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机构认为,那些具备高科技含量的企业上市后表现更值得期待。同时,科创板企业的发行市盈率、发行溢价、背后的打新资金等也将影响其未来走势。
《财经》记者 杨秀红 张建锋 | 文  陆玲 | 编辑
科创板大门即将向众多投资者敞开。
7月21日,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上市签约仪式在上交所举行。7月22日,这些公司将挂牌上市,届时,筹备数月的科创板也将正式开启资本市场之路。
上述首批25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早在发行之初,这些企业就受到市场热捧,这些企业的平均发行市盈率超过50倍。这些“三高”发行的企业上市后表现如何?谁有望脱颖而出?
多家机构认为,那些具备高科技含量的企业上市后表现更值得期待。
科技含量是检验科创成色的“试金石”。首批上市的25家企业中,哪些企业具备更高的科技含量?《财经》记者统计发现,目前部分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较高,甚至高出华为,后者2018年以14.7%的研发投入占比居国内重点企业之首。
不过,也有机构提醒,研发投入占比只是衡量企业科技含量的一方面,后期还需观察这些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能力。
除了科技含量,科创板企业的发行市盈率、发行溢价、背后的打新资金等也将影响其未来走势。
《财经》记者统计发现,网下机构积极参与了科创板打新。其中,公募基金获配数量最多。太平洋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王晨光对《财经》记者表示,机构的积极参与,有望给科创板上市后走势带来助力。
不过,也有机构提醒,这些企业的高发行市盈率和溢价,将压缩科创板公司未来上涨空间。安信证券近期研报称,将首批科创板企业上市后有望上涨60%的中性假设下调至35%。
中泰证券保荐代表人张玉林对《财经》记者表示:“后期科创板上市企业会出现分化与回归,真正业绩优良、增长性好,未来发展空间较大的企业会持续上涨,而科技与市场结合度不高的企业将逐渐回落。
8家公司研发占比超华为
科创板推出伊始,即聚焦于科技创新的企业。首批上市的25家科创板企业,其科技含量如何?
《财经》记者从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比、科研人员数量及占比等多重维度,对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的科技含量进行了考量。结果发现,部分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甚至高出华为,后者2018年以14.7%的研发投入占比居国内重点企业之首。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从研发投入金额来看,首批25家公司2018年的总研发费用为34.6亿元。其中,中国通号的研发支出最高,为13.8亿元,约占40%,远超其余24家公司。剩余24家公司的研发支出存在较大差距,其中2018年度研发支出在5000万元以下的有10家,5000万元-1亿元以内的公司有8家,1亿元-3亿元的公司有5家,大于3亿的公司有1家。
研发支出最高的中国通号是首家登陆科创板的大型央企,实控人为国务院国资委,该公司是全球轨道交通控制系统领先企业。在国内高速铁路控制系统方面,公司的中标里程覆盖率超过60%。
在25家首发企业中,中微公司的研发支出仅次于中国通号,其2018年研发支出为4.04亿元,该公司深耕芯片制造刻蚀领域,是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
从研发投入占比(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来看,25家公司表现参差不齐,其中,8家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超过15%,虹软科技的占比最大,达到32%;4家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不足5%,嘉元科技的比重最小,仅有营业收入的3.3%。
提及研发投入占比,一向注重研发的华为公司被视为国内的标杆企业,其最近3年的研发投入占比约为15%左右。
今年年初,欧盟委员会发布《2018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华为位列该榜单第五位,是在前50强名单中,唯一一家上榜的中国公司。欧盟委员会数据显示,2018年华为研发投入达113.34亿欧元,占公司2018年营业额的14.7%。
科创板企业体量普遍较小,其研发投入金额远不及华为,但从研发投入占比看,首发25家企业中,有8家公司高于华为。
其中,虹软科技的占比最大,达到32%;其次为中微公司,研发投入占比24.65%;安集科技位居第三,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1.64%。另有一家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超过20%,即心脉医疗。
