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全球零售巨头Costco在中国大陆首家门店开业。尽管超市位于有着“闵大荒”之称的上海闵行区,但丝毫没有降低购物者的热情。超市内,顾客摩肩接踵,抢购火爆。超市外,周边交通瘫痪,后来人望洋兴叹。无奈,Costco开业半天便被迫打烊,宣布以后每天限流2000人。人气爆棚下 ,Costco市值首日暴涨61亿美元。
8月20日,Costco开市客工作人员在上海闵行店合影留念
Costco在华迎来开门红,恐怕要让全球同行心生艳羡。近年,在华的零售巨头们先后败走。英国“玛莎百货”铩羽而归、韩国“易买得”举起白旗、西班牙“迪亚”走为上计、德国“麦德龙”兜售家底……就连20多年前改变中国零售版图的法国家乐福,也最终选择了“卖身求生”。此外,美国沃尔玛近年也开始收缩在华业务,关闭了数十家门店。观察家们将这些外资零售商的败北归结于中国电商平台和新零售的双重夹击。就连不少外国零售商也认为,中国市场竞争太激烈,很难再分得一杯羹了。
不过,Costco给所有外资上了一课:中国市场仍有掘金空间,外资在华仍然大有可为。Costco一“落沪”便引发抢购热潮,与其独特经营模式有关。比如,商品件件高品质,价格却超接地气,是名符其实的物美价廉。
Costco首日的爆买场面,也给当下的美中关系上了生动一课。近期,美国精英阶层出现了“美企应撤出中国”的言论。尽管一些美企嘴上并未过激抗争,“身体”却相当诚实。现实中,美企非但不愿与中国说再见,反而不断地在华注资设厂。特斯拉“逆风而动”在上海开设了工厂,美国医疗巨头赛默飞宣布增资苏州工厂,美国苹果拟将高端台式电脑Mac Pro生产线转移到中国……这些现象无不表明,美企需要中国。
多年来,也有一些外资出于人工、土地成本等考虑,选择了“孔雀东南飞”。不过,事实说明,东南亚很难接棒“中国制造”。首先,中国的交通、供电、通信、城市服务体系堪称完备,东南亚(新加坡除外)基础设施建设却相当薄弱,物流不畅,推高企业成本。
其次,东南亚在“软件”方面也与中国相差甚远。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劳动力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迈了多个台阶。瑞银中国报告显示,中国近年的高校毕业生中,每年理工科人数多达300万(是美国的5倍),可这些研发人员的薪资仅为美国的1/8,“人才红利”尽显。纵然东南亚劳动力资源充沛,工人素质却普遍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企业需要,更遑论一些中高端业务的开展。
中国有14亿人口 ,更有全球最大的“中产”群体。他们释放出的旺盛购买力,是任何美企都无法忽略的。
苹果手机一度见证过中国的消费能力。中国美国商会4月发布的白皮书《2019美国企业在中国》显示,98%受访美企打算继续开拓中国市场,并将投资中国视为未来重大机遇。
对中国个人和企业而言,他们也很难与美企背向而行。目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中国人对高品质、高质量、安全、绿色等标签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更加旺盛。美国的法律、文化、习俗、科技则为其产品和服务打上了靠谱的封印。
比如,Costco所售商品“又便宜又好”,减少了消费者选择成本和踩雷风险,受欢迎程度自然很高。
几十年来,中企在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水平上芝麻开花节节高,也离不开与美企的参与和合作。2019年的世界500强榜单中,尽管中企入围数已与美国并驾齐驱,但入围中企依旧集中在房地产、银行、能源等领域,高端新兴领域依旧是中国的软肋。相比之下,入围美企则集中在通信设备、航天防务、生物医药等高端领域。目前,中国企业整体处于提质增效的十字路口,它们需要与美企更多合作,实现自我“进化”。
Costco火爆的开业场面说明,美中经济不能脱钩。那些“美企应该离开中国”等论调,既有悖市场常识,也不符合两国民众和企业的根本利益。
来源:侨报网
版权声明:除原创类稿件,其他均由本小编整理,仅供参考,不作为税务法定依据,具体操作请咨询美国相关专业人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请第一时间在公众号留言,我们会在后续的文章中声明;如觉侵权,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关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