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妈有话说
今天带来的是公众号【章鱼王的宝贝们】中的文文鱼的文章,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隔代养育,一妈觉得写得非常棒,相信对妈妈们有很大帮助和启发!希望你也喜欢这篇文章!
前几天和几个女朋友聚会,从老公,孩子,一路聊到了家里帮忙带孩子的老人。一群女人就此打开了话匣子……
女友A说
“我女儿摔一跤,我婆婆立马跑过去打地板,说地板坏。我和她说这样不好,会让孩子形成责怪他人的价值观的。她居然找我老公告状,说我不尊重她!”
女友B说
“我妈很宝贝我儿子,可这宝贝太过头了。我儿子拿个勺子要吃饭,她赶紧把勺子抢过来‘宝宝会吃到身上的,来,外婆喂’;我儿子拿个杯子喝牛奶,她就把杯子抢过来‘宝宝会洒出来的,外婆帮你端着’……好像我儿子没长手一样的。”
女友C说
“我公公总是偷偷买垃圾食品给我女儿吃,还教我女儿不要告诉我们。我老公说他,他还赖;明明孩子已经承认确实买了吃了。”
……
这些片段是不是看着很眼熟?家里有老人帮着带孩子的,估计多多少少都碰到过类似的问题吧?
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参与0~3岁孙子女养育的祖辈比例在2002年时是84.6%,而到了2014年,这个比例已达到99.9%!
2016年,一项针对全国10多个省市10000名以上的0~15岁孩子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目前有祖辈帮助养育孩子的家庭比例是61.6%。
隔代养育几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与之密不可分的往往是诸如“溺爱”、“代沟”、“矛盾”等等负面词汇。
尤其是女人们聚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吐槽老公孩子有时可能还带着些许明贬暗褒的意味,但吐槽起老人一般就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了。
当然了,中年妇女们互相吐槽亲妈婆婆的同时,老年妇女们也没拉下互相吐槽女儿媳妇。
这是怎样的一条鄙视链条呐……
那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们该如何减少与老人产生矛盾呢?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小伙伴们的案例分享,我总结出以下两个原则:
1.老人帮你带孩子是情分,不是本分
老人参与教养孩子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占大比例的应该是父母们忙于工作,无法做到24小时stand by照顾孩子。
于是,老人们好不容易把自家孩子拉扯大,毕业、工作、成家、生子,眼看着终于要通关庆祝的时候。新的一轮带孩子又开始了……
从法律上来讲,老人的抚养义务只是针对我们这批“亲生”的,第三代的义务是落在我们自己身上的,其实和老人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从情义上来讲,当种种外界因素导致我们确实无法事事亲为照顾孩子的时候,老人的帮忙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然而,再必要带孩子这件事也不是他们的本分,而是对我们以及对孩子的情分。
所以,家里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的父母们,先要有颗感恩的心。在这个大前提下,后续的诸多矛盾才有可能解决。
简单来说,我们对待老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老人会把带孩子这件事视作情分还是本分。
2.父母应该是教育孩子的主角
父母因为忙碌而让老人来帮忙带孩子,并不代表做父母的就可以安心做甩手掌柜了。
最好的方式,是对家里的成员做合理分工,每个人对自己分工的领域负责,其他人不要过多干预。
以我家为例,双方老人一起参与带孩子,人多力量大的背后也意味着一堆矛盾……在经过漫长的磨合之后,目前我们采取的是这样的分工模式:
公公负责兜兜幼儿园和培训班的接送,我爸妈负责兜兜的日常起居,在这些范围内,非原则性问题,比如吃什么穿什么,我们都不会过多干预,给予老人充分的自由和尊重。
而我和兜兜爸则主要负责兜兜的教育。不单指学业上的,也指性格上的。同样的,我们也和老人们约定好,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干涉。
