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TONGNEWS
按语:姐姐从复附走向伯克利,妹妹从交附考入北大,姐妹二人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升学之路,却同样获得了圆满的结局。
这个夏天,热播剧《小欢喜》又再次引发了一波全民教育大讨论。
可能每个中国家庭都或多或少能在这部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有面对高考的焦虑,有人到中年的危机,有亲子关系的紧张或疏离,还有各种家庭问题的相互拉扯······
虽然剧中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都是一波三折,好在最后的结局皆大欢喜,方一凡考进南京艺术学院,乔英子也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南京大学,林磊儿考上清华大学,完成了母亲的心愿,季杨杨也终于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去德国学习汽车专业。
在高三这个人生的特殊时期,孩子们最终学会了成长,大人们也学会了如何尊重孩子的个性,支持他们的选择,剧中每个家庭都收获了自己的“小欢喜” ,这大概就是故事最好的结局。
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一对来自上海的双胞胎姐妹,姐姐许沛茹,妹妹许沛苡 ( yǐ ),  也正是无数“小欢喜”家庭其中的一个。
三年前,姐妹俩人分别考上了竞争激烈的上海市顶级高中——复旦附中和交大附中,在三年之后,凭借超强的实力和优异的成绩, 姐姐许沛茹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专业录取,妹妹许沛苡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所录取。
姐姐许沛茹(左)
高中:上海市复旦附中
录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专业:应用数学
妹妹许沛苡(右)
高中:上海市交大附中
录取:北京大学
专业:经济学
同样的家庭教育环境,同样的体制内考入顶级高中,但两个孩子却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升学道路:姐姐在高一时就果断定下出国留学的目标,妹妹则毅然决然选择高考之路。
是什么原因促使她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又是什么因素使得两位最终都能获得成功,进入世界顶级学府?在升学的过程中,姐妹两人又遇到怎样的困境与压力?
想必这是很多同学和家长都很关心的问题,带着这些疑问,笔者日前采访了这对双胞胎姐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们的答案:
1
“自由而无用” 
“自由而无用”是姐姐用来形容母校复旦附中的一句话,并解释到这是她们学校同学之间也很喜欢的一句话。
总体来说,复旦附中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自由自主的校园氛围,学校提供的选修课、社团活动都非常丰富,平时老师布置的硬性作业也不是很多,比较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安排学习和各项事务,而不是靠老师或是家长逼着去做一些事情,学生往往会自发地组织活动。“无用”的意思自然不是指没有用处,而是说学校的同学们不会因为一些功利性的目的去完成一些要求。很多同学做科创赛、做志愿者活动,并不是为了给自己的简历上增添经历,也不是为了要满足每个星期服务多少个小时的要求,而是同学们真的热爱这些。
姐姐所在的复旦附中本部,大多数学生最终还是会走高考这条道路,尽管如此,即使是在学业压力最大的高三,还是有很多同学花时间在坚持做自己热爱的活动。“可能在有些人眼里有些“离经叛道”,但是大家都非常明白自己在做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并非功利地追逐成绩。 姐姐说:“我觉得复旦附中对我最大的改变在于,我遇到了比我优秀很多的人,他们身上都有各自的闪光点,都是把自己生活得很满的人。
图 | 姐姐在复旦附中毕业典礼上
姐姐这样有些“离经叛道”的个性,可把她的留学申请老师给着急坏了。“从升学指导的角度来看,她申请后期的准备是很‘任性’的,因为8月份SAT成绩只有1520,上名校这个分数并不是很稳妥,按理来说接下来应该放重心在SAT上,等10月份的SAT再冲高一些,而她却一门心思扑在数学上,去备战ISEF(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结果第二次考的SAT分数竟然和第一次一样。 ” 姐姐的升学指导袁老师大吐苦水:“对于中国申请者来说,标化成绩是一个门槛,要非常重视,可她是在搞竞赛之余才去考考SAT,着实让我捏了一把汗,还好文书写得不错,不然这次能不能成功申上伯克利还真是点悬。
