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基石不是那些声名显赫的大企业,而是在各自所在的细分市场默默耕耘并且成为全球行业领袖的中小企业,这类企业被誉为“隐形冠军”。注重研发投入、稳健投资、执着于细分市场是其显著的特质。
图源/unplash
《财经》记者 杨秀红 | 文   袁满 | 编辑
从中国北京向西出发,飞越万里之遥,便来到德国,一个以制造业闻名于世的国度。在这片国土上,有众多享誉世界的知名企业,也有很多鲜为人知的隐形冠军。
5月中旬的德国,乍暖还寒,树木已然葱绿,首都柏林街头的栗子花开满枝丫,一辆辆汽车在并不宽阔的城市道路上飞驰而过。
和欧洲很多国家类似,德国很多城市的建筑显得有些古老甚至陈旧。然而,恰是在这些看起来并不现代化的建筑背后,却隐藏着一大批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企业。
“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德国的经济总量不过美国的四分之一,但是出口额雄踞世界第一?哪些企业对此所作的贡献最大?1986年,时任欧洲市场营销研究院院长的赫尔曼·西蒙在杜塞尔多夫巧遇哈佛商学院教授西多尔·利维特,后者问他。
西蒙开始认真思考这一课题,最终这位德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德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真正基石不是那些声名显赫的大企业,而是在各自所在的细分市场默默耕耘并且成为全球行业领袖的中小企业,西蒙将其称之为隐形冠军,他因此也被称为“隐形冠军之父”。
如今,30多年过去,德国的隐形冠军之名已闻名世界,其隐形冠军的数量甚至已经逼近全世界总量的一半,但是,这些企业真正成功的奥秘却依然为外界所好奇。
德国制造业成功的奥秘,是流淌在德国人血液中的一种特质促成的,这种特质源自德国对手工制造的培训,这种培训具有很长的历史,影响了整整几代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具备专业技能的师傅,其获得的待遇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待遇是同等的。同时,德国的职业培训和企业需求相连,这种培训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企业中。”在柏林的一次专访中,德国工商大会总经理Volker Treier博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在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署长于尔根·弗里德里希看来,除了这些内在因素,外在的客观条件也是促成德国企业不断精益求精的动力。他对《财经》记者表示,“德国是一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在世界上立足。
历经一周,辗转德国多个城市,从德国政府官员到企业CEO和员工,《财经》记者通过走访发现了德国隐形冠军身上的奥秘。
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专注细分领域、注重研发投入是这些隐形冠军公认的得以长盛不衰的基石。
与国内企业相比,德国隐形冠军还有一个特质,就是看重稳健投资,不会轻易融资扩张,也不会轻易选择上市,他们甚至认为,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研发和决策等方面有更多优势。
抛开这些被大多数人关注的因素,德国隐形冠军的成功,还有两大外在因素的支撑,即德国“双轨制”的教育体系和德国政府构建的庞大的扶持网络,在默默支持着德国企业的发展。
不过,在这样一个科技不断颠覆世界的时代,德国隐形冠军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即是数字化转型不足。Volker Treier博士即坦言:“比如在B2C领域,我们就需要好好向中国学习。
精工制造
德国的隐形冠军有多庞大?