我们在教育兜兜的时候,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几乎都可以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实在有看不过去的,也是忍到教育完毕后私下和我们沟通。
分工明确,互相尊重,这样可以在源头上减少很多矛盾的产生。
“家庭和谐不是不会产生矛盾,而是产生矛盾后依然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们可以减少矛盾,但终究做不到杜绝矛盾。所以对我们而言,学会正确的“说话方法”,也是和老人相处的必备技能之一。
1.让有血缘的那个去说
自己的父母由自己来沟通,你说一句话肯定比你配偶的十句话管用。如果自己出马还搞不定,可以考虑让第三代直接说那效果更是王者级的。
我那女友C后来是这么解决老人纵容孩子吃垃圾食品这件事的。
既然老人说不通,她就从孩子入手,经常和小姑娘讲些吃垃圾食品的坏处“吃胖啦就不好看啦”“吃胖啦那条小裙子就不能穿啦”……
同时再灌输些吃菜的好处“大力水手吃菠菜有力气”“小白兔吃胡萝卜跳得高”……
小姑娘渐渐听进去了,以至于后来她家公公再提出要给小姑娘买炸鸡吃的时候,小姑娘自己说了“不”。正主都没需求了,老人自然也就不坚持了。
2.挑选适合场合说
对老人提意见,最忌当着外人的面,怕当着孩子、家人的面也不是很合适。人都是要面子的,老人作为长辈,对于面子就更为看重了,被当众一说,很有可能明知有错,还固执地故意“犯错”。
另外,老人特别高兴时也不适合说,会让人扫兴;特别不高兴的时候?我想没人会愿意故意去撞枪口吧。
散步时、睡前等比较平和的场合下,比较适合与老人做说服工作。
女友B家孩子的吃饭问题,在她某次一家人一起吃晚饭的时候崩盘了。
“妈,你能不能别老喂他吃饭啊,都读大班了,早就该会自己吃饭了!”亲妈立马横眉冷目一顿怼“他自己吃弄的到处都是,不还是要我来收拾。我喂他吃得快,省得他自己慢慢吃,饭都冷掉了。再说了,你小时候也是我喂大的,你现在不也会自己吃饭嘛。”
女友B是个急性子的,没控制好脾气直接怼了回去“你那套早就过时了,现在的孩子要培养独立性,你这是在害他!”
急性子的女儿有个急性子的妈,于是老妈当下扔下一句“这孩子我不带了”回家去了。
直到我们聚会那日,老太太还没消气呢。
3.温柔而坚定说
毕竟这是我们的长辈,哪怕心中再多不满,也千万hold住这口怒气,不要把你的不满或者不耐,通过表情或者语气透露出来,更不要对老人使用命令式语气。
要尽可能温柔而坚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并不是为了争什么输赢。
我给女友B提了些建议,要是当时换种说法估计会好很多。硬碰硬是自杀式“袭击”,我们要以柔克刚。
”妈妈,我们家宝宝已经大班了,马上要进小学了。再喂他吃饭真的不太合适,以后进了小学也没人能喂她呀。到时候吃的少了,不是影响她身体嘛。我们一起帮助她,尽快学会自己吃饭吧。”
4.用反面案例来说
有时候一味告诉老人不要如何做,不如直接让他们看到“血淋淋”的反面案例来的效果鲜明。
这个反面案例首先必须是老人熟悉的,可以是你的同龄人,也可以是孩子的同龄人。最狠的,就是直接拿自己,或者老公来说事。
不过切记,只能在婆婆面前说自己不好,在老妈面前说老公不好,否则不就是变相指责老人教孩子没教好嘛。
老人什么都要抢着帮孩子干?对着老妈,你可以这么说“你看我老公,回家就往沙发上一躺,懒得要命,都是我婆婆从小给惯出来的。”
老人纵容孩子看电视玩手机?对着婆婆,你可以这么说“我妈小时候没好好管我,天天看电视看很久,搞得现在要戴眼镜,我可后悔了。”
5.借专家的嘴巴来说
如果自己不方便说,或者说了老人也不听。那这时候我们就要祭出“专家”这张王牌了。
这个专家可以是医生、老师、学者等。他们的形象可比你在老人心目中的形象光辉高大的多了。
“老师说了,幼儿园里要自己穿衣服,脱衣服,叠衣服。别的小朋友都会做了,我们家宝宝还不会呢。”
“医生说了,穿太多容易捂出湿疹来。要给宝宝穿的透气凉爽些。”
老人带孩子总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可以试着换位思考一下,面对自己孩子的种种问题时,我们在生气过后,总会想尽各种办法去帮孩子孩子解决问题,也更愿意积极沟通。
那面对我们的老小孩时,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多些如面对孩子时的耐心和理解呢?
换一种沟通方式,结果可能很不同。
文 / 文文鱼
图片 / 来自网络,侵删
本文转载自:章鱼王的宝贝们
我是一妈,教育学硕士,既是育儿漫画作者,又是婴幼儿规律作息实践者。
【一妞家的事】全宇宙最懂妈妈的育儿漫画。5毛钱绘画功底,画风鬼畜却轻松。
热门文章回顾:
点下”在看“↓↓↓
是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公民应有的素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