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中国建筑圈流传着一句话:建筑师在30岁之前是不可能成名的,除非你是马岩松。
2005年,名不见经传的加拿大安大略湖北岸城市密西沙加,为计划中一栋50层高的地标性公寓,发起了当地40年来的首次国际建筑设计竞赛。同样名不见经传的马岩松,带领着他创立不久的MAD Architects,凭借螺旋型的全曲线方案一举拿下了设计权。75年出生的他,时年30岁,一战成名。
因为S型魔鬼曲线,被国外媒体昵称为“梦露大厦”   ▲
通过参加国外竞赛赢得人气声誉,然后杀回国内市场实现商业回报,其实不失为一条放之各大圈而皆准的推广路径。比如“第六代”电影导演之一的贾樟柯,又比如偶像男团EXO前成员之二的鹿晗、吴亦凡。此前在国内吃尽闭门羹的马岩松,项目邀约立马多了起来,图纸落地也不再那般艰难。
鄂尔多斯博物馆,像是空降在沙丘上的时光洞窟   ▼
哈尔滨大剧院,像是生长于河滨湿地之中的雪山   ▼
平潭艺术博物馆(提案),像是漂浮于水中的岛   ▼
成名后,马岩松这个名字被冠以诸多的定语:中标海外标志性建筑第一人;新一代中国建筑师最重要代表;2014年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年度全球青年领袖”,成为中国第一个被授予该奖项的人。
有很多人迷他,也有很多人黑他,他的曲线风格被视作打破工业化程式的大胆实践,却也被揣度为讨巧临摹的东方版扎哈·哈迪德。后者曾是马岩松在耶鲁大学念建筑研究生时的导师。
北京银河SOHO,大师扎哈·哈迪德的生前作品   ▲
或褒或贬但无可否认,他确实是目前国内建筑业界的“国际第一人”。在世界范围内,遑论获奖,入围角逐普利兹克都被视为一位建筑师的莫大荣耀,2017年Archdaily将普奖预测的头名席位留给马岩松,就足以说明其国际地位。
客观看待,在建筑势微的当下中国,或许需要这样一个标志性领军人物的出现。一个能够接招媒体舆论花式套路的明星,一个在国际和国内市场间收放自如的商人,一个敢于尝试挑战资本裹挟和权力拍板的探索者。
威尔士大道8600号(建造中),MAD的美国首个住宅项目   ▲
卢卡斯叙事博物馆(设计阶段),价值15亿美元的洛杉矶新地标   ▲
撕下外界附加的种种标签,马岩松实则有着射手座凭直觉闷头做事的特质。他常年奔走海外但不用Facebook,也没有开通个人的微博账号。他不太擅长言辞,也不大显露表情变化。尤其一双迷离惺忪的睡眼,没有创意工作者火花一般的闪烁,倒有几分神似麦克格雷迪曾经在篮球场上那种不屑一顾的“杀气”。
虽然完成有众多超大体量的纪念碑式建筑,足以为他的作品集加持分量,马岩松说起自己目前最重要的作品,却是十多年前建造的小小的不锈钢泡泡。他用泡泡在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里填“空”,让它们在城市里面长起来,与新的环境融合在一起,塑造出另一个世界。
胡同泡泡32号,北京老城角落里加建的公共卫生间   ▲
胡同泡泡之所以让马岩松情有独钟,多半是因为它承载了这位老北京人的童年记忆。他生于北京,长在中国美术馆附近的胡同。小时候喜欢画动物但多是写意,觉得非要琢磨画得像“实在太傻了”。他的设计善用曲线,形式自由,原来早在儿时就有了伏笔。
现在马岩松积极奔走宣扬的“山水城市”建筑理想,也源自他对老北京城有机写意的园林形态的借鉴。北京城里本身没有山和水,但也能造出什刹海和琼岛。在马岩松看来,这已经超越了西方那种在城市里搞绿化的级别,而有着东方文化中的哲学智慧和精神感知。
朝阳公园广场,墨色山水般的异样轮廓引发热议   ▲
对光影,对自然,对宇宙的交流,把非物质性的东西凝固下来,转化成一种生活的空间;把物质性、日常性的事物,转化为一种精神性的东西。最后的建筑不只是一个实在的空间,更会是收获心情与幸福感的场所。
《山水城市》,马岩松关于未来人居理想的一部建筑宣言   ▲
的确,我们都不曾见过东方未来的东西,这很需要实验。马岩松想用他的思想深度和设计执行力,让最伟大的作品能在中国发声。这个尝试本身也不失为一种理想主义愿景,不论它能不能给中国建筑界带来新浪潮。
马岩松说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在追求一种感觉的东西,不管是曲线还是直线,形式与外表不再是建筑重要的部分,而是能像古典的大师一样塑造出一种氛围,一种感觉的东西。在如今被资本化大潮裹挟的建筑行业,这种自我挑战可以说是一种奇观化的存在。