2018年10月,“隐形冠军之父”西蒙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20多年,他收集了全世界2734家隐形冠军公司的数据,德国拥有1307家隐形冠军,这意味着,德国隐形冠军的数量,占全球总量的一半左右。
作为第一个提出隐形冠军概念的管理学家,西蒙给隐形冠军设置了一个定义,大致有三条含义:它是同行业世界前三或者所在大洲第一名的企业,是市场上的领先者;它的年收入少于50亿欧元,从全球的维度看,它是一个中型企业。因为世界500强企业最低的年收入是250亿美元,50亿欧元不足它的五分之一;这些隐形冠军并不被大众所熟知。
根据此前多年的研究,西蒙认为,隐形冠军企业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专注偏执。他称,这是隐形冠军们得以成功的一个关键。
位于德国小城斯图加特的汉臣(Haenchen)和位于德国金融城市法兰克福的辛恩(Sinn)特制钟表公司即是这样两家一直专注于特定领域且深耕细作的中小企业。
辛恩最初以做飞行员用表起家,该品牌主要为德国各专业人士制表,包括边境检查队、消防员、潜水员、深海考察人员、飞行员等。
辛恩公司现任CEO施密特(Lothar Schmidt)已年过七旬,他对《财经》记者表示,辛恩手表一直专注于特种表的生产和相关技术的研发。该公司拥有两项突出的专利技术,无油擒纵技术和滴定技术,前者可以让钟表在摩擦力很小的情况下运转自如,保证了机芯持久的精确性;后者可以使手表满足深海潜水需求,防水深度高达1.2万米。
汉臣则是一家液压缸生产领域的隐形冠军,该公司成立于1925年。“我们通过合作伙伴已经参与到中国C919大飞机的研发项目中。汉臣为C919提供液压测试方面的服务。”该公司管理层的三位继承人之一Stenfan Haenchen告诉《财经》记者,在为中国C919大飞机提供服务前,汉臣已经为全球知名飞机制造商空客服务多年。
这些专注特殊领域的隐形冠军,之所以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得益于其对研发的长期投入。
“我们当地企业对研发的投入非常高,它们通常会把5%的收入投入到研发领域,以此获得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下称“巴符州”)经济部部长Nicole Hoffmeister-Kraut 对《财经》记者表示。
巴符州是德国第三大联邦州。该州相关人员介绍,巴符州目前有400家隐形冠军。
辛恩公司CEO施密特则告诉记者,“公司研发投入占到收入的15%-20%。”如此高的研发投入占比,在一些大公司都很罕见。
以国内公司为例,根据2017年相关数据,国内互联网巨头阿里2017年的营收为2503亿元人民币,而其研发投入为227.5亿元人民币,研发占比大约为9.1%,腾讯的研发占比大约为7.3%,一直专注技术研发的华为,2017年的营收为6036亿元人民币,研发投入为897亿元人民币,研发占比大约为14.9%。
克制融资
德国企业的专注执着为外界熟知,然而,如果将国内企业和德国隐形冠军相比,其最大的不同却并不是专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加大研发投入进行创新。因为中国也有很多企业正在通过上述方式成为了细分领域的冠军。
通过走访多家德国隐形冠军企业,《财经》记者发现,德国隐形冠军和中国企业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区别,那就是对于融资扩张的态度。
在国内,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将上市融资看作企业成功的标志之一。近年来,一个个精彩的融资故事不断在资本市场登场。今年以来,给市场带来最大震撼的一个案例是,瑞幸咖啡赴美IPO,这家年轻的企业从创立到上市,仅仅用了18个月。上市之前该公司进行了数轮融资,估值倍增。
在资本的助推下,瑞幸咖啡仿佛一夜间开遍国内主要城市的大街小巷。公司成立于2017年6月,同年12月,其在北京的5家门店率先开业。到2018年9月,门店数量已突破千家。而在招股说明书中,这一数字在2019年3月底已经变成了28个城市2370家。
共享单车则是另一个典型案例,曾经掀起全民骑车热潮的共享单车,在资本的裹挟和扶持下,迅速占领了国内的大街小巷。然而,当资本的潮水退去,最终剩下的却是一片狼藉。
与国内一些企业热衷借助资本的力量快速扩张不同,在德国,很多中小企业则在努力保持低调,甚至有的公司会控制其业绩增长率,让其保持在自己认为合理的水平。辛恩公司的CEO施密特就是这样一位“老顽固”。
在和施密特面对面的交流中,他说,“最近几年,公司每年都有7%-10%的销售增长,这是非常稳定持续的健康增长,我把公司每年的销售业绩增长控制在自己能够掌控的范围。他解释称,公司是一家中小企业,市场不允许其犯错,任何错误可能都会导致公司的破产,快速的扩张有可能令企业陷入危机之中,所以他宁愿让公司稳步增长,也不会急于快速扩张。他举例称,一家企业如果快速提升生产规模,一旦遇到经济危机,其产品就会面临滞销的风险,产品滞销最终有可能导致公司资金周转不灵,甚至有可能给公司带来破产的风险。
2018年,辛恩生产了1.4万块手表,出口约占40%。施密特甚至表示,“在我的有生之年,辛恩可能不会成长为一个大公司。
德国著名茶叶公司Ronnefeldt的相关负责人持有类似观点,她认为,公司追求的是把自身的盈利不断投入,促进企业在一代代的继承人手中健康发展,而不是通过银行贷款或者外部企业参股的方式获得资金,让企业扩张。
施密特称,他们拒绝让企业快速成长,还有另一个原因,即大公司的组织结构有时候会阻碍企业的发展,他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曾在一些大型企业工作过。
他举例称,比如在研发领域,如果一项研究长期没有成果,这项研究在大企业可能就会被砍掉,而在辛恩这样的中小企业,公司则会支持这些研究继续进行下去。
汉臣负责人Stenfan Haenchen认为,在经济危机来临时,中小企业的裁员率比大型企业更低,这也是一些员工选择在中小企业长期工作的原因。
Stenfan Haenchen强调,公司注重长远发展,“我们是家族企业,我们不关心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的压力与我们无关,我们只关心怎样将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做得更好,让公司得到长远发展。
