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随想录 我的收获远超付出
■侨报小记者许路亚
  在过去的八天里,有欢乐、有兴奋、有烦恼、有疲劳、有尴尬,更有感动!作为小老师,最让我有幸福感的就是当学生稚嫩的声音充满教室,听到那一句句悦耳动听的 “Thank you, Teacher!”
  支教第一天,我心里充满兴奋和期盼。终于能够面对面地见到我的“网上学生”了。但是,初始的激动很快就消失了,教课时遇到的困难给我带来了压力和烦恼,最让我头痛的是如何提高孩子们的专注力。比如,听英语故事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孩子来说比较难,尽管我已经努力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还是有些孩子上课感到无聊。最让我泄气的一次是一位四年级学生拜托我:“老师,今天的故事就别用英文讲了吧... ”幸运的是,田墩中心小学的冯校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他给了我们管理课堂的“锦囊妙计”,当我运用到教学中时,就像魔法一样有效。
  渐渐的,我和孩子们之间在课堂上有了更多交流,更加了解彼此。随着我们关系的拉近,很多小问题慢慢消失了。每天早上,他们看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响亮的 “Good morning”。每节课,他们都积极主动,力争上游。在班上,有一位叫做林静的小女生,她永远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积极参与。她做什么都很认真,为了很标准地说出她的英文名字“Jane”, 她不停地叫:“老师,老师,我的名字怎么说来着?” 直到她说准了。她要求我保证永远不忘记她的名字,还要我拉勾保证。Jane,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的名字!通过这些天的接触,我开始佩服她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把她当成妹妹一样看待。
  昨天,Jane 问我:“老师,这是你给我们上的最后一节课吗?” 我摇摇头说:“不,我们还有一节课。” 听了这些话,她好像一下子放松了,扑到我身上,紧紧地抱着我。我这才意识到,原来支教只剩下一天了!
兴趣盎然

  今天,站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在一片安静之中,孩子们清脆响亮的童声还在我耳边回荡。我意犹未尽,不能相信一周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田墩小学的校长老师和孩子们都对我们支教小老师付出的时间、精力表示感谢,可我认为我才是那个应该说“谢谢”的人。因为这次支教活动,我收获的远远超过我所付出的。我要感谢田墩中心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们,教给我宝贵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中华文化课程;我要感谢“爱飞翔”的查老师和义工们,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上饶;我要感谢李老师对我们的督促和照顾,她既是严师又是慈母;我要感谢江西侨联给我们的支持帮助,为我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景德镇之旅;我还要感谢和我一起并肩工作的小伙伴们,他(她)们带给我无尽的欢笑声。最后的感谢留给最可爱的田墩小学的学生们,他(她)们展示出认真勤奋的学习态度,让我也受到激励。
  美好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而曾经期待已久的支教时间就这样,从我指缝间如水流去。我们即将回到在地球另一边的家,虽然和这里的孩子远隔重洋,但我们的心会一直贴在一起!
