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者     
破局者,是指可以打破僵局,突破各类限制来达成自己的目标的人。很多非常成功的人,就是因为他具备了破局者的特质。
让我们直入主题,来看一下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破局人的特质。
PS:本文较长,可以收藏慢慢看。
第一阶段
知识型社会
在传统社会,也就是前互联网社会里,知识为上。
在那个社会里,很多人首先需要满足的是温饱,因此知识是有钱人的游戏。
大家尊重的是知识的掌握者,从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牛顿,达芬奇到钱钟书,王国维等国学大师, 甚至中国的科举制度,其实也是建立在这一假设上的。无论是在印度,日本,还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欧洲,商人,农民等通常在阶级的中下层,。
这样的形式有什么弱点呢?我们来看下面这个故事:
1347年的早秋, 一艘不起眼的船溜近了西西里岛, 这船上的水手写的了一种不受欢迎的货物, 鼠疫杆菌。一年内这个病毒横扫了欧洲,,而「黑死病」之名是當時歐洲的稱呼。這場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約7500萬人死亡,根據估計,瘟疫爆发期间的中世紀歐洲約有占人口总数30%-60%的人死於黑死病。和现在一样,恐慌的人们向专家求助答案。 
在14世纪,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功能最相近的是巴黎大学医学院的老师们, 1348年这些医学界的杰出人物进行了研究和辩论,花了整整一个夏天,出版了《瘟疫的科学解释》。这份报告调查了黑死病的致病源。 
结论如下:
1345年3月20日午后的一个小时, 宝瓶座发生三星连线。火星和木星的连线引发空气中弥漫的致命腐败, 从西西里岛传播开来肆孽了藕最其他地区。。。
高危人群包括身体湿热的,以及锻炼,性生活,和洗澡过于频繁的人。
                               --《瘟疫的科学解释》

我们过了7个世纪再来看这些严肃的申明, 我们会诧异。但是巴黎大学的报告是一部缜密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学术作品。
它是人类知识受限于某种理论教条的绝佳表现。
1348-1350一共出版了 24本有关瘟疫的科学小册子,都是当时主流的知识分子所著, 没有一本的结论接近病菌感染是根本原因。没有人指出老鼠或跳蚤是疾病快速传播的原因。
这是因为当年的所有人都没有合适的眼睛:
300年后第一台显微镜才出现, 人们才第一次认知到了微生物的存在。
所以, 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被自我的认知框架所禁锢的囚犯,而第一层的认知框架,就是外界整体的认知框架。
第二阶段
能力型社会
因此到了互联网时代,光有知识成长已经不够了。
互联网使得简单的知识需求不再重要,在现在这个时代,很多知识系统是这样构成的, 包括了三个层次:
“规则+概念+事实”
而这些要素相互交缠、组合形成了种种的次生概念,各种次生概念又衍生几何倍数的三次衍生概念....循环往复....最后形成了你所看到的“知识大爆炸”。比如所谓的“一万个小时定律”, 其实是从一篇科学论文中引申出来的次生概念。
而人的大脑处理能力是有局限的,即便有互联网辅助,不学习的情况下,你大约能同时掌握4-12个新概念,然而大多数行业入门水准知识是要求你对“同时性的知识概念”掌握可以达到“几十”这个量级,而各个领域精通层次要求至少是“上百”。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记得那么多,另一方面互联网和电脑的存在已经让记忆力变的多余。
因此,技能成长就变得比知识成长更重要了。获取并筛选出有效信息的技能比如搜索能力,吸引他人注意力的技能 比如新媒体运营能力等, 就能帮助一个人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脱颖而出。
