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民经略(guominjinglve),作者:凯风
全国共有多少个城市?
据国家统计局官网,2018年内地共有333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包括293个地级市,以及2851个县级行政区划
在这些城市中,TOP100城市可谓佼佼者。
从这些城市的布局,可以看出各地经济发展的实力和均衡程度。
01
百强城市分布:
山东江苏超广东,
四川仅一城入围,四省份为零
近日,21数据新闻实验室汇总整理各地上半年经济数据,得出“2019年上半年城市GDP百强城市区域分布”
备注:港澳台地区暂未纳入统计
来源:21财经APP
这些城市分布于各大省份,成为区域经济的领头羊。
对比这些城市的分布,我们有三个发现:
其一,百强城市聚集于东部沿海,而山东江苏超过了广东。
具体来看,百强城市最多的五个省份:
山东(15个)、江苏(13个)、广东(11个)、浙江(8个)、河南(7个)。
这五个省,恰是GDP规模最大的五个省份,除了河南位于中部之外,其他都处于沿海。这五大省份百强城市合计占比超过一半,体现区域经济的分布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全省所有地市入围,山东仅日照没有入榜,浙江只有衢州丽水舟山三地未入榜,广东河南则有近半城市在榜单之外。
其二,这四省份无一城市入围百强:宁夏、海南、青海、西藏
这一情况在意料之中。这四个省份经济体量过小、人口规模不大,而且区域内缺乏相对强大的领头城市。
以海南为例,2018年海南全省GDP为4832.05亿元,其中GDP最高的海口市仅为1510亿元,体量过小,不足以与内陆城市竞争。
其三,全国有近半省份百强城市不到3个,而经济强省四川更是仅有成都一地入围。
除了海南等四省份之外,还有12省份百强城市不足3个:
陕西(2个)、安徽(2个)、辽宁(2个)、黑龙江(2个)、广西(2个)、贵州(2个)、四川(1个)、吉林(1个)、云南(1个)、山西(1个)、新疆(1个)、甘肃(1个)。
这些省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西南等区域。这些地区经济总量不大,且经济不如沿海发达,区内只有一个或两个经济大城,比较容易理解。
然而,唯一的例外是四川。
今年上半年,四川GDP高达2.05万亿,仅次于粤苏鲁浙豫,超过湖北湖南福建,位居全国第六位。然而,在百强城市里,四川却仅有成都一城入围。
这与其强省会模式有关,也与区域格局有关。
四川省2018年GDP十强城市
来源:川报观察
成都是典型的强省会城市:2018年,成都经济首位度高达37.7%。
当年成都GDP高达1.53万亿,而排名第二位的绵阳仅有2300亿,前者是后者的7倍左右。
02
山东江苏为何压过了广东?
作为全国经济总量最大的三个省份,广东、江苏和山东的争霸赛持续了30年之久。
1980年代,这三地GDP还不相上下。但到了2010年代,三地经济差距越来越明显。2018年,广东江苏双双进入9万亿俱乐部,而山东却在7万亿徘徊,差距越拉越大。
因此,从今年年初开始,“山东急了”就成为媒体热词,“从别人追着跑到追着别人跑”的反思,也成为山东新的时代之问。
不过,广东经济总量虽然遥遥领先,在全国第一的宝座上一坐就是30年之久。但在百强城市的榜单中,广东却不如江苏山东两省。
在GDP百强城市中,山东以15城高居榜首。除了日照之外,全部地市跻身百强。
与山东更进一步的是江苏,江苏以13城屈居次席,但是全国唯一所有地市都入围百强的省份。
相比而言,广东只有11个城市入围,且主要分布于珠三角,粤东西北成为拖累。
这个现象早已有之。在全国百强县排行中,江苏、山东分别占据25席和19席,而广东仅有2个城市入围。
这固然与广东撤县设区、强镇经济的发展模式有关,但粤东西北的缺席,则是不争的事实。
03
粤东西北,何以成了广东的例外?
粤东西北,成了广东的例外?
大湾区可谓群星闪耀。5.6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云集了广深港澳四大国际城市。除港澳之外,内地GDP20强城市中,广深佛莞占据四席。
可以说,无论是城镇化率还是经济发达程度抑或城市群成熟度,大湾区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
不过,粤东西北却呈现出另一种面貌。
据第一财经统计,在广东21个地市中,2018年仅有7个地市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4644元,剩余2/3的地市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背后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广东地理环境所限。珠三角是珠江冲积平原地带,拥有一系列国际港口,历来富夙。而粤东西北多是山区,发展环境天然受限,且劳动力规模也不占优势。
在全球化时代,谁靠近高铁、机场和港口,谁就更靠近国际市场。在中心城市时代,谁拥有更多劳动力人口,谁就能获得更多产业转移机会。
在这一点上,粤东西北虽然地处广东,但区位优势却不如中西部省会突出。
二是珠三角的强势崛起,有历史路径因素,更有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且在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战略中得到强化。以珠三角带动区域发展,以大湾区参与国际竞争,这是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广东出台新文件,提出加快构建形成由珠三角地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粤东和粤西的沿海经济带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三是广东承担了大量国家任务,是财政和养老金转移输出的大省,但粤东西北却无多少国家政策惠及。
所以,不能只看到广东作为经济大省的一面,也要看到广东内部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同样,不能只看到广东整体财力的充沛,也要看到广东为全国所做出的贡献。
如今,粤东西北的发展,同样需要规划、政策甚至财政的直接支持。
04
强省会的尴尬:要中心还是要均衡?
与广东类似的,还有部分中西部省份。
可以说,凡是存在强省会或强城市群的区域,必然存在区域经济格局不均衡的尴尬。
这是2018年主要省会首位度排行:
从这张图上不难发现,省会首位度最小的两个城市:南京和济南,分别对应着百强城市最多的两个省份:江苏和山东
同样,首位度较高的长春、哈尔滨、成都、武汉、西安、兰州,所对应的吉林、黑龙江、四川、湖北、陕西和甘肃,百强城市都不超过3个。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到底是要强省会引领的中心城市?还是要更均衡的城市分布?
在过去,我们倾向于后者。如今,我们更倾向于前者。为什么会这样?
其一,总量上的均衡未必可取。由于地理环境不同、人口规模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天然就存在差距,强行让青海西藏拉到与广东江苏一个水平,既不现实也没意义。
其二,城市竞争进入新阶段,一个省份如果没有强大的中心城市,很难获得发展的主动优势。没有中心城市引领,就难有发展引擎和带头羊,这正是强省会的逻辑所在。
成都、武汉、郑州、西安之所以能在这一轮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城市,与省会的强力崛起不无关系。
其三,城市战略发生重要变化,更呼唤中心城市的崛起。
这其中,一个变化是国家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镇化战略的推出,让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变得更加重要。
另一个变化是沿海产业转移。如果没有一个强力的中心城市,拿什么与其他省份竞争产业?
05
结论
有句话说得好,“用马太效应对抗马太效应,用大城市对抗大城市”
这是中西部省份最好的发展选择。
所以,我们理应辩证看待城市格局的分布。人口向大城市聚集,是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大城市引领区域发展,也是客观经济现实。
必须要明白的是,大城市并非只有虹吸。
当区域中心崛起之后,虹吸效应将会被溢出效应取而代之。这就是从虹吸到反哺,从辐射到溢出的城市发展规律。

凤凰网财经官方微信 ID:finance_ifeng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点在看支持凤财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