零距离互动 让我们共同成长 
■侨报小记者王瑞乔
  过去一个星期在田墩中心小学支教,和上饶小学生们零距离互动。孩子们的微笑、好学的目光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有很强的感染力。很快,我们就在一起聊个没完了。
  我惊奇地发现,中国乡村学生跟美国学生一样,都有不同的个性:既有安静读、好学的“学霸”,也有人小鬼大的调皮捣蛋学生。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守治同学。上课时,他总会踊跃参与,对学习有极大的热情,天天聚精会神地上课,大声地朗读。同时,他也很天真,休息时会领着我和其他学生去操场上玩耍,笑声传播四方。
  小学生们教我怎么玩老鹰抓小鸡、小金刚和其他游戏,玩得不亦乐乎。我当“母鸡”时,所有小朋友们在我后面排成笔直的一行。老鹰扑上来时,大家一下子慌了手脚,在我身后紧紧抓住我的肩膀,使我心一下子就软了。我伸手一拦,无所畏惧地保护“小鸡”。孩子们团团转,一张张活泼可爱的脸在我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孩子们对美国的生活条件十分感兴趣,滔滔不绝地问问题。他们涌到我身旁,盯着我的手机,求我让他们瞧瞧美国的一些有趣的事。我给他们看我漂亮的生日蛋糕时,他们集体一声叫了出来“哇!”,一下子就被鲜艳的水果蛋糕迷住了。那时候,我是多么想给他们每人一块儿,让他们都尝尝美国点心。
  由于孩子们不了解美国的多样文化,很想知道美国人到底长什么模样。我记得第一天上课,孩子们还不相信我们是美国人。他们说:“咦,你们老师怎么都长得那么像中国人呢?美国人不应该是长黄头发蓝眼睛吗?”我跟他们解释了华侨的概念,更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我把自己和美国朋友的合影展示给他们,他们顿时都目瞪口呆:他们从未见过这样长的人。这一次体会就增加了他们对世界的了解,我们当美国支教小老师的一份任务也完成了。
  这次支教让我学到很多很多。无论是孩子们阳光、天真的个性,还是和孩子们自由交谈、互相了解的过程,都让我见识了一个以前不曾想象的新世界。我希望能握住孩子们的手,陪伴他们一起飞翔。
聚精会神
虽然不听话 我还是舍不得他们
■侨报小记者姜亦雯
  孩子们的欢笑声从教室里飘了出来,我忐忑不安地走向了这充满未知的空间。当时,我有无数个担心 :孩子们会不会喜欢我的课?他们会不会听我的话?他们会捣乱吗?第一节课主要是做自我介绍,让我们和孩子们互相熟悉。
  因为这节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此我万万没想到中间还能出状况。刚进屋不久,我们就被通知要换教室。当时我们五年级班的位置比较偏,为了大家方便,我们就被移到了其他班所在的位置。到达了新教室,同学们都迅速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用期待的眼神盯着我们,等待上课。我刚想掏出电脑时,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我们自己的笔记本是连不上大屏幕的,必须要把文件先拷到U盘上,再把U盘插到投影系统里的电脑上,才能连得上。我顿时就慌了。虽然现在想想问题可能也没有那么严重,但由于当时是我们第一次上课,就非常紧张了。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孩子们都没有英文名。做自我介绍时,怎么可能少得了自己的名字呢?我们把教室分成区域以后立马就开始了。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特难伺候的小男孩儿,给他想了好几个名字,结果一个都不满意。经过不断尝试,他终于接受了“Zach”这个名字。想一想,这节课并没有那么糟糕。孩子们意外收获了一波新称号,而我们也累积了自己的教学经验。现在,我们的支教活动已经结束了。回想起孩子们第一天给我留下的印象,我觉得特别可爱。他们当初的小心翼翼和不敢发言,变成了吵吵闹闹和活力四射。虽然他们有时候会特别难控制,或者不听话,我还是非常舍不得他们。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再次与他们相遇。
通过教学 我积累了许多经验
■侨报小记者李卓翰
  当我刚刚到达田墩镇时,没想到这么快又要走了。虽然这次支教活动时间很短,但是留下来很多美好的回忆,也体会了很多不同的经历。而且,通过教学生们,我积累了许多珍贵的教学经验。
