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前,盛夏的俄罗斯世界杯时,我曾在伏尔加格勒做了当地人家两晚免费的沙发客在与主人家就俄罗斯文学、音乐、电影做了一番简单谈论后,因被希望推荐一些中国的当代文化作品而陷入尴尬后,我写了一篇反思我们在世界上究竟有没有文化影响力的专栏稿件——《俄罗斯人问:除了满场广告,你能告诉我一部中国小说吗?》,并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网友的讨论和思考。
最近,马不停蹄的贪玩脚步,将我带到同样是近邻却又显得极为陌生的中亚地区。那么俄罗斯老百姓毫无了解的中国(当代)文化,在这些个斯坦国会稍微有些影响吗?
一天,我需要从吉尔吉斯斯坦东部城镇科奇科尔(Kochkor),招手搭顺风车去往中部农业村落Kyzart。这是一个交通路网建设还极其落后的国度,因为山高谷深,横穿中西部的“干道”经常只能在夏季通行,且几乎没有班车。
等了半小时,有辆私家车停下来了,后排座的19岁姑娘Bktva竟能说还算流利的中文,并且恰巧,她和姐姐、姐夫一道,要回的家乡,就是那个不小的村落Kyzart。
在Whatsapp霸占近乎所有智能手机即时通讯App的中亚,因为学习中文需要,Bktva成了极少数拥有微信的斯坦人彼此加了好友后,我在姑娘朋友圈里看到她贴出《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她》的歌词,并自己留言反复分析并表达对这首情歌的热爱——当然,她并不知道原曲来自巴拿马。

Kyzart村子,也有学习中文的年轻女生
这当然只是一个极其个别的案例,少女Bktva在首都比什凯克的孔子学院学了两年中文,或许是学习需要,听了一些自己也很入迷的中文流行歌,正如我们学英语那阵,也会找一堆“经典英文情歌”来反反复复地听甚至卡拉OK。更多的吉尔吉斯斯坦百姓并不了解任何中国文化。
第二天我从村里雇了一个马夫兼向导,骑马去往绝美又与世隔绝的宋湖。除了左、右、向前、停下等策马必用词汇外,马夫Karma基本不会其他英文,为了打破艰辛长路上的沉默,他除了用手机反复播放詹姆斯·拉斯特的轻音乐,并教我背诵几句可兰经外,就只能一遍遍重复着那三个功夫巨星的名字——Bruce Lee(李小龙)、Jackie Chen(成龙)、Jet Li(李连杰)
这是三个早已让人耳朵起茧的名字,当你在第三世界国家被孩子们或无业青年们团团围住时,他们总是一遍比划着蛇拳、一边哇哇叫喊着,跟你不断说着“三星”名字。很早之前,我早就担忧,成龙和李连杰都上年纪了,不能再在银幕上疯狂耍帅,他们之后,华语电影世界里还能有哪个让外国人不断念叨的名字呢?

马夫就只知道几个华人功夫巨星的名字
再有一天,在翻山越岭的长途共享出租上,或许是让我感到乡愁,司机播放起存好在手机里的中文歌。一共两首,其一正是成龙的《国家》,演唱前说了一堆“有国才有家”“要爱自己国家”的鼓舞句子,并跟着有当地翻译重复,后来一查,是他出席2017年阿斯塔纳世博会时候的实况录音,那是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邻居国家哈萨克斯坦。另一首,是迪玛希全程飙高音能把猫叫成刺猬的《秋意浓》,中亚斯坦人民都知道这个年轻的哈萨克偶像在中国很红。
在宋湖湖畔的蒙古包里,趁着会英语的主人家女儿在,马夫Karma还总要跟我提一个完全没听过的名字,大概是说,“中国人,你们的英雄,被我们伟大的玛纳斯杀了”。俄国影响下的斯拉夫国家和中亚地区,都把中国叫做Khitan(契丹)那么问题来了,在柯尔克孜族(吉尔吉斯的中国民族译名)史诗《玛纳斯》中,究竟有没有被玛纳斯灭了的契丹领袖?
流行文化之外,至少在与吉尔吉斯旅业相关的早餐领域里,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的饮食文化也全无渗透这是因为在中亚的西方游客远远多于东亚三国人,而主要的住宿接待又集中于旅业合作客栈,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所有客栈虽然都包早餐,但全是面包、咖啡、芝士、黄瓜番茄沙拉和煎蛋的纯简单欧式,而大多数欧美人并不喜欢和我们相差不远的拉面、抓饭等斯坦式食物,客栈餐桌上也就压根不会本土化。
不过,正如一带一路才刚刚开始,我渐渐发现,作为邻居的吉尔吉斯斯坦,也开始潜移默化的受着我们影响,并迟早会接受并喜欢中国文化。这偏偏得益于经常引起我们不满和抱怨的外国留学生优惠政策。
回村中家里的19岁女孩Bktva,中文已经考过某个级别,能完成远超基本信息的日常交流,秋季开学后,她会先去乌鲁木齐再去上海,其学费和生活费完全由求学地政府承担,自己只需支付签证和交通费用。
紧接着,在小城纳伦碰到的另一位少女Aizhan,是趁着假期在旅行社打工挣钱,她英语已经极其熟练,但中文半句不会却要接着到成都上学,刚开始的旅费、学费和生活费都全自理,一年后如果汉语考级过关,则将免除学费,并进一步视水平,由校方决定是给全部还是一半的生活费。
显而易见,我们正在以这种极其慷慨的方式,最大可能的输出着汉语文化,搞不准又有更多年轻中亚女孩喜欢上中文经典流行歌呢。
虽然旅程中碰到过喜欢邓丽君日的中亚女孩、情迷张信哲的比利时小伙,但他们都实在算是“一小撮”。3年前,油管上热传过一个“老外看蔡依林MV”的视频,其中几个还是认真学过中文的美国人,却纷纷表示,“像是我们小时候听的流行舞曲”、“在中国上学时尝鲜听过点华语流行歌”。当然,除了《江南Style》这样突出的异数和一些热门西语舞曲,其他非英语流行曲,要想不靠粉丝刷屏而在美国真正霸榜,几乎是不可能的。
生活和工作在中国的美国评论家Michael C. Hilliard,曾在英语世界的知乎(Quara)上回答过“有没有在西方流行的中文歌”这个问题,答案很直接,“如果就主流美国文化而言,很抱歉,根本没有”,尤其与擅长流行文化输出和营销的韩国相比,“韩国人在北美音乐市场上,做得比中国人成功太多了”
换在英语文化影响力之外的中亚这些斯坦国呢?吉尔吉斯斯坦之前,在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停留时,看到街头贴有K-Pop演出海报,三支来自韩国的偶像团体。微博上的粉丝也注意到了,并感慨,“我们喜欢的K-Pop影响力实在太大了,到深入到那么边远的地区。
我相信他们中很多人并不了解阿拉木图复杂的民族构成,从苏维埃政权建立直至二战之后,有大量的半岛人士被从远东和中国送到了这儿,从此生活下去。因此除了韩流强大的影响力之外,他们的后代着迷于自己民族的年轻偶像,看起来再正常不过。

最靠近中国的大一些城镇卡拉科尔,有着热闹的牲畜集市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