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致力于好文精选、精读。欢迎关注
为香港的近邻,以及在香港电视陪伴下成长的一代,我们对香港很熟悉。
现在,这个熟悉的身影正在离我们远去,以各种活动聚会方式霸屏的新生代正在迫不及待的表达他们的诉求。七十二家房客鬼马双星妙手仁心律政先锋这些曾经描写香港人刻苦耐劳、勤奋拼搏、开拓进取、灵活应变、精英理性的标签,可能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香港年轻人。
甚至他们和金庸、黄霑、张国荣、曾荫权、邵逸夫、霍英东这些我们熟悉的香港人也格格不入。
比如,在7月20日主持「反暴力、撑警队、护法治、保安宁」——守护香港大会的陈百祥, 70年代从六台制衣机做起,到开设三家制衣厂,身价过千万。后来制衣厂轰然倒闭,留下几百万件衣服和一身巨债。陈百祥一个人拉着衣服去中东和海盗交易,让海盗给他卖衣服,每卖一件衣服,海盗提成一美元,三四年才全部卖完。
回到香港后,陈百祥一无所有,又从不起眼的角色做起。如果不是被挖掘进入主持界,至今可能还是被周星驰以扒皮灌水银为名、吓得屁滚尿流的大清御前侍卫总管多隆,以及被「剥光猪」作画冲抵赌债的明朝「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
打不死的小强。
而当天大会的另一个主持人——「肥妈」玛利亚同样是香港的草根一族。
对于1954年在澳门出生的葡萄牙裔人“肥妈”玛利亚来说,香港虽然不是生于斯的地方,但她一生深深参与其中。从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头十年,「肥妈」一共出演上百部电影角色,无一例外是草根角色,比如《开心巨无霸》《女子监狱》《老虎出更2》,而其中最为人传唱的,是她演唱的《监狱风云》主题曲《友谊之光》
人生于世上有几个知己
多少友谊能长存
今日别离共你双双两握手
友谊常在你我心里
这首歌的特别之处有两个。一是草根义气特别重,本想好好过安静日子的阿正和阿耀被不守规则的恶霸凌辱,最后奋起抗争;二是和一般歌曲大约在三分之一时间到达高潮不同,「肥妈」豪气干云的从第一句就把听众带进高潮,眼前浮现出周润发和狱友在乐声中跳舞、以及梁家辉出狱时狱友的送别祝福的温馨场面。
肥妈当天对着31万支持者说:「香港以前不是这样的……我们都老了,而你们将来还要在香港生活、生儿育女。年轻人不要把东方之珠打烂啊。」
草根精神,曾经是香港的自豪,也是激励我们的榜样。
01.沧海一声笑——黄霑
《狮子山下》这首歌被誉为香港“港歌”,它写出了上世纪70年代香港草根阶层的努力与挣扎,他们在狮子山下繁衍生息、交错融合的工人、富豪、明星,以及那些厂房、电影、屋邨,共同记录了香港工业经济缩影。
其作者是黄霑,祖籍广州的南漂。8岁时随父母搬到香港。本以为只是在香港暂避风头的一家人,却和绝大多数逃港者一样,成为香港辉煌的见证者。
当时黄霑一家住在深水埗木屋。
1950年,港英政府在香港的管治危机重重,随着难民的涌入,人口膨胀、失业高企,民生问题极度窘迫。民众只能依靠自己建木屋居住,深水埗一带一度充斥漫山遍野木屋,居住超过5万人。但火灾也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黄霑在那里度过了自己10岁以前的童年。
的香港的贫民区被称作“下流社会”,5分钱的“油炸鬼”(油条),坐公交一个分段才1角钱,一盅“青豆牛肉饭”4角钱。1956年那一年,小黄霑用攒了半年的“五块半”港币买了一把“乐风”口琴。为将来的音乐之路奠定启蒙的基础。
纵然有着香港大学中文系毕业生的光环,因为华人不受待见,1963年刚毕业的黄霑也只能从中学老师做起,后跳槽进入烟草公司和广告公司从事销售和广告业务。
