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E    Y
• TODAY 
 G       A
  O
u
P  I  N  K
2019  |  Vol.57
不好意思,我是真的不知道。
几年前明星离婚还是件大事,动不动就能让人怀疑爱情。如今双管齐下,一方面各种社会新闻把三观彻底击碎,从一而终的沸腾真心可能只在甜宠剧里才能遇见了;另一方面明星们的婚姻可信度越来越低,离婚没什么稀奇,出轨队的成员不断增加,看起来风平浪静的夫妻也会被猜测有内情。
所以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现在最麻烦的事情就是渐渐麻木。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非常敏锐的人,在flop之前就能嗅到不详的味道。大约在2015年左右,知乎还是非常好玩的,当时做的号单篇专栏平均阅读轻轻松松500+,四位数也不是什么难事。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平台就一点点往生活组的方向靠拢,刷首页推荐都是“大龄剩女是真的很难靠自己找对象吗”,或是“老婆这样做,我想离婚错了吗”之类的问题,简直没眼看。
那时候开始我就不太更新知乎了,感觉前途不妙。男女之间的相处不是靠知识能解决的,不然萧亚轩早就是博士后了——也不对,感情这种事除了本人以外没人知道全貌,没人可以指手画脚。且不存在所谓的正确答案,即使有解决方式也很可能做不到,更多情况下只是想证明自己对罢了。
唯一能触动我心弦的是青春气息满满的问题,我难得回答几个也都是鼓励为主。因为实在太美好了,少男少女的烦恼都是粉红色的。
——我想去冰岛玩,男朋友问我是不是中彩票了,我好心塞呀。
——有女生夸我健康是什么意思?

——多少岁才能遇到真心喜欢的男生?
可爱归可爱,还是发错平台了。这种事情知识再多也没用,当然情绪更没用,所以现在咪蒙和她所代表的两性喷子也凉了(不过说到底也不是因为这些)。其实那些文章前期看还是有点意义的,不止是传递焦虑而已,也有摊开问题的功效。
可就是接下来的事情比较复杂。我一向来抱着take it or leave it的态度,这样写起来一行字就结束了。有时候会浮现出这样的场景:地铁上有人态度恶劣地占座,有个旁观者站出来抗议,然而真遇上不要脸的实在也没什么办法,要赶走就得动手,又有几个人会这么硬刚?
情感大号和某些回答就是旁观者的角色,解气但不太有用。说起来还得三步走,第一就是承认自己倒霉——类比遇人不淑;第二就是不计较走人——头发甩甩大步地走开;第三就是找警察叔叔或是别的渠道来解决——但你懂的,现在最有用的方式往往还是掏出手机拍视频发微博,套在任何事件上都一样。
我不爱写两性还有一个原因是很看重privacy。在不编造的基础上,要么是暴露自己的隐私,要么是拿别人的事情举例子,都不妥。人生这么长,谁知道最后会怎么样。而且两情相悦也不是生命的唯一意义,不断思考,蹒跚前行也是活着的趣味之一啊。
那还是写写时尚好了。一开始写这个号是摩拳擦掌要走时髦路线的,可现在也渐渐少了,实在没什么眼前一亮的可写。不光国内这样,全球都相似。仔细想想还是挺进步的,五年前大众普遍对穿搭的兴趣和了解程度都不高,逛个街能看见好几只neverfull或杀手包。现在不一样了,身材长相好的妹子很多都成了网红博主,没有谁是独一无二的会穿,想要继续以高高在上的传递经验就变得很难——讲真有些明星机场街拍还没我朋友穿得好看啊,巩俐刘雯那种又是学不来的。
买东西的快乐也变淡。Valentino铆钉鞋,Chloe小猪包,YSL口红,如今再看也没那么愉悦了,新的单品不再有屠街的功力。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大家开始找到了自己的那条路,也不再挤在新手村里抢装备了。
倒是某些好玩的小东西值得分享,但要写出一篇长文还是挺难的。之前写Ultrafragola mirror那篇(这面价值一万美金的粉色全身镜,到底贵在哪里啊?)其实是我最爱的类型,看似简简单单的一件单品,背后有文化艺术,有社会潮流,也有明星加持和各类致敬。只是类似的主题实在太少或是需要认真寻觅,等再发现了肯定会再写——我觉得写完挺涨知识的,看了也不算浪费大家的时间。

