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超市可以有多火爆?
8月27日,大陆首家开业的Costco来告诉你!
堵车3小时
排队300米
结账俩小时

部分顾客素质堪忧
新进门儿的“洋货”就遭疯抢,甚至有老人被挤到骨折,网友们可从来不会口下留情......

今天小编邀请了五位不同职业的在美小伙伴。
听听他们的对上海Costco看法吧~
//问题大调查//
Q1.去Costco的频率大概多久一次?
Q2.一般买什么?会在Costco购买奢侈品吗?
Q3.对于Costco的会员制你怎么看?
Q4.怎么看上海Costco开业半天被迫关门,还有人因此受伤?
Q5.你觉得上海Costco的火爆程度可以持续多久?
Q6.上海Costco的开业算是成功吗?
//访谈开始//
Marc.Z
CPA(注册会计师)
在美生活8年
Q
辛苦了,(Marc晚上11点刚一下班,就马上接受采访了。
咱们现在开始好吗?
Marc Z.:
Q
您去Costco的频率大概多久一次?会买奢侈品吗?
Marc Z.:我们家至少每两周一次,主要是买生活用品和食物。
不会在Costco买奢侈品,貌似也没见过美国Costco卖奢侈品,上海店的奢侈品应该是针对国人喜好加的sku......
Q
对于Costco的会员制您怎么看?
Marc Z.:会员制挺好的,在那买东西,一样的东西,价格实惠还是能赚回来的。
我办的是120美金的会员,也没觉得贵,很好用,买机票、酒店、租车都在Costco。
Q
那您觉得在中国生活的国人,对会员制接受度高吗?
Marc Z.:在美国华人都挺高的,只要是家庭成员超过三个,必然是Costco会员。
至于国内,我觉得肯定也高,因为价格确实实惠,这个账,国人能算清的。
Q
上海Costco开业半天就被迫关门了,这事您听说了吗?
Marc Z.:真正的好东西都是稀缺资源,大家都要抢破头,而且人家买了会员,合理占便宜为啥不占?
Q
所以其实您觉得中国人对Costco是有很大的品牌认知,并且确实喜欢它们的商品,对吗?
Marc Z.:我觉得目前还不能说因为它在中国开家店,Costco这个品牌就能深入人心。
但只要坚持自己的价格和运营模式,肯定会被认可。
我之前读过很多零售业的研究报告,都是因为没有坚持运营模式导致失败。
Q
明白,其实狂买的背后也说明国人对Costco的品牌信任度较高。
Marc Z.:是的,这也是Costco的一大优势。
路边零售店的飞天茅台卖1299你敢买吗?
在Costco就敢。
Q
那您觉得上海Costco的火爆度能持续多久?现在不少人已经开始退卡了,或者您觉得他们退卡的原因是什么?
Marc Z.:退卡的人可能是觉得购物体验实在不好吧,不过这样也好,以后真正想购物的消费者购物体验会大大提升。
Q
还有最后一个小问题,长远来看,您觉得上海的Costco算是成功了吗?
Marc Z.:不算,任重道远啊~
来到一个新市场,无数双眼睛盯着呢,哪能这么简单。
不过我愿意相信Costco在中国会有远大前景,希望好的东西可以留下来。
saisai
全职美国代购
在美生活11年
Q
您的工作性质应该会经常去Costco采购吧?
saisai:工作采购基本上一周2-3次,碰上性价比高的产品一周要去4-5次、跑好几家才能补齐。
日常生活的话一周一次。
Q
您代购的话有什么产品是受国人高频率重复购买的吗?您会在Costco买奢侈品吗?
saisai:保健品、电动牙刷、剃须刀。
美国的保健品容量大、含量高,客户会重复购买。
平时去Costco的话会买牛奶、鸡蛋之类的生活用品,美国的Costco没有什么奢侈品,都是平民的大众产品。
Q
Costco的会员制您怎么看?您觉得国人会适应这种制度吗?
saisai:我觉得这个形式非常好啊,本来产品利润就低,也就靠会员费赚钱,而且不同的会员级别还能得到不同的返现比例。
国人接受度也会越来越高吧,毕竟会员制超市在中国也不是第一家,体验过它的好,其实会员费也就不会觉得高了。
Q
上海新开业的Costco结账最少需要两个小时,在美国也这样吗?
saisai:在美国,Costco的人流量比任何其他无会员制的超市人都多。
我也听说了有人被挤骨折的,这是美国企业对中国国情的不了解,再加上咱们国人对国外产品的渴望,双方面造成的。
Q
美国的黑五大家一直有所耳闻,您觉得这两者的消费者心理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saisai:美国黑五只是拿出几样商品折扣力度比较大,其余的和平时一样,而且美国人的购买力本身就很强,没必要非等到黑五再去抢。
国内的朋友可能没遇到过Costco这种价格(相对国内实在太低),所以价格上的优势太大,他们才会去疯抢。
Q
我大概明白您的想法了~
最后一个问题,您觉得上海Costco的开业成功吗?
saisai:我觉得算成功。
对于Costco想要开辟一个新市场来说,要的就是名气+销量。
都达到了!
皮皮
美国留学美少女
在美读书3年
Q
作为本次采访的唯一在校学生,您去Costco一般买些什么?
皮皮:一般就买点吃的喝的吧,每月去个两次 。
Q
您认可Costco的会员制吗?您觉得大部分国人能接受吗?
皮皮:我本人觉得挺好的呀,东西便宜、退货方便,我听说它家$4.99的烤鸡是赔钱卖的呢,总要让人家赚点会员费吧。
不过美国的会员费比中国贵,普通的$60,商业的$120。
Q
上海Costco开业半天就一片狼藉,这事您怎么看?
皮皮:真是怨不得老外总嘲笑中国人,你看他们这不是替别人找理由么?
我就想不明白了,在Costco买东西能成仙吗?至于这么抢。
哎,不过也可能是大爷大妈没啥事去凑热闹呢。
Q
这火爆程度是不是跟美国黑五有一拼?
皮皮:美国黑五人也是多,美国也不是天堂,不守规矩的哪都有,但美国大部分还是知道排队的,中国人口还是太多了。
Q
您看好Costco在上海的发展前景吗?
皮皮:这个真不知道了。
不是说开半天就关门了吗?不过这样也会让人更期待吧,我觉得前景不错。
从商业角度来看的话,管理这方面还是要加强,知己知彼才行。
Sophia Wu
技能满满的宝妈一枚
在美生活8年
Q
您会经常去Costco吗?
Sophia Wu:读书的时候基本不去,成家了才去的,一周1-2次。
Q
一般情况下会在Costco买点什么呢?
Sophia Wu:买的最多的就是牛奶、牛肉、保健品这种生活用品。
Q
上海Costco,十多万的爱马仕半天就被抢没了,您觉得Costco是个适合买奢侈品的地方吗?
Sophia Wu:在美国很少有人会在Costco买奢侈品,款式老旧,也根本没有爱马仕。
卖的最多的奢侈品就是香奈儿,两万多美金劳力士也有。
Q
对于上海Costco部分顾客低素质表现,您怎么看?比如:吃没付账的寿司、商品乱放。
Sophia Wu:意料之中。
Costco在国内应该不会成为普通超市吧,好的东西还是会被黄牛抢走,再高价卖出。
我们这边调侃比较多的就是免费退货,因为在美国吃过的冰激凌不好吃也是可以退的,但几乎没人这么做。
Q
不甜不要钱系列吗?哈哈哈~
您觉得去上海Costco抢购的人和黑五抢购的人心理有啥区别吗?
Sophia Wu:其实我们这边黑五人也超级多,停车位都要找好几个小时。
不过黑五大家都是有真正需要的东西去买,上海Costco开业,大家可能只是去捡便宜......
Q
会员制适合中国人吗?
Sophia Wu:应该不太适合,因为太多供应商,竞争太大。
而且Costco属于批发购买,日常用品的话很少有人买这么大分量的,顾客粘度会稍低。
Q
您可以结合上海Costco大量退卡这事谈谈您的想法吗?
Sophia Wu:不只是退会员,是会员也会大量退货。
大多数人只是想看看Costco里面长什么样,或者买完开业大折扣的东西之后就不去了。
国内顾客还是对Costco的期望报的太大了。
Q
那您是觉得上海Costco火爆程度,会随着大家的新鲜感直线下降吗?
Sophia Wu:如果一直有像那么便宜的茅台,会一直火下去。
但办会员不会像美国这么普遍。
国情不一样,所以如果想赚中国人的钱,不一定非靠会员,或许会改变策略,靠利润或者其它赚钱。
本期压轴嘉宾
噔 ~
Tom Zhang
硅谷资深人才专家
在美生活十余年
Q
张老师您好,请问您去Costco的频率大概多久一次