「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正是从事广告业时期黄霑的代表作,直到今天还有地方在播放此广告。
直到1967年,机缘巧合之下黄霑为邓丽君做了一首《忘记他》,正式开启了他粤语乐坛的教父之路。发生在那一年的另一件大事是「六七暴动」,死伤接近1000人,这是香港社会发展的分水岭,间接促使当时的殖民政府改善施政。
成名后的黄霑并不是一帆风顺。1990年,黄霑与第二任妻子分手之后,连住处都没有,常寄人篱下,加上投资电影失败,300万的投资亏了上千万,他只好在TVB(无线电视台)拼命接写剧本,但主持《城市追击》每集才万多元,过得十分辛苦。此时黄霑又回到彻头彻尾的草根阶级。
磨难也成就了黄霑,后来像《男儿当自强》、《沧海一声笑》这样的作品,一般人写出一首都足够传世了,黄霑一人独占了二三十首垂史之作,其中就包括《我的中国心》。
1982年日本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公然篡改侵华历史,激起了黄霑的极大愤慨,于是他和王福龄共同创作了《我的中国心》,捧红了张明敏,也唱火了大江南北、经久不衰。
其实香港人并不缺乏爱国心。
但是黄霑在去世前也曾落寞地说:「也许香港音乐气数尽了,年轻人十几岁就去追星,有什么眼光去看歌词好不好?只知道长相好!」
正如今天的香港青年既听不懂音乐,也看不懂历史。忘记在1980年以前,香港没有一位华人议员,在1991年以前,香港立法会从来不是直选产生,并且只是作为港督的咨询机构存在,而在1997年以前,港府的最高行政长官来自于英国女皇的任命,管理香港的依据是《英皇制诰》。
缺乏信仰的一代,最后分不出美丑,看不清正邪。
02.我会打好呢份工—— 曾荫权
如果说黄霑祖上风光,父辈落魄,但是凭借努力承袭才华终成大师,那么曾荫权则是典型的草根逆袭代表。
比黄霑晚三年出生的曾荫权,是广东佛山南海人。1964年在华仁书院预科毕业后为了维持家计辍学谋生,从西药推销员做起,勤勤恳恳做了两年医药推销后,他怀着香港人当时最崇高的梦想,和黄霑一样考取了港府公务员。
那一年,恰好也是1967年。
曾荫权的第一个职位是二级行政主任,负责在市政局处理牌照事务。初进官场收入不高,曾荫权和妻子租住在上环西摩道一个六百尺单位(70平方米),依靠微薄的薪资养家糊口,每天粗茶淡饭,生活极其简朴。
曾荫权知道学历是自己的短板,他从一个端茶倒水的低级公务员做起,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自学,后来的财政司司长英国人夏鼎基终于在人才堆中发现了这个不起眼的小个子高中毕业生,选派他代表香港派驻亚洲银行马尼拉办事处,研究菲律宾和孟加拉的铁路发展计划。后又推荐他前往哈佛大学进修公共行政管理硕士。曾荫权不鄙出身,把握命运的机会,于1995年接替麦高乐出任港英政府第一任华人财政司司长。
和所有前任都不同,曾荫权出任财政司后,一直坚持做三件事:
一是打煲呔(领带结,不是领带),因为煲呔价格便宜,用的布料少,还不容易脏;
二是走街串巷收集民意,和街坊聊天唠嗑听取对财政预算的意见和期待。比如就应否削减综援金增幅、兴建迪士尼乐园、将政府全资拥有的地铁公司推动上市等问题广泛征询市民意见;
三是财政预算案极接地气,一改前任的冗长和官僚作风,用香港人听得懂的俗人俗语写高大上的预算案。比如1996年第一份财政预算案主题是“拓展经济、改善民生”,被市民和立法会赞誉为“既有盈余又能温和的预算计划。”获得52票支持2票反对,成为史上得到最多选票支持的预算案;
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对香港全体市民和曾荫权都是难过的年关,他提出了“利民纾困,自强不息”的预算主题,强调要维持香港长久以来辛苦建立的优势,包括积极不干预、保持丰厚储备及币值稳定等,政府绝不可患上“近视症”,也不能将纳税人的血汗钱换取一时掌声。为稳定市场情绪注入信心。