但是慢慢的,能力也成为禁锢我们的第二个框架。
我在在行上做行家咨询,其中一个话题就是如何转行进入互联网行业。很多来咨询的人,都觉得自己能力似乎不匹配。
他们忽略了能力是分为两种:
可迁移能力和不可迁移能力。
不可迁移的知识技能就是那些我们转换环境/岗位/行业时,无法带走继续使用的。
例如,对于汽车结构的了解就是不可迁移的专业知识,医生动手术的技能,维修汽车的技能就是不可以迁移的技能。其中有一些知识和技能可以允许你换行业,但不容易换岗位,例如Word,Excel,PPT技能,或者财务知识等,那么这些属于部分可以迁移。
我们近期看到很多30多岁被下岗被裁员的新闻,而下岗的人如果转行困难,通常是因为他们都只有不可迁移的知识技能或者是部分可迁移的能力。
当他们内化的技能或者知识都只能在原先环境里或者岗位里应用,再找到一份工作就很困难了。比如一个典型的例子,35岁的程序猿,如果只会写代码,而不会做管理,但是写代码又达不到高阶架构师的程度,下岗后就很难找到工作。因为你的性价比不如年轻人,老公司不愿留你,新公司不愿意雇佣你。
很多时候,你的技能都可能会过时,在社会和技术的变迁中被淘汰,比如以前有一种职业叫做打字员,后来随着科技进步,就被淘汰了。现在如果还有招打字员,多半都是骗局了。
如果一个能力可以允许你从一个岗位转到另一个岗位,或从一个行业跨到另一个行业,那么这就叫做可迁移能力。
在年轻时候经历过一些失败的我,从不敢在任何一段工作中懈怠, 一直努力打造自己的可迁移能力的储备,用这些高阶的能力作为我职场生涯的保证。
现在的我,成功的转行了6个行业。今年我35岁,可是我一点都没有很多人会面临的职场中年危机的焦虑和危机感。不断的转换,让我一直处于学习和创新的环境里,也为我打开了越来越广阔的职业生涯。
 当来咨询我的人意识到这点,并且发现自己具备的可迁移能力时,过去的担心很多就一扫而空。这就是能力认知上可能对我们的禁锢。
第三阶段
认知型社会
在2016年, 人工智能开始发力了。
我之前在人工智能的领域创业,因此对这一领域有些了解。大家会担心人工智能代替人类,但其实人类的进化是非常牛的,奇点还不会那么快来到。
举个例子,人类的大脑是由很多神经元组成的。单个神经元可以在它们自己的子群体里和其他的神经元合作并进化,然后和其他子群体里的神经元共同形成一个更大的有用的网络。这个通常被称为“合作协同进化”。
大脑的进化如何在计算机里发生,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方向。其中一个前沿的算法叫做增强拓扑的神经进化算法(NeuroEvolution of Augmenting Topologies,NEAT)。这个算法很快就在神经进化界得到了认同并被广泛采用。
但是人类大脑里有1000亿个神经元,100万亿个连接,NEAT里就需要有100万亿个基因来编码。换句话说,尽管NEAT确实能通过进化增加连接和神经元数量来扩展ANN的尺寸,增加100万亿个连接意味着进行100万亿级别的变形。即使能想办法来每秒进化一次增加一条连接(意味着每秒繁育一代),在100万亿级别的大脑可以被进化出来很久之前,太阳就已经湮灭了。
因此,NEAT算法必定是忽略了一些自然界里存在的特性。这些特性导致了人类能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进化出巨大的脑结构。
同样的 ,根据《Scientic America》上一篇论文指出,人的大脑可以储存2.5千万亿字节(PB)的数据量,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1TB的硬盘,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相当于2600多个这样的硬盘,每个硬盘可以储存700多部高清电影, 也就是我们大脑可以放72万高清电影。
所以在面临AI挑战的新形社会形态里,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我们大脑已具备的进化优势,既然计算机可以具备人类很多相关分析能力,那么我们就需要更上一个维度。 
下一个维度是什么?就是认知层面的成长。这是人工智能尚未能超越人类的一个方面。
认知层面如何成长呢?
我们先定义一下什么是认知?