他的这番话上升到“形而上”的层面,竟和如今与流行音乐圈格格不入的窦唯似有相通。窦仙儿认为现在的音乐已经进化到不需要再有歌,人声只是效果的出现,这种决绝,使其似乎完全跳脱于商业化和艺术性之间的拧巴而只有自得。对于马岩松,他要做的是,在现代高密度城市里探寻建筑未来之路的另一种可能,与奉行功能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主流对抗。这种不同,想来也自有其存在的必然和必要。
▬ End ▬
拓展阅读
2017年1月10日,筹备了10年之久,由MAD设计,以电影导演乔治卢卡斯命名的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最终落址于“世界电影之都”洛杉矶。今年1月,这座博物馆在洛杉矶开建。
在这之前,卢卡斯曾选择5家世界闻名的建筑师事务所来竞争博物馆的设计,包括荷兰阿姆斯特丹的UN Studio、普利兹克奖获奖人扎哈·哈迪德、北京马岩松的MAD事务所以及一家来自法国的事务所。最终,MAD建筑事务所以创新的设计和“将城市空间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理念而胜出。马岩松就此成为首位设计海外重要文化地标的中国建筑师。
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从项目确立到最终开建,可谓是饱受争议、历经波折。
博物馆项目最初方案在2014年公布,选址在芝加哥湖畔。   ▼
2015年,博物馆在芝加哥滨湖公园的选址受到了芝加哥民间环保组织的反对,尽管得到了芝加哥议会的支持票,卢卡斯博物馆最终仍然选择退出芝加哥。由于在与MAD在过去两年的合作中,马岩松极其团队展现出了极其专业的素养和水准,卢卡斯博物馆决定继续与MAD合作,仍然将博物馆新的选址设计委托给马岩松的团队。
2016年,MAD建筑事务所公布了博物馆的两个落址设计方案,旧金山与洛杉矶市就卢卡斯叙事博物馆的落址展开竞争和讨论。     
旧金山方案 ▽
洛杉矶方案 ▽
最终,卢卡斯叙事博物馆将地点确定在了“世界电影之都”洛杉矶。
在博物馆在更换方案的过程中,马岩松及其团队展现出了富有创造力的设计才能、国际级别的专业素养。这是中国设计力量在国际上的一次坚定发声,也是中国实力体现。
顶好设计的第五期在线访谈中,马岩松对话美国知名建筑评论人Michael Webb,当Michael提到如何说服甲方(开发商)接受他那些拥有无限想象力的创新设计时,马岩松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我之前试过说服别人,但这是不可能的。这样就像你看到了一个你很喜欢的女孩,然后你想尝试着说服她也爱上你。我相信已经有一部分人准备好了去冒险,或者说他们看到了商业以外的东西,或者他们已经有钱了,他们之前做过了很蠢的项目现在想做些不一样的事情。
比如说多伦多的客户,当我们设计梦露大厦的时候他们之前从来没做过高层。所以他们不是很有经验。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才意识到我从来没有和任何一个中国大的开发商合作过。我指的是最大的十家上市房地产公司。他们都是大企业的管理和思维。朝阳公园项目的客户非常有钱,但不是国家级的公司。他从很久以前就很喜欢我的建筑。我们合作过几次但没有建成。这一次我们把它建成了。
我告诉他关于高迪(西班牙著名建筑师)的故事。我们都很喜欢高迪,我们都知道高迪一直都只有一个客户。我告诉他:你喜欢建筑是吗?那就学习高迪的客户吧!
更多马岩松资讯分享,请关注顶好设计第五期在线访谈。
顶好设计第五期在线访谈:马岩松
顶好设计第五期在线访谈:马岩松
访谈简介
特邀主持:Michael Webb,资深建筑评论家
主讲嘉宾:马岩松,中国知名建筑师
分享主题:把梦做到极致,自有甲方会来
开讲时间:2018年1月25日,星期四,19:00—20:00
开讲地点:顶好设计在线访谈微信群
报名方式
扫描二维码,关注“顶好设计”回复“第五期”
加小助手微信报名

▬ 精选阅读 ▬
点击原文,进入官网了解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