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豆瓣 @玛妮的自我修养
首发公号:玛妮的自我修养丨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宿命。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得知生命只剩下六个月,你会作何感想?
这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一个文学教授正在面临的难题。
当这个一向风度翩翩,充满浪漫气质的男人,在得知自己肺癌晚期的病情后,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度过余生?
今天给大家安利这部电影,告诉你答案——

教授

The Professor 

导演: 韦恩·罗伯茨
编剧: 韦恩·罗伯茨
主演: 约翰尼·德普 / 佐伊·达奇 / 罗丝玛丽·德薇特

上映日期: 2019-05-17(美国)
片长: 90分钟

这是男神约翰尼·德普主演的一部R级新片。
德普的大名,相信每个影迷都不会陌生。
美国畅销杂志《People》曾把德普评选为“全球最性感男人”
不仅如此,在各种“好莱坞最帅男星”的评选榜单中,德普始终占据一席。
除了颜值惊人,德普在不同的电影中,对角色的塑造能力同样有目共睹。
《剪刀手爱德华》《加勒比海盗》《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爱丽丝梦游仙境》……
“千人千面”这个词,用在他身上毫不过分。
让人遗憾的是,已经年逾五旬的德普,自杰克船长之后就鲜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去年在《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中亮相,饰演反派的他也并未引起太大水花。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教授》,可以是德普作为主角,在近几年口碑最好的作品。

在片中,他饰演了一个外表浑浑噩噩、内心却清高脱俗的大学文学系教授——理查德。
影片一开始,理查德被医生宣判死刑:
肺癌晚期的他若不接受治疗,最多只能活六个月。 
对任何一个中年鼎盛的男人来说,死亡都是一道晴天霹雳,理查德也不例外。
刚刚收到“死亡通知单“的时候,他极度抗拒和排斥,不甘心不愿意,一时间难以接受。 
但在经历挣扎颓废、自暴自弃的过程之后,理查德突然“想开了”。
他一改往日知识分子的精英形象,怼天怼地怼空气,随时准备问候对方老母亲。 
可日子还得过下去,理查德在狂躁过后也渐渐冷静下来。
在这个最危难的时刻,他首先想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妻子和女儿。
于是,他想在餐桌上宣布自己不幸的消息。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妻子和女儿竟然抢先一步爆了猛料——
女儿出柜,妻子出轨。
更讽刺的是,妻子的出轨对象竟然是自己的顶头上司。 
两颗原子弹毫无预兆地同时引爆,强大的引力波把理查德震得哑口无言,生生把他准备宣布的死讯憋了回去。
毫无疑问,理查德憋出了内伤。
在操蛋的生活面前,是时候认真想想余生怎么活了。
理查德左思右想,反正只有几个月,又能差到哪去呢,可劲儿“作”吧!
但,教授毕竟是教授。
就算是“放飞自我”,理查德首先想到的还是“带孩子们一起玩儿”。
他在自己的文学课堂来了一场天翻地覆的改革——
理查德赶走了课堂上对文学不感兴趣的人,让留下的孩子们以老师的身份站上讲台,向全班同学推荐一本书。
学生们不出意外地走了一大批,只留下了几个人。
但理查德没有带他们干正事儿,而是公开翘课,酗酒三日,甚至嬉皮笑脸地向学生们讨要毒品。 
理查德这番惊人举动,成功吓跑了本就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但也留下了欣赏这份真性情的学生们。
在他们眼里,理查德与众不同,是有勇气做自己的人。
而理查德也真正开始了他的第一节课,他告诉这群孩子:
论是什么年纪,都要明白自己为何活着,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活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查德的“课改”也越来越“过分”。
他甚至带着孩子们逃离教室在草坪上侃大山,天南地北地聊人生和理想。
他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热爱思考的人
不要选择平庸,生命就是一段鸟鸣,要活得精彩而深刻。 
经过这些思想碰撞的时刻,孩子们才逐渐明白理查德所谓的“人生规划”到底指什么:
一定要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二十五岁死,七十五岁埋”的人生没有意义。 
说起来,很多电影里都表达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命最真实的状态就是成为自己”等观点。
在经典教育电影《死亡诗社》里,男主角基廷老师也曾告诉孩子们要“活在当下,及时行乐,以免走到生命的尽头,才发现自己从未真正活过”。 
于是,他带着孩子们向权威甚至世界发出挑战和质疑。
鼓励孩子们寻找更新的世界,用一颗英雄般的心,去拼搏,去探索,去发现,去拥抱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永不屈服。 
同样是文学老师,《教授》的表达则更加简单粗暴——
理查德的观点是,喜欢就学习,不喜欢就别呆在教室浪费时间。
哪有什么努力不努力,学习也不过是一种体验和选择。
真正的学习何必拘泥于形式,思想的碰撞才最重要。 
不论是基廷老师还是理查德教授,他们的教育理念都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光芒:
老师应该是盗火者,用真理和知识的火种去点燃孩子们的生命。
好的教育是一颗心靠近另一颗心,一个灵魂碰撞另一个灵魂,
而好的老师则会在学生心中播下一颗种子,悉心浇灌,静待发芽成长,引领他们找到自己的声音。
正常人的逻辑是先有人生,后有生死。
可理查德的逻辑却是生死在前,人生在后。
这种思考逻辑,对将死之人而言未免有些残忍,但也提供了一个审视自我的完美契机。
理查德用他的哲思和行动力,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活在当下,及时行乐”。
他把孩子们带到酒吧,敞开心扉,告诉他们要不停地思考:
除了活着,我们还剩下什么?
人终有一死,生活之所以被称为生活,就在一个“活”字,活出精彩,才是最重要的。
“作”够了,折腾完了,理查德开始重新审读自己的人生。
只有把死亡视作最亲密的伙伴,才能挤出那一秒的时间,来感激仅剩的一小段生命时光。
他与老友告别,感激妻子这个最值得敬佩的对手,感激生命中的各种机遇与挑战,感激遇见的每一个人,让他成为了自己。
告别是一件很难的事。活出自我,更需要莫大的勇气。
真正的成熟在于一个人能够默默忍受多大的苦难,而不是随口说出的几句鸡汤。
不能只有我一个人「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