1999年主题是“强本节用、共创新猷”。源于荀子《天论》的“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曾荫权在向立法会说明时特别引用了母亲的教诲:“家有三千,日用二钱;全无生计,用得几年?”当年财政预算获得50比5的高票率通过。
而到了2000年和2001年,财政预算主题分别是“增值创富、节流裕民”“秉要执本,常勤精进”。后者获得了前朱总里的高度赞赏。
此后,曾荫权于2002年获颁大紫荆勋章,升任政务司司长,以及2005年成为特区行政长官并连任。成为香港草根通过自身努力攀升至人生巅峰的典范。
03.臀结就是力量——麦兜
第三位代表香港的草根,是麦兜。
麦子,名兜,字仲肥,籍贯香港。
麦兜这个卡通形象诞生于1995年,是两位香港人的原创。
麦兜和妈妈麦太太,在香港一个叫大角咀的地方过着并不富裕却很快乐的生活。从麦兜带着妈妈的期望来到世界那一刻开始,他的脑海中一直飘满七彩幻想的泡泡。那个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白的童年的马尔代夫,那个充满诱惑的圣诞火鸡的浓香,还有那个关于“抢包山”的奥运金牌梦想,让麦兜平凡着他的平凡,却幸福着他的幸福。麦兜,和春田花花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一起,陪着一代香港人在平凡的爱的呵护下慢慢长大。
麦兜的故事里充斥着很多草根阶层的个性刻画,比如当幼稚园里的小朋友整齐地唱着校歌,似懂非懂听着校长用夹杂着潮州话的粤语,絮絮叨叨地叫大家交学费,后来校长随大流开了很多“两文三语多元智能学习”班,转身就到楼下的烧腊店开铺帮补支出,无不折射香港人坚韧顽强、随遇而安的品质。
其实,回归后的香港人有两种心态:一是移民;二是留下,让这里变得更好。作者通过麦兜鼓励香港人留下建设家园,很符合同舟共济的香港精神,而麦兜的故事也肯定受到黄霑《狮子山下》的影响,坚信努力奋斗就有好结果。但后来经历了金融风暴,香港人开始反思要客观面对现实世界,于是就有了麦兜精神。
麦兜精神和狮子山精神,都是香港草根奋斗的凝聚。
香港人在小处是实用主义,在大处是理想主义。无论内地还是香港底层的人、大家都生机勃勃,都努力生活。
04.口罩情结
可惜,这些情怀,随着香港人爱戴口罩,发生了变化。
香港人对口罩是有特殊情结的,以前我们去香港,就能看到不少在马路上行色匆匆的香港人带着大口罩,除了两只眼睛,恨不得把整个脑袋罩起来。如果是在2015年前,我们会说香港人真文明,讲卫生,既为了不把病菌传播给别人,因为地铁非常拥挤,又为了保护自己不受感染,哪怕打喷嚏都是极有克制的。
在我的印象里,香港人戴口罩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2003年非典期间养成的习惯,二是公众人物为了躲避媒体的拍摄而行事低调,香港的狗仔队真的非常厉害,不仅耐力超强,而且拍摄手段极多,让人防不胜防;三是追求个性的体现,就像80年代末,有一则香港公益广告,一个人为了耍酷在公众场合吸烟,结果不仅小孩子对他嗤之以鼻,还让女朋友也甩头而去,最后提炼出一句经典广告词「有型定无型,唔系一支烟决定」。后来,年轻人觉得戴口罩挺有型的,便一时流行开来。
但是,今天的香港人戴口罩,却为社会带来了大麻烦。连同自己的嘴脸隐匿在口罩之中的,还有逃避罪责的意图。于是我们看到大批的闹事青年,都用口罩捂得严严实实,然后肆无忌惮的冲击、打砸甚至伤害他人。口罩已然成为违法犯罪的护身符,成为监控系统捕捉不到的隐身衣,成为法律不可侵入的屏障。
真有那么神奇的功效吗?