认知是深刻的洞察力,通俗地讲就是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商业角度来说是从大量信息里面发现新趋势新机会的能力,这也就是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从人际交往角度是对自我和他人的关系特性精准把握的能力,也就是人际互动的认知能力。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就是变无意识为有意识的能力,是发现自己自我盲点,误区,各种重复性模式和相关的局限性的能力。
我们可以看到以上的认知能力也完美的演绎了我们在创业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的高维解法。
如果只具备过往社会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应用中,面对像流沙一样变化多端的环境中,你无法灵活的变化, 你也无法很快的辨识出最适合的方法和措施。
我们经常遇到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 
这很形象的形容了知识为上的人在当下社会的不适应性。
第二句是:听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道理和技能一样,你可以去学习,但是如果不知道哪个道理最适合当下的环境,最适合当下的情况,最适合当下的自我, 那么就会应用不当,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因此认知层面的提高和进化,是为了你应用这些低维度的工具提供了一个指导方针和删选机制。 
当你在于外界事物上,与他人关系上,还是与自我的关系上都建立起这样的有效滤镜和意识后,你会比一般人更有效的分析,更快速的反应,更恰当的解决相关的问题。
具备这样素质的人才可以成为新时代的破局者。在像流沙一样变化多端的环境中,在人工智能开始代替一些高技能职位比如律师,交易员等的趋势下,以快速迭代的方式突破自我的限制,在比常人更高的维度上在短时间内发生质变。
这样在认知上的快速成长,我们称为认知进化。
在当下这个社会,你最需要的,不是技能或者知识的成长而是认知的进化。
认知能力的进化
这种能力如何获得?
认知进化有快和慢的两种过程。
慢过程就需要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首先你累计足够的数据量,然后突然有一天你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过去困扰你的一切突然顿悟。类似于阿基米德发现浮力的秘密一样,日夜思考,终于有了灵感迸发的时候。 
当然,这样的认知跳跃幅度会比较大,但是可遇不可求。就像地球从最早的一锅充满水和各种气体的原始汤演化出最早的生物形态花了可能有10亿年时间,但是一旦出现了,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而快过程需要很多前提条件, 但是时间会短很多。
在演化史上著名的快过程是寒武纪大爆发,它是相对短时期的进化事件,开始于距今5.42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
化石记录显示绝大多数的动物“门”都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也就是说在地球如果是个80岁的人, 那么他生命中有4个月的时间内出现了高产期,出现大量的较高等生物以及物种多样性,这一情形被形象地称为生命大爆发。而这种情况的出现需要基因潜能和环境机遇。
环境的机遇
失败,除了运气,
都可以被归为认知上的失败。

在我做“失败研修院”的时候,我发现绝大部分失败的原因,排除外在运气,都可以被归结到认知上的失败。
具体来说,认识如果迭代的不够快,或者没能根据外在环境和情形的变化做出调整,就很容易造成失败。
虽然之前举的如何迭代的案例是演化史上的,但是它的原则用在个体上依然成立。一个创业者想要得到快速的认知进化,一方面需要他本身具备开放性心态和自我反思和自我洞察的能力,这是先天基因和后天潜能决定的,一方面也需要一个环境的机遇。
为什么需要特殊的环境呢?
这是因为人的自我认知是通过外界反馈而形成的。
这个特殊的环境可以提供给人的是及时,真实的反馈,让大家形成的自我认知不会有偏颇。
我后来回顾了一下,发现那些从我课堂上出来并且获得质的飞跃的学员,都是具备了上面两个要素:一方面自身条件好,一方面学院课程上获取的及时真实反馈给予了他们一个催化剂。
我希望把这个过程与更多的人分享。
从过去两年数百名学员的教学经历中,我总结出了一系列关于失败认知的方法和案例,我会以“失败认知专栏的方式,陆续在公众号上和大家分享,敬请期待。
更多阅读
欢迎大家关注真格学院院长顾及的
个人公众号
「顾而言之」
或是关注顾老师的抖音号:
「顾老师看世界」
查收更多顾老师的干货分享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