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拓留学 | 留学至Top!
挚拓留学:8月21日,奥巴马夫妇投资出品的首部电影《美国工厂》(American Factory)正式上映。这部影片被世界流媒体巨头网飞(Netflix)翻译成28种语言,在全球播放。没错,影片的出品人,正是大家超熟悉的那对美国前总统夫妇
退了休的奥巴马,生活得很滋润
先是靠写自传、去演讲,赚了足足6300万美元
忙里偷闲再逐梦音乐圈,新歌上榜Billboard最热R&B歌曲榜单,在音乐领域崭露头角。
圆了歌手梦后,他和妻子米歇尔又合开了“高地制片”电影公司,并和网飞达成合作,将制作7个电影项目。
细细一看,奥巴马简直是总统届的一股清流好像没有什么是不会的
作为奥巴马的处女秀,《美国工厂》一上线就立刻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该片导演史蒂芬·博格纳尔、茱莉亚·赖克特和奥巴马夫妇
在今年第35届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上,该片一举斩获了纪录片导演奖
影片上映后,也被各大知名外媒追着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称该纪录片扣人心弦。
英国三大报之一的《卫报》甚至头版发问:奥巴马的第一部影片会成为本年度最伟大的纪录片吗?
《Variety》认为,这是今年的最佳纪录片,颠覆了人们对美国制造的印象。
《Cinema Scope》认为,这是近十年来最引人入胜的纪录片。
烂番茄推荐指数95%。
豆瓣评分也达到了8.3。
那让大家这么激动的,到底是个什么故事呢?
它讲述了一家中国公司拯救俄州的废弃工厂故事。虽然过程中,中美员工因文化差异出现各种摩擦,经过慢慢磨合,最终让工厂扭亏为盈
故事发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市
2008年经济危机后,通用汽车宣告破产,在代顿市关闭了最后一家工厂。
一时之间,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了
人们聚集在旧工厂门口,开始了祈祷。他们感谢神明,感谢祂给予他们阳光和寒冷的空气,同时祈求祂的指引,度过艰难的日子。
这家公司的老板,正是中国企业家曹德旺,1987年成立的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今年以22亿美元身家登上福布斯前一百全球亿万富豪榜。
故事发生在美国中西部铁锈地带的俄亥俄州代顿市。
所谓的铁锈地带,是指重工业衰败的地区,这些地区厂房闲置,机器生锈,工人下岗,因此,称之为“铁锈”。
俄亥俄州代顿市,可以说是美国“铁锈带”传统制造业衰败的一个缩影。
这里曾经是通用汽车的厂区,因汽车制造兴旺发达,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逐渐衰弱。
而这里的两千多个家庭,也随着通用汽车厂的破败,走向凋敝。
一时之间,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
他们所追求的美国梦,也逐渐坍塌。

危机绝望之时,曹德旺的福耀集团来了。
福耀是美国多家汽车巨头的供货商,出于靠近市场开工厂节省成本的考虑,2014年底,曹德旺斥重金在代顿市买下通用汽车的废弃工厂,重新开工,生产汽车玻璃。
此举无疑给接近荒废的当地带来了经济复苏和就业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福耀也给了失业的美国工人重回中产阶级的希望。
美国媒体也集体聚焦了这一重大事件。《华盛顿邮报》甚至辟出头版献给它。
然而,随着中美员工在同一座工厂里干起活来,矛盾和差异还是渐渐涌现了——

一开始,曹德旺有意弥合两国间的文化鸿沟,所以聘请了当地的蓝领工人和高管,然后派中国员工来传授技术
但没想到在美国人的管理下,福耀9个月亏损了4000万美元。
曹德旺觉得美国工人效率低、产出低,很难管理。
中国员工也觉得美国佬效率低下,态度不积极,消磨时间,完成不了工作任务……
美国佬又觉得公司纪律太严苛,活太忙,工资低,上司安排工作光说要做什么,从不解释为啥,工作也没有成就感,“没有人告诉我做得好,连鼓励的拍肩都没有。
双方都觉得对方有问题,两方都委屈。
为了激励美国员工、扭转局面,曹德旺把工厂的美国管理层带来中国参观福耀玻璃厂位于福建福清的总部,看看中国人是怎么干活的。
▲制作玻璃的中国员工,被网友称为“工厂刘亦菲”
中国工人的工作态度,让习惯了美式工作制度的美国人大开眼界。
这些美国主管回国后,开始学着中国工厂的管理模式......鼓励、督促员工。
他们有模有样地学中国主管组织员工开早会,动员士气;
开始学会关心基层员工的生活,把他们当成朋友。
原本住在姐妹家地下室的吉尔,就是因主管介绍,住上了480美金一个月干净整洁明亮的公寓,内心感到无比温暖
Rob的中国上司也依旧尽职尽责,继续用心指导每一位美国员工,帮助他们解答工作中不懂的问题。
同时,在帮助的过程,开始学着理解美国员工,体谅部分美国员工养家糊口的难处。
在相处出些小摩擦时,更多考虑文化上的差异,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沟通,学会彼此尊重
在亏损的状态下,公司还给每一位员工的时薪再加薪2美元
在这种氛围下,工厂的员工们士气大涨,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大截。
在第二年,这家开在美国面向全球化的福耀玻璃工厂,就实现了盈利
无论是美国员工还是中国企业,都在这场相处中获益匪浅。
这部纪录片,对福耀玻璃厂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跟踪拍摄,记录下了它的每一个起承转合,矛盾的产生与消解。
片子最后,中美员工之间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和解:
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大家学会了彼此尊重和互相体谅。