图 | 姐妹二人与升学指导“达叔”袁正翔老师
对于自己这种令袁老师头疼的“任性”,姐姐在录制上海电视台外语频道《海外路路通》栏目时,理智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的SAT分数并不高,但是我做了调查,相比UCLA,UC Berkeley对分数的要求其实也不是特别高,去年UC Berkeley录取学生的一个SAT范围是1450~1550之间,但是她拒的学生分数也是在这个范围,所以她对分数并不是很敏感,我觉得她更看重学生在分数之外的特质。”
图 | 姐姐做客上海电视台外语频道《海外路路通》栏目
“因为我比较喜欢数学,我在高中三年一直在做的是数学的课题研究,一开始我进入的是上海市的英才计划,后来进入了全国的英才计划,之后又入选了英特尔ISEF的冬令营,最终代表中国国家队赴美参加比赛。可能是我这样持续的有关数学的竞赛与活动,打动了招生官吧。” 姐姐在节目中这样解释道。
这种对数学的执著,对自己所热爱事物的坚持,使得姐姐最终如愿以偿进入加州伯克利数学系。姐姐告诉我们:“我当时想要出国就是想体验一下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美国本科的申请比较侧重学生分数之外的东西,分数只是占了整个申请材料中的一部分,这点很吸引我。
2
学校并没有改变我,但感染了我
相较于姐姐外向的性格,妹妹的性格比较偏内向,也比较慢热,在妹妹眼中,母校交大附中是一所低调且包容的学校。
“虽然我们学校在招生的时候,不会打出各式各样的‘招牌’来吸引公众的眼球,但是当你进入到这所学校之后,你能在每一位同学身上、在实际的行动中、在学习以及活动的方方面面,真切体验到交大附中一些特别有魅力、有特色的地方,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校里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妹妹这样说。
交大附中会给学生提供许多平台和机会,但是学校不太会把这些机会主动交到学生手里,相反地,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妹妹从高一开始就跟随大学教授做课题,通过学校了解了许多平台和活动,在繁重的学习之余,还参加了许多科创方面的项目与比赛。
图 | 妹妹在英才计划物理学科论坛上发言
谈到母校对自己的影响,妹妹是这么说的:“从三年前来到这所学校,到现在毕业了,我并不觉得学校对我造成很大的改变,更确切地应该说,学校用她的氛围感染了我,把我包裹在这样一个沉浸的环境里,激发我的潜能,让我有一个内驱力去进行探索,也让我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天上掉馅儿饼的事情,你不努力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给你抛出橄榄。”
问到为什么没有像姐姐一样选择出国,妹妹许沛苡说:“我本身对出国没有很大兴趣,而且我觉得姐妹俩一个离家近一点,更能照顾父母。权衡之下,我们虽然走了不同的路,但这样的选择其实对彼此发展都很好。” 
图 | 妹妹许沛苡在交大附中的毕业典礼上
妹妹还告诉笔者,高一的时候,班级有组织去北大清华游学,也许就是在那时,和北大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候我们北大清华两所学校都去了,去完之后我就觉得我可能更喜欢北大一些。其实清华的人文氛围也很好,但可能就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安排,所以我当时在选择北大还是清华的问题上,并没有一点纠结,始终都是北大。
3
和谐 · 温馨 · 理解
孩子们的成长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和谐、温馨和理解是两姐妹给出的三个形容家庭氛围的词。
不管是规划出国留学还是备战高考,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姐姐在刚刚进入高一的时候,就做出了留学的选择,妹妹一直以来都是坚定地走体制内高考的道路,从没有想过要出国,对于姐妹两人截然不同的决定,父母都是报以支持和肯定的态度。
在家里,两个小孩子不仅能互相理解,同时也都能理解父母的决定,遇到什么事儿,两姐妹都是以沟通为主,不可避免地,姐妹二人之间有时会有争吵,但是争吵过后大家还是会坐下来把事情给谈清楚,不会出现冷战,即使偶尔出现一些小矛盾,两姐妹也都会自己去处理,不会需要父母过多的干预。
“我们一家有四口人,相比于普通的三口之家,我们家的情况可能会稍稍复杂些,小孩子们要理解父母的决定,我和姐姐之间也要相互理解对方,因为理解是支持的基础,当你理解了对方,你才会去支持和鼓励她。” 妹妹如是说。 
4
关于压力
姐妹两人的升学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期间也难免会遇到倍感压力的情况,而如何调整心态,把握学习节奏,在留学和高考这场拉锯战中是非常重要的。
