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和妻子米歇尔-奥巴马的制作公司Higher Ground与Netflix合拍的纪录片《美国工厂》在中国爆红。
    这部110分钟的纪录片历时三年拍摄完成,讲述了俄亥俄州代顿市的一家通用汽车工厂从倒闭到被中国玻璃制造企业福耀集团收购接管,成为一家中国企业的“美国工厂”的历程。
    在这部纪录片中,除了可以料想的中美员工在文化方面的差异与冲突之外,还可以看到美国式的工厂模式和中国式的管理文化的巨大矛盾许多观众可以从中一窥美国传统制造业的日渐式微,以及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4年,福耀集团主席,亿万富翁曹德旺宣布收购俄亥俄州Moraine市的一处废弃厂房并投资7亿美元在这里建造一座可以提供1500个工作岗位的汽车玻璃工厂
    这对于这座仍处于2008经济危机的创痛中的工业小城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许多待业多年,流离失所的下岗工人得以重新回到岗位上。
    福耀工厂吸引了许多工人,这里的每小时基础工资要比其他工厂高出三美元,在这座小城市里,这三美元的差距足以将工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不少。
    但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典型中国化工厂,在福耀高强度的劳动水平,枯燥的工作环境以及严苛的制造标准也让很多美国当地工人苦不堪言,他们抱怨福耀剥削了工人的基本权益,没有为工人们提供足够的保护和关怀等等。于是,许多工人联合美国汽车工人协会 (UAW) 在福耀工厂内外呼吁抗议,意图劝说全体工人加入工会,以便帮助保护工人团体的利益。
    最终,在全体员工的投票表决下,60%以上的员工反对工会入驻福耀,虽然一些鼓吹工会的员工认为是福耀之前给每个工人的培训之中灌输了对成立工会不利的信息,但是实际上很多的年轻工人都对工会嗤之以鼻。
    事实上工会作为工人组织,普遍上被认为更多是在保护那些工作效率低下,劳动意识不强,随时面临被开除风险的工人,而福耀工厂里许多曾在通用汽车工作多年的老派工人,曾经享受过美国制造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的一代人,就是这类工人。
   这些拒绝学习新知识,缺乏积极性和素质的基层工人,拿着比绝大多数中国基层员工(多数为技术主管,负责指导美国工人)高的薪酬,却很难高效准时的完成预期的工作目标,因此才寻求工会的庇护以保住岗位。
    那些更年轻的美国工人,相比之下要更有工作和学习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也更加认真专注,他们相信自己的收入和酬劳都和投入成正比,而工厂淘汰那些无法完成任务的工人也正好给他们提供了更加理想的工作环境,毕竟没有人愿意看着一个偷懒怠工的人和辛苦工作的自己拿同样的工资。
    而对于福耀而言,工会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在投资的前期,企业还没有盈利的时候,工会介入的压力只会导致产能下降以及更多的支出,甚至导致裁员或者优质工人大量离开,逐渐地,工厂很可能被拖垮。
    而且,并非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加入工会对于美国工厂也已经是个过时的传统,UAW的影响力已经远远没有几十年前那么大。今天加入工会的企业比之前要少很多,即便在老牌工业州俄亥俄也并不是每一家公司都加入工会。来当地建厂的日本公司和其他中国公司也并非全部加入工会。
    因此,《美国工厂》展示给大家的绝非仅仅是中美工厂文化的碰撞和中国制造业在美的水土不服,而更多是时代的变迁下,新的生产模式对旧传统的革命和淘汰,现在比过去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调态度,强调适应,强调效率。
    在笔者看来,《美国工厂》的蹿红不仅给是用一个被中国模式管理的美国工厂的例子,让很多人一个了解中美制造业当下状态以及未来发展的机会,更是展现了一个客观视角下的小生态圈,鼓励每个人去勤奋和积极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无论是在哪个国家,抑或是哪个工厂,寻求改变和进步的原动力往往只能来源于自身的付出,也只有了足够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思考下一步的蜕变和转身。
    毕竟,就在片尾,这部纪录片用一种近乎于遗体告别的口吻,揭露了福耀计划使用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线代替传统人工的生产方式,理由也很简短,因为人工“太慢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