我看过曾荫权特首带上口罩,双手被拷,坐在轮椅上被警察推出来的照片,那张反差极为强烈的照片,让人想起“煲呔曾”永远以精神、干练、专业形象示人的光辉,那张照片配发的新闻,是曾荫权的妹妹在媒体面前乞求“请给我们留下一点尊严好不好?”当时真是眼泪都掉下来。
在法律面前,口罩保护不了一名特首的隐私。
同是在法律面前,口罩却保护了一大群匪徒的猖狂。
这就是香港今天的问题所在。
——戴上口罩,丢掉奋斗,上街战斗。
05.香港精神已老,但没死
戴口罩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父辈的草根精神能改变自己和香港的命运,而是急于用革命精神解构香港,建设自己的乌托邦。
在7月20日的撑香港警察中,7月21日夜晚的元朗冲突中,还有这几天来在地铁、在闹市、在学校的争执中,我看到了很多老人面孔。这些人支撑起香港的辉煌30年,当闻鸡起筷的麦兜变成了戴口罩的黑衣少年时,当挥舞黑油漆瓶和黄绸带作为团队标记冲向立法会时,你们打碎的是“我会打好呢份工”的香港草根精神。
戴口罩的年轻人没有接过接力棒,却抡起了铁马扎。
当你们名为自由和父辈们反目成仇的时候,何曾想过自己也有老去的一天?
当你们破坏无度,何曾想起港人身份到底让你们在海外蒙羞,还是获得更多的安全和自豪?
当你们老去的时候,依然改变不了蜗居命运,今天的泄愤不能换来自己孩子的未来,意义又何在?
当唱响「沧海一声笑」、「我的中国心」时,我们的心是共同澎湃,那是没有隔阂的共鸣。当看到麦兜说出「大难不死,必有锅粥」、「肉不啄、不成饼」时,那也是我们共同的会心大笑。你们夺走了我们对香港精神的共同回忆。
香港精神正在老去,你们用什么来接班?
06.让法律做它该做的事情
法治精神,就是居中持正、不偏不倚,既不减损公民该有的权利,也不增加个人不当的负担。
如果因为害怕被指责而“柔性执法”,这也不是法治。
未经批准聚集是不是违法?过程中阻碍交通是不是违法?妨碍地铁正常运行是不是违法?冲击和伤人是不是违法?为了做违法之事而戴口罩,本身也是违法!
如果上述都算违法,那就让法律和法律部门做该做的事情好了。
元朗居民藤条教子、撑警行动、校园争辩,这些行为应该得到支持。只有让敢于发声的人有依靠,才能更多的人敢于发声,才能凝聚社会的共识,才能依靠港人的力量找回属于香港的精神。
柔性执法并不是中立,而是偏帮。
臀结就是力量。我们可以慢慢向前走,但绝对不能后退。永远不要后退,退到最后是无路可退——麦兜。
 问题:如何发展?如何应对?
【特 别 推 荐】
来自千年药都亳州的独家配方
罗汉果+淡竹叶,更有奇效。
坚持每天喝一杯
助你排出沉积10年的烟毒!
坚持饮用一段时间
肺轻松了 喘气通透了 咳嗽也减轻了
连嘴里都不再泛烟油味道了 
明显感觉到肺里沉积物被逐渐清除
欲加入《英杰读库粉丝群》的朋友,
请扫描管理员微信二维码
欢迎扫码关注姊妹号《英杰读库》
(各种合作,请联系微信:arscience)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