与创业板和A股主板上市公司相比,25家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这两大板块,甚至高于纳斯达克去年的水平,这些公司2018年平均研发投入占比为11%。根据中原证券统计,2018年创业板和主板研发支出总额分别是689亿元和5127亿元,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是5%和1.3%。纳斯达克去年底研发支出占比则为7%。
中原证券分析认为,从纳斯达克经验来看,研发费用与营收规模相关度达八成以上,研发支出越多的公司营业收入越高,或者营收越高用于研发的资金越充裕,两者也会产生正循环。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对于一家企业而言,研发投入占比并非越多越好,关键还要看其研发转化情况。华鑫证券研究员徐鹏对《财经》记者表示:“研发投入并非越多越好,应有所权衡。”他直言,做研发相当于“搏一把”,大规模投入未必就能转化成收入和利润,风险很高,“若非大型企业,此项指标能够达到5%-6%,已经相当不错了。
公募基金有望为科创板“撑腰”
Wind数据统计显示,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实际募集资金总额370.18亿元。
从募资行业分布来看,13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以合计256亿元位居首位,5家新材料公司以45.68亿元紧随,5家高端装备制造公司合计募资42.69亿元位列探花。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中国通号,以105亿元的募资金额在首批科创板公司中居首,占总募资比例28.36%。
作为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通号业绩延续2017年、2018年增长态势。
2019年一季度,中国通号营业收入同比增14.85%至78.8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8.86%至6.76亿元。随着公司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业务的业务量持续增加,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营收人同比增长约8.2%-16.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1-22.8亿元,同比增长约6.3%-14.8%。
《财经》记者根据Wind数据进一步统计发现,首批科创板公司实际募资总额,相对于预计募投项目投资总额310.89亿元,多出59.29亿元,平均每家实际募资相对于预计项目募资多出2.37亿元。这一数据,略低于2009年首批28家科创板公司平均多募2.78亿元。
首批科创板公司中,共有8家公司实际募资金额为预计募投项目投资总额1.5倍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为5家,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产业公司各占据一家。
电子核心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细分行业)的睿创微纳、杭可科技,实际募资金额为拟募资金额的2.67倍、2.06倍。
从事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与MEMS传感技术开发的集成电路芯片的睿创微纳,首发拟募资4.5亿元,用于非制冷红外焦平面芯片技术改造及扩建项目、红外热成像终端应用产品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睿创研究院建设项目。公司首发实际募集资金12亿元,募集资金净额11.34亿元。
拟加大在锂离子电池智能生产线制造扩建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领域投入的杭可科技,首发拟募资总额为5.47亿元,公司实际募资总额高达11.2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公司在2019年上半年业绩都呈现大幅增长态势。由于探测器、民品整机等产品销售快速增长,睿创微纳营业总收入同比增100%至2.5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102.77%至6468.99万元。同期,杭可科技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24.76%、31.00%。
王晨光对《财经》记者表示,首批科创板公司中,股票发行数量确定后,实际募集资金超过拟募资总额的原因,是询价过程中给出的价格超过企业原拟定的发行价格。
如拟募资投向集成电路材料基地等项目的安集科技(688019.SH),发行股份1327.71万股,拟募资3.03亿元,按此计算,则公司每股发行价约为22.83元。初步询价中,基金公司给出的最高申报价格高达每股43.5元,询价上限为48.19元,询价下限为15元。最终公司选择每股发行价为39.19元,募资总额为5.21亿元。
