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
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前言//
最近爆火的《小欢喜》中,单亲妈妈宋倩和女儿乔英子之间的相处模式,让网友大呼“太虐心了”。
乔英子聪明乖巧,品学兼优,表面看上去一切都很好,可平静的表象下,却暗藏着汹涌波涛。
英子的梦想是报考南京大学,但宋倩坚决不同意,一门心思让女儿只能冲刺北大清华。
为这件事和母亲大吵几次后,英子崩溃了,甚至不惜以死相逼。
她站在河边歇斯底里吼出的那句话,足以让所有为人父母的都胆战心惊:
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1、窒息的爱
宋倩是一个控制欲特别强的母亲。
生活上,她事无巨细地管控,逼着英子吃药膳,早晨空腹吃生海参,还在英子卧室装了一扇大玻璃窗,方便她随时查看。
学习上,她更是看管囚犯一样,牢牢控制着她的行为,禁止英子的一切课外活动,无视英子说了无数次的梦想,在誓师大会的时候逼迫英子把心愿改成“考700分,上清华北大”。
那一场母女俩在一起痛哭的场景,戳中了无数人的心。
当女儿喊出那句“我讨厌你”的时候,她打了女儿一个嘴巴,心里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被彻底击溃。
她哭着对女儿说:妈妈一个人带你长大的呀,我白天要上课,晚上还要备课,我起早贪黑给你买菜做饭,我压力不大呀!
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英子,你可是妈的一切啊!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份沉重和压抑。
如何评价宋倩这样的母亲?
她很爱女儿,并且尽职尽责,而且她也有很多无可奈何的地方,这点毋庸置疑。
可问题是,当她把所有的感情和希望都捆绑到女儿一个人身上,这份爱就变成了沉重的负担。
的身上,有很多中国母亲的影子,让人又爱又恨:
“妈妈过得这么惨,都是因为你,我为你牺牲了这么多,你可不要做对不起妈妈的事情”
“我这都是为你好,爸妈能够害你?”
“你要是非要这样做,下个学期的学费你自己想办法吧!”
这样的爱,太让人窒息,太让人喘不过气了。
当付出变成了一种“道德绑架”,当爱变成了一面“为你好”的旗帜,当给予也变成了一种经济控制手段的时候,父母的行为和语言,就会在孩子的心里划下一道道伤痕。
心理学家李雪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身上背负东西太多的孩子,注定走不了多远,而这样的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之前, 台湾著名影星狄莺的一番话引来巨大争议。
她谈到自己教育孩子的时候说:
从小到大,孙安佐每天在吃饭上要花七个小时,我会一直在旁边盯他七个小时,确保他吃的量足够。
有一次,孙安佐去同学家吃饭,狄莺得知同学招待他喝粥,觉得那家人太寒酸,委屈了儿子,从此不让孙安佐再和那个同学来往。
除了在吃饭问题上异常执着外,狄莺对儿子的学业也抓得很紧,威胁他如果没考到80分就打到他屁股开花。
为了儿子,狄莺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朋友、娱乐,然后从儿子一岁开始,就不厌其烦地对着他诉说:妈妈为你牺牲了一切,你可千万不要辜负我。
可是,在这样高压的家庭环境下,儿子非但没有往她期望的方向发展,反而在歧路上越走越远。
孙安佐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扬言要在校园开枪,警察在他的住处搜出大量枪支弹药,随后被捕。
孙安佐走上犯罪道路,和狄莺过分的控制欲有脱不开的关系。
因为被母亲控制和压抑太久,当他逃脱母亲掌控的时候,内心紧急需要释放的东西,会让他变得极其危险。
父母以为控制孩子、压抑孩子是负责任的表现,殊不知每一次替孩子做决定,都在孩子的未来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成年之后,这些隐性的伤害就会一一显现。
还记得那个发万字长文控诉父母的北大男生王猛吗?
