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提到Costco,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也绝对是大家最喜欢逛的百货超市!
原因很简单:物美价廉,品种全。
想要买到便宜又质量好的东西,来这里就对了。
这家全球连锁超市不仅以“价格实惠”出名,还以“量大”出名。简单来说,在这里买东西,价格虽然比其他超市便宜,但单品分量也是比其他超市多很多的。
比如:长条吐司面包,两条起售。方便面、瓶装水、方便面......都是论箱买,这里并不单卖。薯片也是超大分量,买一包,能吃好几天的那种。
所以,你看到的货架画风往往都是这样的......
就连推车也比普通超市的大很多。
衣服、珠宝首饰、家电、电子产品、食品、玩具、保健品、各种“网红产品”......这里都能买到,而且价格也会让人心动。
好消息是,这家连锁超市终于要落地中国了!
Costco 在中国也有了一个“洋气”的中文名字:开市客。上海的朋友们,有福了!
卖场地址:上海闵行区,朱建路235号
办卡地址:闵行区联友路388号
目测开业当天的场面,场面绝对会异常热闹。
走哪都是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但是!想要逛这家店,就需要有会员卡。
Costco 无论在哪,都只对会员开放。中国这300人民币的开卡费,和澳洲价格也是差不多的,不仅入驻中国没有涨价,而且在开幕前办卡还能优惠100元,可以说是很划算了。
卖场不仅会卖Dyson、Philip等热门品牌的网红产品,也会推出自家的自有品牌:Kirkland Signature。
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至于有多划算,举几个例子:
差不多的价格,在澳洲Costco 买鸡蛋,可以买到其他超市近两倍的量。
在很多连锁超市,往往看到的都是一包包独立包装的方便面。
可在Costco ,都是成箱卖的,价格还更经济实惠,相当省钱。
CK、Nike、Puma等国际品牌的衣服,很随意的被摆放架子上,随便挑随便选,价格也是比专卖店便宜太多。
Adidas 的鞋子,就这样被随性对待了。
其实这种现象在海外是常态,在国内超市......
还有这款每次看到都会被萌翻的大熊,也是Costco 特有,在澳洲仅卖50澳币(约合250人民币),这个价格,是不是便宜的有点不可思议。
出了结账台,约合仅花10人民币就能买到Costco 特色热狗和一大杯饮料套餐,很值!
总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家超市真的是太好逛了!
目前据说现在会员排号也被抢爆了。
至于其内部的具体价格,也是要等开业才能知道,官网并没有显示太多。
如果真的物美价廉,且产品齐全,在中国买还方便,那么估计一些代购要哭了。
毕竟很多代购爆款也是来自Costco 的产品,包括一些独家特有的零食,也是很多吃货的最爱,不惜高价从海外购买。
但是,也希望Costco 不要变成“中国版ALDI”。
提到ALDI,在海外长呆的朋友都会知道,这也是家家喻户晓的廉价超市,比其他连锁超市便宜很多。
虽然是德国品牌,但是在海外依旧市场火爆,也占有一席之地。
今年6月7日,ALDI 又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在中国上海开业,开了两家分店。
ALDI,在中国也被翻译成了“奥乐齐”。
两家分店地点分别位于静安区和徐汇区,且分别占地500平。
据说开业当天也是超级热闹,有人从凌晨五点就开始排长队,门店全天都是水泄不通的状态,上万人疯抢!
还不到上午十点,队伍已经开始望不到头......放眼望去,全是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不管等多久,这帮吃瓜群众也都是要等的!
就算站在烈日下,就算不停出汗,也挡不住大家去这家“洋超市”的热情,目标只有一个:进去一睹为快!
在澳洲,ALDI “廉价”超市门口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大排场。
一群保安外加多个工作人员看守,这样的人员配置,只会出现在澳洲商场的大牌奢侈品店门口,比如:LV、Gucci......
虽然还没进门,很多人已经在门口就开始“啪啪拍照”了。
好不容易进门了,也是人挤人。
货架瞬间就能被顾客清空,工作人员也是不停的补货,没闲着。
就连收银交钱也要排半天的队。
所以,这个德国牌子的超市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能让大家如此欲罢不能?价格难道真的很实惠?

呵呵......没觉得?......
众所周知,ALDI是一家综合性超市,除了一般国内零售卖场常见的蔬菜肉蛋、酒水饮料、个人护理等外,还有即时日配类,比如沙拉、盒饭。
最大的卖点,除了进口产品外,让人能产生新鲜感的也包括ALDI 自家产品。
至于价格,争议很大。当时有人觉得价格合适,有人觉得偏贵。
有记者发现,相比国内其他超市的均价,ALDI的部分零售商品价格过高,普通老百姓可不是能天天吃得起的。
就连德国本地人都表示:在德国,ALDI就是平民廉价超市,中国卖的比德国贵。
这位网友真相了......
///
通常来说,很多海外产品到了中国,就会变成“洋货”,价格甚至会莫名其妙被抬高。
可大家还是要擦亮眼睛呀,物品的价值不仅在价格,更在质量和其他功能性,不是越贵就越好,也不是“洋货”就一定好。

-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