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热播剧刚刚大结局,赚足了一波眼泪。该剧虽然聚焦三个即将高考的孩子,但这一群中年人的戏份成为了大家热衷于挖掘的宝藏。
他们所面临的职场危机、认知危机与财政危机,变成一个个经典案例,被分析与学习。正如剧中台词所说,“到中年,危机要来,绝对不会单独来”。
有影评人指出,《小欢喜》是国剧的一大进步,因其贩卖焦虑,也不虚假浮夸。而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不但能从青年演员身上看到10年前的自己,也能从中年演员身上看到10年后的自己。
而这三个家庭的两代人,一点一点的自我提升,才成为了这部剧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在剧集进行的过程中,人物的可迁移能力的提高与重新整合、使得他们的职场压力、学业压力在大结局中暂时缓和。
可迁移能力指的是如果一个能力可以允许你从一个岗位转到另一个岗位,或从一个行业跨到另一个行业,从一个场景跨到另一个场景,那么这就叫做可迁移能力。
可迁移能力分为三个阶段。初阶能力在校园生活中就开始累积,比如一个学生在大学期间负责并成功举办社团活动,该同学则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执行能力表达力想象力共情力观察力执行力推理力分析力等单一能力,进而复合成为中阶能力并且在初入职场的2-3年快速发展与累积。
中阶能力能令职场人士游刃有余地处理工作与生活。而近期不断被讨论的“中年危机”话题,可被视为转换中高阶能力的挑战与困难。
高阶能力,则是职场与生活中真正的“通行证”。而这些能力,就是产品思维能力本质抓取能力互联网传播能力自我迭代能力创新创造能力
乔家与季家面对的是单一初阶可迁移能力复合转换为中阶能力的失败
而方家所面对的,则是更加复杂的问题:中阶能力内化转换为高阶能力的失败
1
- 年人的世界观局限于“认知” -
“不理解、不理解、与不理解”是乔、季两家子女对父母最直观的评价。表面上看是父母的想法凌驾于子女的想法之上,而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年人对社会认知的不进而退
中年人常犯的错误,是将自己的经历总结为自己的“万变不离其宗”逻辑,而时代快速的发展,这套逻辑并不完全适用。表面上与下一代的冲突,其实是对社会新事物的接受无能。
正如方母所说:
我能做的就是把我已有的这些经验,这些知识,用我们知道的尽所其能地帮他选择一条相对正确,相对保险的,相对大众的,将来不被饿死的路”。
明明可以上清华北大,为什么上南大?——乔母
我只是跟你说道理,你为什么觉得我打官腔?——季父
剧中的方家、乔家的母亲与季家对孩子的期望,仅从自己的认知出发。
不难发现,这群中年人都是从他们的“知识”与“经验”出发,而不是由自身的“能力”为下一代着想。
“知识”与“能力”的区别在于对环境转变的适应性
换句话说,知识是死的,换了环境就不适用了,能力是活的,不管环境怎么变,你都有应对的办法。这些中年人认知的局限,限制了下一代,更加限制了自己。
乔母没有女儿对苍穹的那样向往,不懂为何女儿执意去南京大学读天文学,
方母认为高考决定人生,儿子却认为这只是人生的开端,
季父对儿子来说存在感极低,不得不匿名跟儿子网上聊天。
而幸运的是,他们逐渐突破了自己的认知局限。他们去尝试年轻人的事物,用全新的体验,换掉迂腐的经验。
听女儿的天文演讲,乔母的“想象力”被唤醒,能与女儿在苍穹之下同行。
季父跟儿子一起玩赛车,作为领导高高在上的他,共情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
而两代人的“沟通力”,也在理解与共情的基础上,慢慢增强。他们突破了自己的固定思维,打破僵局,积极作出改变。
逐渐地,他们与下一代一起描绘未来的蓝图的时候,是从他们的“能力”角度出发,能力就是对于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经过内化的产物。通过共情力、想象力、沟通力,这些中年人慢慢开始相信,即使这样的选择会面临更大的困难,但是其收获更加有价值。
而中年人的认知突破,才让事业与家庭双双开花。而他们与下一代的矛盾的缓解,恰恰是因为他们突破了固有认知,拥抱新生事物。
2
失业、再就业,都因他的中阶能力-
黄磊饰演的方圆勤勤恳恳工作20年,人缘好,办公能力强,却在45岁遭遇裁员。不仅如此,被裁员后也没有人介绍工作。
而黄磊剧中的妻子,海清饰演的董文洁,也瞬间被自己曾经的下属爬头,成为“下属”的助理。
中年人,没有年轻人的优势。他们廉价又勤奋,性价比高。况且,中国社会上97%的工作,都可由高中生与专科生胜任
而方圆最大的问题,不是来自年轻人,而是他是中阶能力到高阶能力内化的失败。
人缘好,说明他沟通力强。作为一个理解妻儿的父亲,他共情力也非常的强。同时,他也是一个出色的领导者,他杰出的领导力帮助公司度过了难关。
但是他缺乏这个年纪的核心竞争力。他所能提供的,年轻人也能提供。以至于他去学弟公司面试的时候,被告知他面试的岗位更倾向年轻人。
方家夫妇的双双下岗,他们的中年危机,也给年轻人敲响了警钟。即便他们都很优秀,可过了三十岁,初阶与中阶的可迁移能力用处也越来越不管用。
拥有一定中阶能力的方圆,在待业期前,凭借着中阶的可迁移能力,暂时顺利跨行。强而有力的共情力沟通力以及故事力这些单一能力内化后成为的复合型中阶段能力,让他在开滴滴期间,得到了导演的赏识。他暂时得到了配音演员的工作。
故事嘎然而止,而方圆能维持这份工作多久,或者实现另外一次的跨行,取决于他如何转换复合型能力成为高阶能力。并且,配音行业也在进行快速地专业化。配音演员的成功也与其互联网思维息息相关。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以前看起来门槛不高的行业,也在慢慢变得更加规范化与规范化。
但无论如何,如何在新的岗位中培养自己产品思维能力本质抓取能力互联网传播能力自我迭代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才是让你在职场灵活穿梭的“通行证”。
而这三个家庭的两代人,一点一点的自我提升,才成为了这部剧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在剧集进行的过程中,人物的可迁移能力的提高与重新整合、使得他们的职场压力、学业压力在大结局中暂时缓和。而他们未来学习、工作与生活中的“小欢喜”,决定于他们如何进一步提高与利用可迁移能力。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顾老师在荔枝微课上的《可迁移能力讲座》。
更多关于职场可迁移能力,欢迎关注「真格学院」的公众号。
欢迎大家关注真格学院院长顾及的
个人公众号
「顾而言之」
或是关注顾老师的抖音号:
「顾老师看世界」
查收更多顾老师的干货分享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