原本“正常”的选择看成了“不正常”。
哦对了,还没说大家最感兴趣的新东方烹饪学校学厨艺的环节呢!
Allen说他学厨的主要原因是老妈做饭很好吃,觉得做饭这事儿有意思,如果能系统的学一下就更有意思了。
“那结果呢?”笔者问
“结果就真的很有意思啊!”Allen笑着说。
他告诉我这个烹饪课安排的特别满,每天要学三个菜,晚上还要练刀工,萝卜、土豆、豆腐,这些都要练。
他还说,同学里有当兵退伍的,有创业做股票基金的,也有已经退休的……大家每天一起讨论菜式,一起打游戏。
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学厨不体面、低人一等,可在我看来,大家都喜欢做菜,都在努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们都非常牛。
从Allen的坚定眼神中可以看出,他打心底里就是这样认为的。
▲Allen在新东方听老师讲理论课
本文系授权发布,By 快乐的阿驼,From 爸爸真棒,微信号:babazhenbang。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精英说 诚意推荐

海外留学、文化、生活,尽在精英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