  第一天上课时,老师给学生们都起了英文名字。虽然有些孩子发音不标准,或者拼不出来,甚至连字母都读不了,但是每一个学生都专心听,觉得新名字很神奇。第二天,每个学生贴着一张英文名卡,带着爱不释手的小笔记本,高高兴兴来上课,可以看出来他们真是很努力的学霸。看到他们这么专心听课,对我也是一个鼓励,更促使我象他们一样努力。
  五年级的学生们一个个都很聪明,也很好学。但是,他们还是小孩子,喜欢开玩笑,有时候也吵吵闹闹。每堂课过后,如果有空闲的时间,我们会陪着他们玩游戏。有些拿纸去折纸飞机,有些学生们开始下棋,也有学生开始画画。乍一看,可能会觉得很乱,但是他们很听话。看着这一片欢乐的海洋,我意识到,在课堂里还是需要有些乐趣。
  通过这次支教活动,我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与这些学生在一起,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而且我从学生们的身上吸收了更多的东西。我很感激得到了这个机会,参加这次支教活动,也很高兴能从这个活动有所收获。
通过支教 我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侨报小记者孙露西
  这一周过得像闪电一样快,一转眼就迎来了告别的时刻。每位小记者从一开始的陌生逐渐成为了朋友,我也一样毫不例外,交到了许多朋友。除此之外,我也体验了做老师感觉,学习了如何与学生们沟通交流,同时还上了中国文化课,学习书法、打乒乓球、剪纸等等。
  回想起第一天的课堂,我的内心充满着期待与好奇走进了课堂。教室里坐着一群孩子,我们互不相识。现在,同学们都已经跟我比较熟悉了,走在大街上、在商店里都能够认出我来。孩子们对我非常的热情,他们时不时会凑到我的身边来跟我聊天,我们之间的距离感缩小了许多。
  当我提到我要走时,孩子们的眼里充满着失望。支教活动结束后,我也会想念同学们的。如果可以的话,明年我还要回来,况且还有网上的支教课程呢。
  每天下午交完课时,我们小记者们都会去上文化课。我最喜欢的三节课是书法、乒乓球和剪纸。上书法课时,老师教我们如何从最简单的一横,写到更加复杂的字。我写着写着就写上瘾了,一直想把字写得更漂亮、更生气勃勃。打乒乓球时,老师教了我们最基本的握拍和攻守动作,我平常非常喜欢打网球,而乒乓球像是一个迷你版的网球,真是太好玩了。手工也是我的一个爱好,所以剪纸更是吸引着我。在英文学校期间,我早已学过剪纸,但这次的活动使我对剪纸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希望回到美国时也可以再次的体验这些有趣的活动。
  这次的支教太有意义了,我们这些小老师们不但教会了学生英语,自己也收获了许多。通过这次支教,我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提高,也更加了解了中国文化。有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再次参加爱飞翔支教活动。
支教伙伴 这个夏天最美好的遇见
■侨报小记者高郑皓
  这个夏天,这个7月,在美丽的江西,我遇见了你们,我的支教伙伴。
  人生中最珍贵的就是友谊,但纯真的友谊是需要机缘和机会的。这个夏天,上帝给我了这个机缘,在支教活动中遇见了16位投缘、热情、和蔼可亲的伙伴们。让我想起去年暑假参加的寻根之旅,那时也遇到了一群特别合得来的大哥哥们。曾经以为那是最快乐的一个夏天,没想到福运再次而来,今年又遇到了说得来的伙伴们,最棒的支教团队。只是这一次我们不再玩耍了,而是要当小老师,要开始教课啦。
  其实,一开始除了远程支教同班的几个伙伴,我并不太认识大部分的小记者。当时,我们彼此说话还有些拘谨、放不开。几天后,渐渐的大家通过一起参观美景、吃美食、当老师、写稿件、学文化,慢慢从不熟悉到无话不谈、彼此学习,帮助对方、支持对方,笑嘻嘻一起教课。我们的关系变得像兄弟姐妹般,而不再是陌生人了。
  每天早上课程结束后、午饭时间,我们总会叽叽喳喳讨论自己教课时发生的趣事,如今天自己哪里没有发挥好,有哪些学生不听话、胡捣乱。小伙伴互相帮忙提建议,想办法去完成我们团队的支教任务。在新闻采访时,我们并肩合作,赶时赶稿,就像协同作战的战友,团队精神让我们变成了一个人。每天下午的文化课更是我们的快乐时光,互相搞笑彼此的书法、剪纸作品,舞蹈课上被蹩脚的舞蹈笑得不能控制,中国文化在大家的笑声中变得那么生动有趣。
  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今天之后,我们要分别了,虽然不舍但不难过,因为我们会再次相遇在下一次的网络课堂上。但是这个夏天我不会忘记,因为遇见,因为亲爱的支教伙伴。
参加《侨报》第八届
美国少年儿童中文大赛
你就有机会成为侨报小记者!