王猛从小成绩优异,是四川某地级市当年的理科状元,北大本科毕业后,又成为了美国排名前50大学的研究生。
但是,自2005年之后,他就没再回家过过年,2012年前后,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从此彻底决裂。
原因是,父母对他的控制密不透风,从穿衣吃饭到人际交往,都由父母一手包办,他几乎很难在什么事情上有自主权。
成年后的王猛,发现自己有许多心理问题,导致无法正常地工作生活,他不得不继续研读心理学,希望能够自救。
被控制的人生,哪怕看上去再完美,也是千疮百孔,华丽之下,虱虫遍地。
剥夺孩子的快乐和自由,也许能收获短暂的成效,然而很多父母都忽视了一点:
人生是场马拉松,只有轻装上阵的人,才能跑得最远。
2、望子成龙
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有一集,叫《茉莉的最后一天》,剧情非常扎心。
妈妈是留美的硕士,原本继续深造就能成为教授,但为了照顾孩子,她放弃了。
从此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儿身上。
她总是在女儿面前一遍一遍地强调自己的牺牲:
要是没有生你们,我现在的日子绝对不是这样。
女儿上学快迟到了,她拿出打车费,还要加上一句:“你这些计程车费都是我省吃俭用的,好好念书啊,不然就是不孝。”
女儿不敢忤逆妈妈的话,因为每一次的反抗都会换来母亲的歇斯底里。
感受不到半点爱的女儿林茉莉,在一个深夜跳楼自杀,结束了16岁的生命。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作“非爱行为”,指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掠夺:
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必须要听我的话,否则就是不孝,就是白眼狼!
被迫背负着另一个人全部的希望,每日如履薄冰的孩子,怎么可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我有一个朋友,从小到大,每次父母吵架之后,她的母亲就会哭着对她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和你爸离婚了,你一定要孝顺妈妈、听妈妈的话,知道吗?
朋友对我说,这样的母爱,让她感到压抑、窒息。
从小到大,她似乎没有快乐过,每次当自己快要变得快乐一点点的时候,看到妈妈不开心的样子,她就如坠冰窟。
她不敢让自己变得快乐,因为她觉得自己过得快乐,就是对妈妈的一种背叛。
后来,她得了抑郁症,她也想过自杀,性格变得懦弱、敏感、自卑。
在一个总是强调牺牲,苦闷伤感的母亲面前,孩子不敢快乐,也不敢幸福。
父母自认为“牺牲式的绑架”会让孩子变得更好、更孝顺,可是那都是一刀刀刻向孩子内心最深的伤痕。
被控制着长大的孩子,心理上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知乎用户“极乐”分析得很透彻:
一个孩子看到点燃的蜡烛,去触摸火焰,被灼痛了,他知道,火不能摸,因为会痛;
一个孩子看到点燃的蜡烛,正准备去触摸时,被母亲打了一下,警告他火不能碰,孩子依旧不明所以,再次伸手去摸,母亲又打了一下他的手,这次孩子就知道了:火不能摸,妈妈会打。
前一种情形,是孩子在与火焰互动,他会在大脑中形成了最感性的认知。
后一种情形,只是孩子在与母亲互动,他没办法形成感性认知。
当这两种情形随着我们的成长,分别发生一万次之后,后一种孩子,长大之后就会成为典型的“控制型母亲”的孩子。
对他来说,世界是一个圆,母亲是圆心,他的所有社会交往,不过是不断地替换圆心内容。
这样的孩子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儿童期乖巧懂事,越长大,内心越孤僻敏感,人际关系方面出现较大问题,尤其是在建立亲密关系时,会表现出两种极端情况,要么过分控制自己的伴侣,要么在伴侣面前过分丧失自尊。
总而言之,不会是父母期待中的完美形象,而是有各种难以弥合的心理创痕。
3、自由和独立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如果能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要定制吗?
桌子很喜欢陈铭在节目中说的一段话: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给Ta一方花园,给Ta养料和空间。
你自由开放,你枝繁叶茂,你一枝独秀,你孤芳自赏,我都为你鼓掌。
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
懂得放手的父母,才能让孩子生出翅膀,在空中稳稳地飞翔。
自由和独立,是父母能够留给孩子的,最珍贵的财富。
最后,
希望看这篇文章的父母,停下控制孩子的手,孩子肯定需要父母保驾护航,可是当爱变成了控制,这样的爱只会让他们感到恐惧。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孩子,也不要去指责父母、仇视父母,他们当年因为知识水平、性格等,会有自己的局限性,他们也不知道这样是害了孩子。
与其抱怨,不如走出来,去慢慢修复自己,改变命运的轨迹。
原生家庭决定不了一切,原生家庭也不是我们去抱怨和停止成长的理由。
别忘了,你也会成为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文章作者简介: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著有畅销书《你只是假装很努力》,新书《我们终将与美好的一切相遇》现已温情上市!。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 ,个人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