经历过高考的人们可能或多或少对高考带来的无形压力都记忆犹新,无论是对高考本身的一种恐惧,还是身边人们传递出的紧张和焦虑感,很多同学都曾遭遇过失眠、神经紧绷或是心态爆炸的情况,相比这些,妹妹整个高三的心态都是很平稳的。
“我觉得紧张也好,焦虑也好,并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困难,而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麻烦,其实没有任何人能够左右你的心情。” 妹妹对待压力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我们高三的每一天都比较平静,日常的课程也都是以练习和讲题为主,没有特别大的风波,学校安排的备考计划也都是非常合理的,因此压力也很适中。
如此看来,妹妹一直以来的“佛系”心态,就如同一个巨大海绵,把看似洪水猛兽的高考压力很好地吸收了,从备考到高考完之后的查分、报志愿一直到收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整个过程都是非常平顺的。相比之下,姐姐在做留学决定的时候,却遭遇了很多质疑的声音。
虽然复旦附中选择出国的学生人数较多,校园里国际化的氛围也比较浓厚,但还是有不少同学以及老师不理解姐姐做出的这个决定。“老师有时会觉得像有一些成绩非常优秀的同学,明明可以很稳妥地进入清北复交,但却选择了出国,他们不能理解这种选择,甚至还有那种老旧的言论,说出国是因为在国内学不好,是为了逃避高考,出国很简单只要有钱就行。” 姐姐说。
面对这些干扰的声音,从一开始的伤心、难过甚至愤怒,到后来可以做到完全摆正心态并坚定目标,姐姐的心态也平和了许多:“可能有时候,你无法改变别人的想法,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的做法,无论怎样,你都不应该因为别人的成功或者失败而影响到你自己的步伐。
4
最好的尚未到来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2020申请季已经悄然来临,新一届的高三学生也即将开学,姐妹二人也特别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给学弟学妹们:
“刚进高三的时候,可能有些同学会很迷茫,或者很害怕,学生焦虑,家长也焦虑,天天盯着成绩,也盯着上一届的成绩,各种比较,我觉得这种比较是没有意义的,这个成绩可能十年二十年之后只是一个你都记不起来的一个数字。”妹妹说:“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人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因为一两次考试失利就紧张兮兮地,就像我一开始进入高三的时候,也没有想过我会上北大,但是一步步走过来,我不断给自己打气,不断希望自己能有一点更高的可以触及的目标,最后才有这样的收获。
“可能我这么说有点‘欠揍’,我觉得高考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恐怖,它不是你的第一场考试,也不会是你的最后一场考试,放平心态,正常发挥就好。
姐姐也对已经进入申请季的学弟学妹送上了自己的寄语:“其实今年,也就是Class of 2023的申请情况可以用惨烈两个字来形容,大学的名额一降再降,接下来的Class of 2024一定也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激烈的竞争,但是我希望即将开始申请的同学们不要太过紧张和纠结,其实紧张和纠结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姐姐说:“如果有这个时间担心,还不如趁这个时间多做几套卷子,或者多改一篇文书,哪怕是多睡一会儿也好。我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一句话,这句话是我觉得能够给在迷茫和焦虑当中的申请季学生的一剂定心丸——‘The best is yet to come’ 最好的尚未到来。还有就是千万千万不要瞎比较,做好自己就好。
图 | 姐妹二人合影
“小时候我们俩特别黏糊,妈妈当时就觉得我们虽然是双胞胎,但完全可以尝试走不同的路。” 姐妹两人告诉我们。
的确,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闪光点,可能他们有的就像方一凡一样阳光自信,有的像乔英子敏感善良,有的像林磊儿聪明懂事,有的像季杨杨一样个性张扬,鼓励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孩子们一起长大,道路难免会有波折,但相信最终必将收获欢喜。
以上采访部分来源于《海外路路通》
海外路路通
播出频道:上海外语频道ICS
首播:周六19:30-20:00
重播:周日13:00-13:30
                 17:00-17:30
微信:留通社(ID: LiutongNews )
图片来源:网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