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改变个体命运的某种可能性之外,类似UWC这样的录取机会的存在,其实给流动儿童带去更多的是象征性意义。在现实残酷的夹缝中,看到一丝希望,一束超脱于原有宿命的光,一旦抓住,便不会再沉沦下去。
在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英国签证申请中心,一个刚刚拿到学生签的少女在路上又蹦又跳,发出兴奋的喊声。有路人投来困惑的目光,或许还会有人觉得小题大做,不就是能去国外么,何至于激动成这样?
可对于林兰兰而言,这的确是16年人生中最值得尖叫的时刻。考虑到她的背景——父亲在卖菜,母亲在做保姆,自己曾是无权在上海参加高考的流动儿童。如今却能去留学,这种机会,本是连想都不敢想的梦。
贫穷、限制乃至歧视,伴随着中国成千上万流动儿童长大。在连留在城市参加高考都难以做到的情况下,出国读书,更加遥远得如同天边的星与月。
可偏偏有那么几个如林兰兰一般的幸运儿,拿到全额奖学金,前往英国、德国、加拿大、美国、波黑、亚美尼亚,用双脚丈量更广阔的世界。没人知道未来会如何,只是在当下,他们牢牢握紧了那个选项。
拿全奖出国的流动儿童
1999年,河南女孩林兰兰第一次随父母来到上海,她在这里上小学、初中,直到中考前夕,来到那个无比关键的分岔口。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像林兰兰这样的孩子无法留在上海参加高考,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或者回老家念高中,参加老家的高考;或者留在上海入读中专。
事实上,上海是十分鼓励这些流动儿童入读中专的,会给予学费的减免,乃至其他方面的优惠补贴,但一旦走上这条路,中专毕业的林兰兰们唯有通过漫长的路径,由大专升入大学,或者干脆成为一名技术工。
在回老家高考前途未卜的情况下,哪怕是成绩不错的孩子,也只会选择将就。中专毕业,要么结婚生子要么找份体力工作,人生的可能性并不多。
但幸运的是,在公益机构老师的帮助下,林兰兰得知了世界联合学院(UWC)的存在,一扇崭新的大门就此在她面前打开。
林兰兰向UWC递交了申请,成功争取到去北京面试。当然,跟她一起参加面试的,还是那些大城市重点中学或者国际学校的尖子生,“打工子弟”的身份略显尴尬,综合条件也不占优势。
可是林兰兰一往无前的热情让她从众多面试者中脱颖而出。或许面试官们是看到另外一幅图景——这些来自中国最底层的穷孩子,最需要机会。
UWC英国分部录取,50万人民币的全奖,这是林兰兰收到的结果。这个天大的喜讯给了她所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一剂强心针,“孩子可以出国了”,林兰兰的父母这样想着,那是一条父辈从来没有走过的路。
除了改变个体命运的某种可能性之外,类似UWC这样的录取机会的存在,其实给流动儿童带去更多的是象征性意义。在现实残酷的夹缝中,看到一丝希望,一束超脱于原有宿命的光,一旦抓住,便不会再沉沦下去。
可走出国门的幸运儿,也曾在最初的兴奋雀跃之后,迎来一段“至暗岁月”。
性格开朗、大大咧咧的林兰兰在英国UWC读书的第一年,也曾因为文化冲击和社交困难很不开心,经常关起门大哭。
“毁灭性打击”,在UWC亚美尼亚分校念书的17岁的周怡辰这样形容道。第一年,她被那些国际学校出身的精英同学们全方位碾压,要拼尽全力才能拿到合格的分数。她的同学们个个都有一项“很优秀”的特长,他们生来就在为留学、上好学校而准备着。
但即便如此,打工子弟们最独特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是牢牢扎根大地的野草,韧性与生命力超群,无人照看也会猛烈生长。无论是张新月、林兰兰还是周怡辰,都创造过类似的突破——硬逼着自己去学习、去跟上进度、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与外国同学交往…… 被质疑、被嘲笑也不在意。
林兰兰申请到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本硕,两年的预科经历充当了最好的跳板,将她们从“穷孩子”锤炼成“具有国际视野的新一代人才”。
谁都无法否认,这群穷孩子出国留学的过程是不容易的,艰难困苦也远比预想中多。可他们都坚持下来了,并以亲身经历影响着后来者,过去几年,在上海东北角一带成长起来的打工子弟,有10个人拿到奖学金出国。前赴后继的希望涌动在这个群体中。
穷孩子留学,命运改变了吗?
穷孩子留学,命运改变了吗?乍一看,这似乎是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
“1亿流动儿童”中的幸运者的经历又一次论证了教育改变人生的命题,对于许多生而穷困、毫无资源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只是缺少机遇。
然而,这种机会虽然美好,却也有着内在的不稳定性。首先,UWC这样的窗口真的只是针对少数佼佼者;而在海外求学过程中受到任何冲击与变故,这群孩子抵御风险的能力,都比另外一些同龄人要脆弱得多。
所以,他们必须要付出十二万分的努力,才能在人生的每一个转折路口都握紧那条向上攀升的绳索,即便这最终的结果,也只是让他们成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普通人。
曾帮助若干流动儿童申请留学的公益机构创始人张轶超说,这么多年来其实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自己和志愿者们做了这么多,孩子们也付出这么多,到头来,其实也只是让他们成为普通人,做白领工作也好,做体力劳动者也罢,都是社会上平凡的打工者。
但他珍视这种“普通”。张轶超说,就算大多数孩子压根没有出国留学的机遇,就算出国留学也还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命运,但起码他们“成为坏人”的概率变小了。
“无论身在何方,都要记得做个‘珍贵’的普通人”,这是张轶超对有幸走出国门的打工子弟提出的要求。每当站在十字路口,都有信心与胆量去捍卫自己的选择,对苦难永远报以笑容,这也是穷孩子们要从中学到的事。如此,这一切的努力便已足够。
来源:蓝橡树
更多文章推荐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小编微信ID:CanadaTodayMedia
今日加拿大严谨负责的新媒体
微信号:今日加拿大
英文ID:CanadaNewsToday

(长按上面二维码可加入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