◆ ◆ ◆ ◆
大赛在全美20个赛区举行,分别为分初赛、各赛区复赛总决赛
大奖将提供千元奖品。感谢H Mart对奖品的鼎力支持!除丰厚的奖品外,进入复赛的小选手还有可能获得《侨报》提供的独一无二的学习资源和成长平台。
将有机会成为侨报小记者俱乐部成员,投稿的作品可以获得资深媒体老师的指导,优秀文章将会发表在《侨报小记者报》上,在提高中文水平的同时积累个人作品。
将有机会成为《侨报小记者报》编辑团队成员,自主讨论、规划和执行《侨报小记者报》的采、编、排及宣传推广,培养领导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将有机会成为《侨报》“我教中国乡村孩子学英文”项目义工,提升中英文口语表达能力,增加公益活动经验,为孩子的经历添上亮丽的一笔。
将有机会参加《侨报》及《侨报周末》在当地举行的小记者采访活动,锻炼社交能力,提高中文写作技能。
将有机会暑期赴中国采访或支教,实地体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在奉献爱心的同时,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大赛详细信息
主题:我的爱好(题目)
组别:儿童组(8-10岁),少儿组(11-13岁),少年组(14-16岁),须在美国出生或来美五年以上8-16岁的少年儿童
字数:儿童组300字,少儿组400字,少年组600字,简繁体不限,电脑打字、手写均可,手写适当加分。
奖品:总决赛各年龄组设一等奖1名,可以获得价值500元奖品;二等奖1名,获得价值300元奖品;三等奖1名,获价值200元奖品,以及优胜奖若干名。
赛程
初赛:2019年5月1日-2019年11月30日在大纽约(含康州)、新泽西、费城、大华府、波士顿、芝加哥、南北卡、美东南、克利夫兰、南俄亥俄、北加州、南加州、西雅图、休斯顿、达拉斯、圣路易、凤凰城、底特律、圣保罗各赛区举行
复赛:2020年3月6日(周五)、7日(周六)或8日(周日)在各赛区举行
总决赛:2020年4月11日(周六),复活节长周末在纽约举行
参赛方式
学校收集学生作品统一参赛或个人参赛,请在截稿日期2019年11月30日前在网上填好报名表,并将参赛作品连同打印出的报名材料寄至或送交《侨报》、《侨报周末》当地办公室或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各赛区联络中心。
长按二维码轻松报名。
美东各赛区联络方式及邮寄地址
大纽约赛区
负责人:雷伟军
TEl212-683-8282  EXT. 205 
15 East 40th St., 7FL New York, NY 10016
新泽西赛区
负责人:张立春     
Tel:732-287-5598
1876 LINCOLN HWY SUITE 201 Edison, NJ 08817
费城赛区
负责人:彭林 
TEl:267-918-1993
917 ARCH ST. # 201, Philadelphia,PA 19107
波士顿赛区
负责人:季婕 
TEl: 617-206-0573
1020 Commonwealth Ave., Boston,MA 02215
大华府赛区
负责人:陈建戈     
TEl:240-838-6801 
9113 INDUSTRIAL COURT, GAITHERSBURG, MD 20877
芝加哥赛区
负责人:萧芸 
TEl:630-885-1868
1415 W. 22nd Street Tower FL. Suite 52 Oak Brook, IL 60523
南北卡赛区
负责人:胡艳萍     
TEl:919-800-1836 
1601 WALNUT ST. SUITE 102, CARY, NC 27606
其他赛区
其他赛区请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联系。

精彩推荐
觉得好看别忘了点个赞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