还有就是纯视觉向的,比如今天看见的Gucci X COMME des GARÇONS的牛皮纸袋,类似这样没别的好看就行。还有Ins上关注的很多漂亮账号,攒一攒也能做分享。
讲起来还是每个月末的读书看剧盘点最开心,还能顺带秀一波手账。本来我以为这种个人向碎碎念纯属自娱自乐,没想到有很多小伙伴也喜欢,于是更有动力了。长大以后发现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很有限,既不能带上数码宝贝拯救世界,也无法一天睡4个小时醒来精力十足地改变社会,那“每个月起码都看了不少书和电影”就成为了最大的自我安慰,也让我更昂首挺胸了一点。
是真的很有意思。看到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意识到路漫漫其修远兮,人家怎么就能写得这么灵啊?能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有人跟你想得一样;而那些不一样的世界则更精彩了,简直是短暂的穿越。还有些书是给我信心的,写成这样都能出版搞不好某天我也可以……
看剧的乐趣也有好几种。一流的电影能让你热血沸腾或是百转千回——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能有这样的荡漾是很不容易的;还有很多纪录片是打开全新的大门,坐在沙发上的样子就像幼儿园小朋友,乖乖领略不知道的世界。对我而言最高级的体会是能发自内心说出一声“活着真好啊”——说真的,人生大多数时候都挺没劲,可在我看某些电影或是音乐剧的时候,会深刻觉得能欣赏到这种天才的作品,还是很幸福的。

PS.上一次有这种感受是在电影院里看《猫》的预告片,虽然片子出来以后不一定有多好,但听见《Memory》响起的时候还是有种“啊我何德何能听到这么动人的歌”的感觉油然而生……还瞬间对James Corden好感爆棚,这个人是真的喜欢唱歌,不光在节目中见缝插针还做了Carpool Karaoke,最终成了Tony主持人还在《猫》里客串了,我被这种热爱戳了一记。

几天前《纽约时报》和各大媒体都报道了一颗倔强的番茄,在东河上方孤单伫立。我的第一反应是现在真的没什么东西可写了,就跟之前那个刷爆Ins的蛋一样,简直是属于这个信息爆炸时代的恶趣味
再看忽然又觉得这颗番茄也有点意思?就这么独树一帜,相当有型。想到以前看过的故事,有个人走着走着停下脚步,抬头望天,引发身边人的好奇,最后就是大家都跟着他往天上看,想知道到底有什么东西。
结果发现那人只是出鼻血了而已。说起来《阿甘正传》里跑步那一段也是相似的,没人知道为什么而跑,但第一个做出奇怪事情的人,就是有种神奇的号召力。
希望在某个时刻,我们都可以成为一颗番茄。

啊其实我觉得公众号也在flop……不过相信写字这件事是不会退流行的,中学时期的潮流是写青春小说,好怀念那个有《萌芽》、《最小说》、《岛》和《新蕾100》的时代;接着是博客,再接下来就是公号,只是不知道下一个打开方式是什么,要是能预料我大概可以发大财吧🙄
以及讲真,最能带来腺上激素飙升或是超级愉悦感的事情,我感觉是二次元、追星和撸猫……都是可以有情感投射的。

但这个号还是想好好写下去,所以希望大家可以留言【写过的哪些内容好看】或是【想看什么】,抽一个送在诚品买的笔记本,还是一周后开。没拆过所以不知道里面什么样,但既然能让我冲着封面就买下来,颜值还是很有保证的!
上次的Reformation包,恭喜【塞拉维】抽到!后台给我留言寄送信息吧~
祝大家能有很不错的新一周,马上就要有假期了请兴奋起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