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全景视觉
为什么我会对别人的愚蠢感到不耐烦?
知友:Chris Chan(100+ 赞同,华南师范大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这个问题看起来是在问对于「愚蠢」的态度,但其实问的是「为什么人们会感到不耐烦」。
因为一个对于别人的愚蠢容易感到不耐烦甚至是愤怒的人,很大可能也会在各种方面表现得缺乏耐心。
对于吵闹的孩子感到不耐烦;
性急的人对做事慢吞吞的人感到不耐烦;
学习或是工作时对于外界的干扰感到不耐烦;
The list will go on and on.
我们也会发现,生活中有些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耐心,比如我读研时我的导师在面对我们愚蠢的提问的时候从来没有过不耐烦。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有些人很有耐心,有些人却很容易感到不耐烦呢?
这其实可以有两个角度来进行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这是「延迟满足能力(Delay of gratification)」的体现,延迟满足能力简单来说就是等待奖赏的能力,延迟满足能力强的人更愿意等待奖赏,反之更不愿意等待奖赏。
但是耐心对待别人的愚蠢怎么就是在等待奖赏了?
太长不看版:
因为当你耐心解决别人的愚蠢问题或者行为之后,这时候你的大脑就得到了奖赏系统发来的信号:我解决了问题或者是受到了别人表达的感谢或崇拜!好满足好开心!
而如果你此时表现得不耐烦,这个时候大脑不仅没有得到奖赏,还感受到了消极情绪,以致于你甚至感到了愤怒:还不明白吗兄弟?真是愚子不可教也!
因此,延迟满足能力强的人倾向于耐心,延迟满足能力弱的人倾向于不耐烦。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The marshmallow test)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做了一系列的研究,让一群四岁半的孩子分别呆在房间里,面前都放着他们喜欢的零食(曲奇、棉花糖等等),他们有两个选择,现在吃掉这个零食,那样你就只有这么一个零食可吃,但是等研究者回来再吃,你就可以吃两个零食。
能够等到研究者回来再吃的孩子就是延迟满足能力较强的人,而且后续的跟踪研究发现延迟满足能力强的人在以后的人生中会更加成功(Mischel et al., 1966)。
延迟满足意味着为了获得更大的奖赏,意味着你需要保持耐心(being patient)或者是进行自我控制(self-control)。
现代认知心理学里面有很多研究者认为人类的行为机制是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的过程,也就是说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都是遵循寻求回报最大化的原则的,这个时候人们往往就会面临一个两难问题:付出更少的自我控制,获得更小的短期回报 VS 付出更多的自我控制,获得更大的长期回报。
用这个问题作为例子,就可以把这个问题量化成以下的情况:
假设在实验中现在吃掉棉花糖,你获得的奖赏为 1 个单位,而等待之后再吃获得的奖赏为 2 个单位,以此类比,因此当你在面对别人愚蠢的行为时,你面临着两种选择:不耐烦后放弃解决问题获得奖赏为 0 个单位(可能有些人获得的是 -1 个单位,亦即感到消极情绪,如愤怒),耐心解决问题获得奖赏为 1 个单位。
进一步我们结合延迟满足能力的差异,就可以进一步来解释这两种情况:
延迟满足能力越强,保持耐心解决问题(获得 1 单位奖赏)的概率也就越大;
延迟满足能力越差,不耐烦放弃解决(获得 0 单位奖赏)的概率也就越大。
补充:不过后续也有研究推翻了这个研究,认为孩子的成功更大程度是来源于原生家庭的环境(Witts et al., 2018)
第二种解释是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即行为选择理论(Behavioral decision theory),这个理论认为人们在做决策时候是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他们往往只会去寻求令自己满意的方案,而不是最佳方案。
而在这个理论中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函数,即时间贴现函数(Temporal discounting function),即人们会去折算时间成本和对应获取延迟奖赏的价值,如果认为时间成本不值得就选择当前的小奖赏或者是无奖赏,如果认为时间成本值得,就寻求延迟的更大的奖赏(Frederick et al.2002)。
在面对别人的愚蠢问题或行为的时候,其实很多人理性上都明白,最佳方案是耐心解决问题,但他们会自动进行分析,去判断时间成本与对应的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奖赏匹不匹配,如果判结果是不匹配,就转而变得不耐烦放弃解决问题,宁愿去承受无奖赏的后果,也不愿意付出时间和自我控制。
因此当你不愿意耐心面对别人的愚蠢的时候,可能有两种原因:
一是你自己延迟满足能力比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足;
二是你内心认为这个人或者是这个问题不值得你耐心解释。
参考文献
Mischel, W. (1966). Theory and research on the antecedents of self-imposed delay of reward.Progress in experimental personality research,3, 85-132.
Watts, T. W., Duncan, G. J., & Quan, H. (2018). Revisiting the marshmallow test: A conceptual replication investigating links between early delay of gratification and later outcomes.Psychological science,29(7), 1159-1177.
Frederick, S., Loewenstein, G., & O'donoghue, T. (2002). Time discounting and time preference: A critical review.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40(2), 351-401.
戳「阅读原文」解锁剩下的 1,294 个回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