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忍心怪你犯了错
是我给你自由过了火”
张信哲一辈子都想不到都想不到
自己的情歌《过火》成了爱国歌曲……
中国留学生和华人走上澳洲街头,挥舞国旗齐唱国歌,硬刚港毒势力后,多国留学生和海外华人群体纷纷加入。
其中最令人感动的一幕,是英国留学生和华人在港毒嚣张的气焰下,挥舞国旗齐聚爱丁堡街头。
面对冥顽不灵的港毒废青,留学生们“被迫营业”唱起《世上只有妈妈好》和张信哲的情歌:
“怎么忍心怪你犯了错,是我给你自由过了火。
与此同时,在世界各地,留学生和爱国华人也纷纷加入到反抗港毒废青的阵营中来。
纽约
17日,纽约当地港毒分子在社交平台发布预告称,他们将在Chinatown孔子大厦前集合游行。
面对港毒如此嚣张的气焰,留学生和华人在自发组织下,举着国旗走上街头,高喊“One China”、“打到卖国贼”,高声齐唱国歌。
(港独份子阵营,图源:纽约情报局)
(华人和留学生阵营,图源:纽约情报局)

多伦多
多伦多的一些港毒分子声称,8月16日-18日,他们将在加拿大的七个城市发起支援香港的反动游行。
多伦多华人得知,港独分子将在旧市政广场聚集,并利用国外对香港真实情况不了解,意图散播不实谣言。
华人和留学生自发走上街头,用和平游行的方式爱国护港,要让加拿大和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
(十来个港毒分子在台阶上喊口号,图源:多伦多生活)
很快,这些废青就被爱国华人和留学生团团围住,现场并没有发生激烈冲突。
据当地媒体报道,当时现场下起了暴雨,港毒废青很快躲到了屋檐下继续喊口号,华人和留学生就在这暴雨中挥舞国旗对着废青高唱国歌。
(下午的多伦多旧市政厅,图源:加拿大超级话题)
旧市政厅门面聚集的华人和留学生不断高呼:
“One China”
“One China”
“One China”
“中国加油”
“中国加油”
“中国加油”
当天下午,加拿大政府联合欧盟也发布紧急声明表明立场:
“支持一个中国,
尊重一国两制。
同时,温哥华爱国华人和留学生也通过City of Vancouver批准拿到游行许可,自发组织反港独示威,站在温哥华市中心高喊:HongKong is Part of China!
在留学生群体高举国旗的簇拥下,温哥华市中心成了一片五星红旗的海洋。
(图源:城市知道温哥华)
“One Country One China”响彻整座城市。
此情此景下的港毒废青,只能戴上口罩躲在角落。
(图源:城市知道温哥华)
现场的人们大声呼喊“Show your face coward”,让废青摘下口罩,以真面目示人。
但同时他们也非常理智,没有挑起任何争端,并不断高喊“We Love HK!We Love China!
巴黎
据法国华人街报消息,8月16日傍晚,一个名为"法港同盟撑前线" 的组织在社交平台上招兵买马,妄图在17日下午18:00-20:00进行游行。
得知此消息的留学生迅速自发组织,17日下午16点多,比港毒预定时间早两个小时,就已经有留学生陆续出现在集会地点。
18点后,前来声援的留学生已经快要占据整个广场,大大小小的五星红旗在现场支起一片红色的海洋。

(图源:华人街报)
在法国长期居住的华人也举着国旗喊着口号,加入到留学生阵营中来。
(图源:华人街报)
港毒废青也数次接近留学生们,出言辱骂或用侮辱性手势挑衅。
(图源:华人街报)
但冲突并没有扩大化。
令人感动的是,现场还有两位法国当地人,举着中国国旗静静地站在留学生队伍后面,默默支持着他们。
(图源:华人街报)
还有两位中国青年,一位自信地高喊着“香港是中国的”的女生,和一位在雨中挺直腰板举着国旗的男生。
柏林
当地时间17日,在德留学生和爱国华人华侨自发聚集在柏林勃兰登堡门前,合唱国歌,现场高呼“We love Hong Kong ”、“We love China”
(图源:央视新闻)
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受到西方势力阻挠,一位留学生挺身而出站在高举反动旗帜的人前面,站在水里高举国旗。
11年后的今天,在四处猖獗的港毒势力面前,万千留学生再次举起了象征国家尊严的五星红旗。
他们不畏烈日暴晒,就算大雨淋湿自己也要护住国旗;
他们不畏反动势力的侮辱和挑衅,也不会挑起事端,在关键时刻给祖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面对顽固不化的港毒废青,他们自发组成“留学生合唱团”,《国歌》、《歌唱祖国》、《世上只有妈妈好》...
还有“怎么忍心怪你犯了错,是我给你自由过了火”...
面对同胞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他们仍然心怀希望,希望能用歌声和爱感召他们迷途知返回头是岸。
面对废青对国家底线的一次次挑战,他们也毫不犹豫选择挺身而出,捍卫祖国尊严。
如果有人要问,什么是爱国?
留学生爱不爱国?
那我告诉你,这就是留学生,这,就是爱国。
和大陆的留学生们自发组成的活动相对比的,港毒的头目在煽动学生们罢课之后,自己却跑到美国去上学去了。
无耻二字,是怎么写的?
回复“跑了”给你看看这些跳梁小丑的故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