教育后盾
追寻德国隐形冠军成功背后的逻辑,除了他们对技术和研发的专注执着,有一个经常被容易忽视的因素,就是教育体系。
在《财经》记者的走访中,无论是德国政府官员,还是企业管理层都强调这一问题,他们认为,德国的教育体系帮助德国企业获得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也为德国企业的人才储备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该体系即为“双轨制”教育。
在“双轨制”体系之下,学生可以交替在学校和企业学习,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同时,学生具备双重身份,既是工厂的学徒,也是公立职业学校的学生。
“德国社会普遍看重纯手工制作的产品。在许多国家,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接受正规教育,并得到医生、律师这样体面的工作。但是在德国则不同。”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署长于尔根·弗里德里希对《财经》记者表示,“在德国,很多年轻人在高中毕业之后,不会直接上大学,而是先去参加手工培训,培训结束后再选专业上大学。德国社会对手工业从业人员也给予充分尊重与认可,手工业师傅的工资普遍很高。
在德国,工匠师傅和接受高等教育从事白领工作的人员,其薪酬水平相当,甚至更高,这也无形中给德国制造业注入了新生力量。一位在德国生活多年的朋友告诉《财经》记者,在德国,一位从业多年的大学老师的薪酬和在工厂从事技术工作的师傅的薪酬,两者相差并不多,后者有时候甚至高于前者。
德国联邦与外贸投资署针对双轨制教育的一份报告总结了该教育的诸多优势:通过这一教育体系,德国的工业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培训合格的劳动力。这也是德国青年失业率最低的关键因素。该报告援引欧洲统计局2016年5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欧盟各国中,德国的失业率最低,仅为7%。
据西班牙《国家报》2018年报道,在德国的学校里,当孩子们年龄达到13岁至15岁就会被老师告知,上大学并非唯一选择。如果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他们在接受职业培训的同时每个月还可以获得800欧元(约合6200元人民币)收入。两年到三年的培训结束后,其中68%的学生可以留在实习企业获得一份劳动合同。
政府扶持
德国之所以能造就全球最多的“隐形冠军”,其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体系,即德国政府构建的庞大的扶持体系。
德国的隐形冠军都是从一些初创企业发展而来,因此对于初创企业,德国政府出台了很多扶持措施。巴符州经济部部长Nicole Hoffmeister-Kraut对《财经》记者表示,“我们为本地的初创企业提供了一个大约6000万欧元的扶持计划,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为初创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同时,我们还和巴符州的州立银行合作,帮助这些企业获得贷款。
法兰克福市分管经济的副市长Frank Markus则表示,他们很少对个别企业提供特别帮助,但是他们会通过改善城市交通建设、数字化建设、改善税率等,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基础环境。他们成立了专门的顾问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成员有来自企业的管理者,也有科学家,政府会定期听取他们的意见。
事实上,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德国政府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扶持网络,包括组织、法律、资金、信息技术等诸多方面的服务。
据了解,德国设立了专门的政府机构完备的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面的服务。德国联邦政府经济部、财政部、科技部都下设专门负责中小企业的机构,各州政府、德国工业协会工商会也都设有专门负责中小企业的促进部门,一些指定的银行也设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召集研讨会信息交流会,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国内外市场信息咨询并提供补贴。
“德国全国各地有很多的机构,会支持隐形冠军和家族企业的发展。”德国工商大会总经理Volker Treier博士表示,以德国工商大会为例,他们把企业的需求收集起来,看它们需要怎样的帮助,然后去跟国家或地方政府进行协调,此外,他们还会帮助中小企业和银行联系,为它们解决资金问题,此外,德国工商大会还会帮助这些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尽管提供上述诸多政策,但德国政府却不会干预中小企业的发展,而是让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德国政府不会对企业发号施令,要求它们去投资某个项目,但会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些研发的框架条件。”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署长于尔根·弗里德里希告诉《财经》记者。
(本文首刊于2019年7月8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杂志订阅
责编  |  黄端  [email protected]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