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彩点评
//
留言:一个幸福的人,需要坚持做自己,而不是随大流。坚持做自己就意味着要对社会上很多东西说“不”,但什么才是真正说“不”?是感性一点?还是理性一点?
周国平点评:说“不”的前提是你内心中有你坚信的“是”,有你的清晰而坚定的价值观,这样你就会自然而然拒绝那些违背你的价值观的东西。说“不”不是一种姿态,最高境界是连“不”也不说,走你自己的路就是了。
留言:记得读到周国平先生的第一句话是“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善良、丰富、高贵。”于是,从高二读到大二,并且一直继续。赞赏先生的人生哲学,容若处世,安静安心。
周国平点评:一颗空虚的心是安静不下来的,安心的前提是这颗心足够富有,使得浮世的名利不再能诱惑你,因为你拥有的是好得多的东西。
留言:究竟智慧重要还是人生重要呢?寻求人生的智慧,到最后反而用它来否定人生,这太荒唐了吧。当我要掉进悲观主义深渊时,是周老师把我拉了回来,老师对人生的热爱鼓励着我。
周国平点评:因为人生重要,所以智慧重要,没有智慧,人生就陷于盲目。不过,佛教不等于悲观主义,悲观主义也不等于全盘否定人生。你的读书笔记已阅,用叔本华的意志和表象解释自我意识,有道理。
留言:现在这个社会逼着很多人放弃自己的兴趣,一味教人“厚黑”“成功”什么的,去抓住所谓“成功机遇”“改变一生”。你怎么看待真正的兴趣和机遇?
周国平点评:你提这个问题,说明你已经知道真正的兴趣和机遇与现在这种急功近利的“厚黑”“成功”完全是两回事。这是一个前提,唯有不受错误时尚的支配,你才能走上寻找自己真正的兴趣的道路。怎样找到?我只能说,你必须让自己成为一个素质优秀的人,才能真正找到,这是一个艰难然而愉快的过程。
留言:关于读经典,大多数经典要么篇幅厚重要么文字深奥。您认为读经典可以不求甚解,可若此何来理解与共鸣?连读完的耐心都没有。读经典前读者是否需要做功课?我喜欢好的导读指引,为何您不赞同二手书?走进经典真不容易。
周国平点评:打一个比方,你去某地旅游,是跟着旅行社走马观花,一路听导游牵强附会的解说好,还是自己主动搜集相关资料、深入这个地方进行考察好?我强调的是主动性,要做功课,但必须带着问题做,可以参考二手书,但目的是经典本身,不能停留在二手书上面。
留言:“对于未曾在沉默中面对过相同问题的人来说,再深刻的哲理也只是一些套话。” 一切深刻的体验一定都是由此及彼地理解了内在的孤独。可是在逆向来袭时,需要怎样的修为才能够平静地面对沉默?
周国平点评:既然“由此及彼地理解了内在的孤独”,就已然平静,就已是修为。否则,才理解不了呢。
留言:人终有一死,最长100年就是一个生命的全部长度,几个世纪中它就是弹指一挥间,上下午五千年里,它就是很小的一个点,而在宇宙起源到现在,它连一个微小再微小的小点都算不上。一旦死亡,我们便不会存在,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只是存在过吗?
周国平点评:千古之惑。德国谚语说:只活一次,等于一次也没有活。所以,人类才必须有哲学的思考和宗教的信仰,动机都是为了解决这个千古之惑,让自己相信人生是有意义的,相信一个与上述德国谚语相反的命题:只要活过一次,就等于永远活着了。我也在努力让自己相信,否则怎么活得下去呢。
留言:才发现没有了上帝的我们终究是孤独的,世界因它的缤纷而失去了对一切的秩序。我们追求神圣却被外界掣肘。
周国平点评:上帝的唯一居所是信者的心。心中有上帝,心外便无能够掣肘之物,你会发现你已置身于一个自由的精神王国。
留言:易为外形所扰,常为物质所困,倾听周老历经岁月的哲思,让我砥砺道德提高精神素养从而平心静气不少。但在高速发展的当今,若不顺应时代潮流不求物质外形食无裹腹,如何去追求精神层面,这样的精神追求的意义又究竟何在?
