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航“监督员”事件继续发酵,昨日,民航网发布评论《安全人人有责 维权也需有度》,文中提出,“在国航此次事件中,牛女士的出发点是好的,这种维护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我们也不否认她言行不当的一面,尽管可能因为身体原因是情有可原的。国航私下联系受到她影响的旅客,也是按照法律法规,出于保护隐私考虑。网络上各种谣言沸沸扬扬,甚至用最大的恶意来猜度个人、企业的言行,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反应过激?这是不是也在滥用公民权力?
对此,当事人李亚玲微博转发该文章,并评论,“哈哈哈哈哈,这篇民航网的评论,就是我为什么不再向民航总局投诉的原因”。
随后,她又发微博表示,“不是我还揪着一个病人不放,而是国航和民航今天都开始偷换概念扭曲真相!把牛某包装成维护航空安全的英雄,丝毫不提航企的义务和责任,各种抹黑维权乘客。
今日下午,中国民航网转发此前的评论文章,并称,“这篇评论阅读量已达475万。砖头雨下!不惧!哪怕烈火焚身!因为这是我们的观点!”但微博发出不久后,便被中国民航网删除。中国民航网是中国民航报社旗下的官方网站,也是民航局的对外新闻发布网站。
中国民航网原文如下:
在一般情况下,在航班即将起飞之时,如有旅客还在用手机打电话,或没有调到飞行模式,周围有旅客给予提醒,这种行为可能会受到赞赏:有安全意识、有社会责任感!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航空安全的重要性,特别是一旦航班的不安全行为产生严重后果,受害者将是航班上的每一个人。有人为了维护航班安全挺身而出,当然值得肯定。
然而,在国航7月12日航班发生的事件中,初衷本来是为了维护安全的牛女士言行,收获的却更多负面的评价,这是为什么呢?
飞行安全,关于生命安全,每个人都有捍卫自己生命安全的权利。提醒他们遵守航空安全相关规定,也是在捍卫自己权利。但要知道,即使在法律条款里,也还有“防卫过当”一词。如果提醒者言行过激,就会受到他人排斥。如果提醒者影响到了客舱环境,进而影响到了其他旅客,还会引起众人反感。人与人之间本来就需要界限感,何况还是冒犯到了似乎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这也就告诫我们,即使不考虑旅客的权限,单纯为了维护航空安全挺身而出,也需要选择他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善意提醒是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但过激的言行是不被人接受的。
在国航此次事件中,牛女士的出发点是好的,这种维护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我们也不否认她言行不当的一面,尽管可能因为身体原因是情有可原的。国航私下联系受到她影响的旅客,也是按照法律法规,出于保护隐私考虑。网络上各种谣言沸沸扬扬,甚至用最大的恶意来猜度个人、企业的言行,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反应过激?这是不是也在滥用公民权力?
在事件慢慢平息的同时,我们仍然希望越来越多的旅客在违反安全行为面前,能挺身而出共同捍卫民航安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