美国工人邀请中国工人到自己家一起吃饭、一起钓鱼、一起跳舞,“称兄道弟”。

工厂也开始有了显著的盈利,截至2018年,福耀为当地增加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几乎是之前厂区——通用汽车公司的两倍
这位中国老板说,这家工厂应该会改变美国看待中国的方式。如果它不能做到这一点,或许它也可以改变一些美国人看待自己的方式。
而这部纪录片也确实客观呈现了不少美国人不愿意承认的事实,那就是:中国工厂给日益衰败的美国“铁锈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就业和体面的工资。成为美国“铁锈带”从经济危机中走出的一个小样本,双方都得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受益。
纪录片讲到的故事很现实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去美国开工厂,全球化成为了一种时代潮流。
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
但当两种文化下生活的人,因差异无可避免的出现摩擦时,究竟该怎么办?
奥巴马是这样认为的:
“当双方出现(文化)差异时,你可以建立一个联系,你们可能不一定对所有的事情看法一致,但是会找到一些共同点,可以让你们一起向前迈进。
无论在什么时候,想获得什么,都要付出点什么。
如果只会固步自封,一昧自大的拒绝建立联系,无疑是自取灭亡。
《美国工厂》导演朱莉娅·赖克特曾这样问奥巴马:“有上百万部电影可以选择,为什么你们选择投资我们这部?”
对此奥巴马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希望这部电影可以唤起大家的好奇心。”
而多家外媒不约而同地注意到的一点是: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特朗普总统不断推崇“美国优先”的背景下,这个讲述中美携手并进的故事更显得意味深长。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报道中这样写道:“这可能是奥巴马对自己继任者所推行的政策表达不尽认同的方式。”
▲CNN报道截图
还有媒体从奥巴马一贯的政治立场分析指出,在经济上,他是全球化的主张者,而这件中美经济交往的实例也说明,全球化不是美国经济的毒药。
用奥巴马本人的话说,“好故事就是好故事,不论是这部纪录片,还是其他的脚本故事,帮助人们了解他们曾经不知道的事情,我们希望能有机会将这样的好故事讲出来给世人听。”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处在生命转折点的美国失业产业工人的焦虑,对任何一个机会都不放过的努力,也能看到当他们的从小到大的价值观遭到史无前例挑战时的那种犹豫和困惑,能看到他们无论选择了投票支持还是反对工会,都是出于自己命运自己掌握的那种态度;
同样,通过它,我们看到了在大部分时间里和美方员工有不同诉求的中方管理层,如何游走在复杂的劳资关系中,有效地利用美国的经济制度和法律框架,在双方利益都有牺牲之后实现了暂时的和平;
我们还看到了同时具有美国人朋友和公司政策执行者两种冲突身份的中方基层员工,一边想要和帮助美国人、和他们成为朋友,一边又因为绩效要求和思乡而不得不采取强硬方法的苦衷。
《美国工厂》是一部入微的片子,表面看起来是在讲述两种文化并不顺利的融合过程,投射在几个亲历者身上的影子。实际上,导演也用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挣扎,他们的希望,让许多从未拥有过声音的人,特别是那些因为全球化而失去工作的美国产业工人产生共鸣。
在一些人眼中,《美国工厂》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工作,关于养家糊口,以及自己争取自己的权益、尊严和荣耀的故事。
米歇尔·奥巴马在和导演的对话中提到,“这部电影讲的其实就是我的故事,我的父亲。就像电影里的人们,他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就是这份工作,能够穿着工厂制服走在车间里,支付账单,送我们去上大学的能力。”
在一些人看来,这还是一个通过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建厂创造就业,用带有些许国际人道主义情怀的叙事手段,讲述中国国力增强,资本对外输出的故事。文化的隔阂、冲突,只是副产品。
另外,通过美国人,特别是俄亥俄州代顿市的居民们,事件亲历者的视角,《美国工厂》其实还展现了一个全新的、由中国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带来了一群门口的中国人,以及大洋彼岸那一套效率至上的观念,在美国的扎根和流行。
— THE END —
如果想要更详细了解如何升读国外名校,请直接联系挚小拓。
挚拓留学咨询热线:400-6238882
联系我们
挚拓留学官网:http://www.ztopedu.com/
电话咨询:400-6238882
QQ咨询:203831498
微信咨询:hiztop
点击“查看原文”填写留学评估表,即可享受一周免费咨询(背景分析/选校建议/ 课程规划/考试安排等)
                              点“在看”的你也会越来越好看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