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北大飞订阅本公号
话说山大学伴事件引爆的对留学生问题的大争论直到现在也未完全降温,之前本公众号两篇文章对争论中涉及的一些事实问题进行的辨析引起了一定关注,所以先放在这里方便各位阅读。
这一次则议论另一个问题:这么大一场风波,其真实纠结点,到底是什么?
一方面,中国目前各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中国留学生制度当然也不例外,存在很多的确值得一说的缺陷;另一方面,中国又一直存在针对黑人和穆斯林留学生的种族主义,近几年伴随种族主义整体狂潮愈演愈烈,网上随处可见各类关于黑人、穆斯林留学生的段子和谣言。
这次的事情,如此具有爆炸性,说明民众本已有了很高程度的情绪积累。一个关键问题是:这种情绪积累主要来自哪里,是什么性质的?有两种可能:
1、这种情绪积累主要来自民众对留学生制度真实存在的问题的强烈感受,和种族主义关系不大。只是在情绪爆发出来之后,因为民众对自己感受的表达不够专业不够准确,被某些种族主义分子浑水摸鱼带偏了,所以整个讨论才出现了大量种族主义内容。
2、民众的情绪积累本来就是种族主义性质的,他们对留学生制度真正存在的实际问题了解并不多,遑论什么亲身感受。他们的信息来源就是这几年愈演愈烈的各类黑人留学生泡中国女生,传播艾滋病一类段子和谣言。只是在事情已经爆发之后,有些高端一点的帮闲人士把留学生制度的确存在的一些问题拿出来装装样子,在参与这场种族主义狂欢的同时做为否认自己是种族主义者的挡箭牌。
我最近几年一直在网上密切观察中国种族主义和皇汉情绪的动向,所以觉得毫无疑问真相是第2个。不说别的,单是引发此次学伴事件的爆款文章本身就是大力渲染造谣“一黑男配仨中国女”这一点(包括利用假图片)取得轰动的。不仅如此,我甚至认为大部分人心里都明白真相是2,但揣着明白装糊涂自欺欺人非说是1罢了。当然这么干的目的有多种,我看到有些文章本身是想批判此次事件中种族主义的,但也一定要先肯定民众情绪被触发是因为某种正当理由——这么做的目的,大概是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同情,少得罪人,所以先显示自己和民众是一头的,然后再批判种族主义。动机是好的,但仍然是错的,更何况我认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这场风波中人们所纠结的真实话题究竟是什么,不是什么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是涉及到很多其他问题的推理方式。就拿所谓学历生 vs 非学历生的奖学金覆盖率问题举个例子。
比如你提出,留学生总体奖学金覆盖比例并不高,就有人会说,如果只看学历生,那比例就高得多了。这是一定的。但把学历生和非学历生分开看,究竟有无道理呢?毕竟如果再细分下去,又会发现,对于学历生,研究生奖学金比例又高于本科生,研究生中,博士生又高于硕士生。以北大为例,博士留学生中奖学金比例为1/3。这样细分到底能不能提供有效信息呢?
这得看你想讨论的真实话题是什么。
假如你是想就事论事的研究“留学生在奖学金方面有无享受政策倾斜”这个很具体的问题,分学历生和非学历生就是有道理的,毕竟校园里看到的本土生基本都是学历生。当然,分了之后也不能很容易的得出结论,毕竟对于具体某级别的留学生,哪怕奖学金覆盖率高于本土生,且奖学金数额也高于本土生助学金,但一旦没拿到奖学金,学费却也高得多——换句话说,留学生项目是“自负盈亏”的。
我个人相信这种倾斜在博士及以上级别是肯定存在的。就拿北大等高校的博士后(虽然严格说博士后不属于学生而是学者)政策来说,同样的标准,招来的洋博后给的钱就是比土博后要多。原因大概是,如果给同样的钱,基本不会有人来,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让博后中出现一些洋面孔,且其水平控制在和土博后相似的程度,只有多给钱一条途径。
但是,如果你真正想讨论的问题是:“留学生拿了奖学金来留学还不守规矩所以中国人在花钱请洋大爷骑在头上作威作福”,那分成什么学历生非学历生就没什么道理了——毕竟网传的各类人士“亲见”的留学生在学校里横行霸道的那些段子,即便假定有些有真实的成分,你怎么知道都是学历生干出来的呢?素质低的留学生,岂不更可能是非学历生吗?所以这个时候要分,最多分成“长期留学生”(比如半年,一年以上)和“短期留学生”(半年以下)。
任何公共争论,在其表层话语之下,都有潜台词。要想不被带晕不被忽悠,对潜台词的分析是万分必要的。
欢迎您留言发表高论
欢迎个人用户转发。其他公众号如有意转载请留言
北大飞
微信号:flyingpku
后真相时代的思想游击队员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