周国平点评:“食无裹腹”当然难以坚持精神追求,但是,要做到衣食无忧,未必就要“顺应时代潮流”,无止境地追求物质财富。我的经验告诉我,物质上的相对贫困完全不成为精神追求的障碍。不妨把物质的目标订得稍微低一些,你就会发现,你在精神追求上始终拥有很大的空间和自由。
留言:您常常在书中提到思考、独处,可是现在很多人在提倡放空思想的冥想。想知道您对冥想、发呆、放松等等的看法。
周国平点评:我没有练过冥想,想象它是一种让心从日常事务、利益、观念、情绪中摆脱出来从而获得宁静的方式,应该有一定效果。但是,如果没有对人生道理的透彻思考,其效果就不可能长久和牢固,回到日常生活中,心又会被扰乱。觉悟是修心的根本,所以,佛教在禅定之外更强调正见和智慧。
留言:您的乐观满足的生活态度与体会幸福的深层含义,让您拥有的不仅仅是年轻的心态还有您不老的容颜。
周国平点评:承蒙夸奖。我相信心的状态对身体有巨大的作用,心态好是最好的养生。这个心态好不是傻乐,不是盲目地知足,而是要想明白人生的道理,知道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从而做到既积极又超脱。
留言:想问一下周老师有精神惶惑的时候吗?
周国平点评:当然有。精神惶惑不是坏事,说明一个人有精神上的欲望和追求。分两种情况。一是如你所说,意识到生活碌碌、精神生活荒废,因而产生一种警醒。这是转变的契机,你要抓住。二是对重大精神性问题发生疑惑,这是已经走在精神探索之路上的明证。愿你由第一种精神惶惑进入第二种精神惶惑。
留言: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哲学来指引我们度过种种沟坎,周国平的哲思就常常教会我们从另一种角度看待人生,以自己的意志穿越命定的事件。阅读周国平,寻求一种智慧的人生。
周国平点评:我喜欢你的概括:从另一种角度看人生。看人生是可以有不同的角度的,但是倘若陷在自己的遭遇中,就不能发现和找到这不同的角度。所以,要经常有意识地跳出来,和自己的外部遭遇拉开距离,这正是哲学教给我们的一种方式。至于你在长微博里说的大师们的悲剧命运,不可一概而论,比如歌德就活得很好。
留言:周老师,我向来认为潜意识中孤独的素养是高贵的,而刻意求孤独却是无比贫贱,但我想问它依旧是潜意识的产物吗?
周国平点评:孤独感可以是潜意识中的,也可以是自己意识到的,但这与高贵与否无关。真正要问的是它是否真实。有的人是会扮演孤独的,在别人面前扮演,显示曲高和寡,是做作;在自己面前扮演,享受顾影自怜,也是做作。真实的孤独感绝不会贴上高贵的标签,所感到的是忧伤乃至绝望。
周国平老师哲学私房课(视频)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今日互动话题
你认为幸福的人生应该遵循哪些原则?不妨写在评论里,与大家交流?
其他优质文章推荐
检验一个人的学校教育是否合格,最可靠的尺度是......
真正决定一个人的人品的是......
如果教育是一场赌博,家长应该把赌注下在哪里?
尼采:那种突然疯狂的时刻,寂寞的人想要拥抱随便哪个人
商务合作请联系:阿树(zhiado8782)邮箱:[email protected]
周国平哲学私房课(视频)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长按下方二维码
添加周国平小助手微信:aizhidashu
(手机号13691120615)
了解周国平老师最新动态~
还有不定期的赠书活动哟~
问:请问您是如何看待孤独的?我们学生应该参加到热闹的活动中,还是活在一个人的自在中?
周国平:我的体会是两者都需要。当然,因为性格和志向的差异,两者的比例可能是因人而异的。我不排斥与人交往和参加活动,关键是交往有没有质量,活动有没有意义。如果只是图热闹,怕孤独,我觉得你就应该反省了。
卢梭说,独处是最美好的享受,最受不了的是跟人聊天。我和他有同感。我一直认为......
想知道周国平老师完整回答,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是周国平,
后台回复“独处”
即可查看周老师的完整回答
公众号:我是周国平
有趣的灵魂在这里相遇
长按扫码可关注
回复以下关键词,送你一篇周国平哲理美文
爱| 爱情| 善意| 感情
孩子| 父母| 父亲| 女儿| 教育
命运| 位置| 快乐| 欲望| 妥协| 弱点
道路| 人生| 沉默| 真实| 觉醒| 尊严| 使命| 本质
智慧 | 年轻|自白| 友谊 | 大自然| 雄心 | 谦和 | 怀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