“科创板让市场化定价,投资者愿意给出较高价格,愿意把钱给这些企业用,这是投资者判断结果,不存在超募概念。”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参加央视财经评论时指出,企业能不能把钱用好是需要关注的,最终还是要看企业是不是能把投资者的钱用好,从而产生收益来回报投资者。
张玉林对《财经》记者表示,科创板公司应将多出来的募集资金用于科技创新,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上市公司效益,毕竟上市后持续的盈利提升也很关键。
高额募集资金的背后,是网下机构积极参与热情。
Wind数据统计显示,首批科创板发行新股共计27.82亿股,其中网下发行14.72亿股,占比52.91%。其中,网下获配股份数量中,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合计获配股份为13.66亿股,占比92.79%,这一比例远高于创业板首批公司中上述机构获配43.44%比例。
其中,公募基金以10.82亿股获配数量,位居首位。
如实际募资总额超过拟募资总额8.5亿元的南微医学(688029.SH),网下发行数量1937.51万股,其中网下公募基金获配金额1460.61万股,网下保险基金获配133.42万股。
《财经》记者统计,南微医学158家网下获得配售股份中,有131家基金产品,占比82.91%。其中,南方基金旗下6只产品获得配售,易方达、富国基金、国泰基金旗下都有5只产品获得配售。保险资金中,国联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产品一号、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等产品也出现在配售名单中。
“社保、公募资金等机构参与网下定价,可能让科创板公司前期出现较好的上涨行情。”王晨光表示。
后期走势将趋于分化
科创板企业上市走势将如何演绎?《财经》记者采访发现,机构普遍认为,科创板开盘后前期上涨是大概率事件,后期走势将分化。
根据监管机构要求,与主板上市公司不同,科创板企业“上市后的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其后涨跌幅限制为20%”。
为了防止科创板开市初期的价格大幅波动,监管部门从制度设计层面进行了规范,在现行的科创板交易制度中,引入了“价格笼子”。该制度设置的本意为防止虚报拉抬、恶意打压股价,以及明显偏离市场价格的申报对市场流动性的瞬时扰动。
所谓的“价格笼子”制度,即买入价格有上限,但无下限;卖出价格有下限,但无上限。价格笼子将对偏离市场价格较大的高价买单和低价卖单等极端申报形成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暴涨暴跌,而不会对正常理性申报产生太大影响。
在西南证券看来,科创板推出后的走势将会有四方面特点:新股上市后1个月内的收盘价大概率将高于发行价,但打新收益率大概率将低于23倍固定市盈率发行的A股新股;随着上市时间延长,新股股价会向内在价值回归,一年内的破发率会随时间推移而上升,20%的涨跌幅设计,让其股价加快向价值回归;上市后5天内不设涨跌幅限制及机构参与度较高,将让科创板的炒作程度小于现存A股新股。
张玉林对《财经》记者表示,科创板开盘后走势将呈现前高后低,前期有很多资金在关注,高开高走是大概率事件,后期会出现分化与回归,真正业绩优良、增长性好,未来发展空间较大的企业会持续上涨,而科技与市场结合度不高的企业将逐渐回落。“科技要适应市场,没有市场的科技相应估值下降、接受资本市场的选择是符合市场规律。
安信证券认为,整体而言,由于超募情况的普遍存在,科创板首批公司的发行市盈率水平较此前从招股说明书中估算的结果更高,普遍超过其自身行业的市盈率。
根据wind数据统计,25家首发公司的发行市盈率的中位数为46.15倍,平均数为53.4倍,其中中微公司发行市盈率为170.75倍,远超同行32.87倍的水平。
从估值来看,实际发行价对应2018年静态市盈率最高的是中微公司,为171倍,其次为睿创微纳,市盈率为79倍;虹软科技居第三位,为74倍,最低的是中国通号,市盈率为18.8倍。
安信证券认为,若与正式发行之前隐含预期估值相比(根据拟募集资金与发行股份数量倒推),25家公司平均溢价37%,其中溢价率最前三甲分别为睿创微纳167%、天宜上佳121%、杭可科技106%,另有5家折价。
其由此认为,首批公司发行市盈率较高,已经体现了一定的估值溢价,或将缩减上市后的上涨空间。按照目前超募率水平,将科创板新股上市涨幅的中性假设为35%。
在王晨光看来,目前只有约300万散户参与科创板交易,投资者数量远远少于A股其他板块,同时,由于科创板投资者以具备较长投资经验的理性投资者为主,A股总体估值中枢下沉的牵引作用,特别是目前参与网下询价的机构,存在一定的更关注“中签”而非股票价值实质判断的倾向。因此,预计科创股票上市后将与A股其他板块新股上市存在很大的不同。
“从中长期走势来看,将呈现分化局面。像纳斯达克一样,少量强者惊人上涨,给投资者带来巨额回报;弱者被市场淘汰和退出市场。”王晨光表示。
杂志订阅
责编  |  苏月  [email protected]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