Tom Zhang:一个月一次,我太太去的次数多些。
Q
您一般在Costco买些什么,大概花费多少?
Tom Zhang:十几刀,一百刀都有,主要买些日常用品。
其实也可以把美国Costco看成中产阶级的沃尔玛。
Q
对于Costco的会员制,您认为国人接受度高吗?
Tom Zhang:我觉得可以完全接受,因为Costco提供的价值远超办理会员卡的价格。
Q
上海Costco开业半天被迫关门,还有人被挤到受伤,您觉得这种抢购行为是什么心理?
Tom Zhang:其实别单说上海,在北上广任意一个城市开Costco都会大火。
因为首先大家有一种占便宜的心理,这个无可厚非,其次还是大家对Costco的品牌认同。
Q
这几天有大量的退卡行为.......
Tom Zhang:我听说是上海Costco开的地段不好,不少人觉得过去不方便,所以就退卡了。
如果地段选择的再好点,就没什么问题。
Q
好的,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您觉得上海Costco的开业算是成功吗?
Tom Zhang:非常成功
结合五位采访者的回答,不难看出:Costco在美国是家家户户采购日常用品的首选,但最多也就是一周一次的频率。
美国家庭成员普遍较多,所以大家看中的是除物美价廉之外,更多的是批发购买的一站式体系。
所以劝诫各位广大朋友:购物需理智!!

虽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恢复营业,但建议大家合理安排购物时间,如果不能克制自己,那就在较好的购物环境下买买买吧。
身在美国的你
也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吧
©2019 北京领途印象国际咨询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