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官云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2019年823
迎来“处暑”
它是24节中的第14个节气
吴开春 摄 
处暑,意味着“出暑”
夏天的炎热渐渐消散
此时,白昼时间逐渐缩短
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代表着丰收的秋天
悄悄地来了
古代把处暑分为三候
万宗平 摄
一候鹰乃祭鸟
老鹰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
二候天地始肃
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充满了肃杀之气
“天地始肃不可以赢”
即告诫人们秋天是需要收敛的季节
刘占昆 摄
三候禾乃登
麦到处暑黄
“登”是成熟的意思,指开始秋收
五谷丰登,是最恰切的祝福语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处暑来临,秋意渐浓
正是欣赏美景的好时节
民间素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
一家人出去游玩,迎接秋天
谢师民 摄 
秋天适宜温补
鸭子味甘性凉
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
做法也五花八门
有白切鸭、烤鸭、荷叶鸭等
处暑节气
饮食宜增咸减辛,以养脾胃
多食咸味食物,如海产品等
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葱、蒜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为了应对干燥起来的气候
要多吃新鲜果蔬,如梨、荸荠
它们都有润肺生津之效
也可以多吃莲子、杏仁、蜂蜜、小米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虽然天气渐凉
但要避免过早、过多增添衣物
要让身体适应逐渐降低的温度
提高免疫力
中新社发 卓忠伟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秋季阳气收敛,天气清肃
为顺应自然,应当早睡早起
调整心情,使情绪安定平静
睡一个有质量的午觉
可以有效缓解“秋乏”
室内则切忌闭门干燥
应尽量多开窗,保持空气流动
还可养些绿色植物
盆栽柑橘、吊兰都是不错的选择
庄媛 摄
一场秋雨一场寒
凉爽的秋风令人神清气爽
浮躁的心情逐渐安顿
金黄的落叶铺开一幅别致的画卷
秋日的情思
在文人们的笔尖流淌
刘忠俊 摄
《早秋曲江感怀》
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忽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长江二首》
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武雪峰 摄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垒,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处暑》
吴藕汀
南湖无角小青菱,藕节莲房感废兴。
处暑凉蛩鸣砌下,鹊桥已断更愁增。
乌仁花 摄
处暑时节
当夏天的炎热退去
初秋如约登场
美好的秋日,天高云淡,秋水如镜
自有一番恬淡与惬意
清风拂面而来
沉醉其中格外闲适
望作信 摄
暑去秋来,登高望远
捡起一片落叶
你期待秋天的来临吗?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于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