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个做产品经理的朋友吃饭,听她讲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前两天她找到一个微商,想买点水果,谁知道微商反问她,是不是也转行了?
她听的一脸懵。
没想到,微商接下来的一番话更让她吐血:“看你朋友圈,发得比我们这行还野。”
朋友随手翻开自己的朋友圈,差点没哭出来,自从做了产品经理,每天十几条产品宣传在朋友圈刷屏,连微商都嫌烦。
可是公司规定,员工都要转发,点赞都有统计。
想起她经常哀叹的一句话:
“我30岁了,连发个朋友圈的自由都没有,真的很想死。”
一、好好一个朋友圈,硬是成了公司的宣传栏
被逼发朋友圈这事特别普遍,说起来,每个人都有一把辛酸泪。
有要求头像是公司logo+昵称是本人姓名的:
有被逼发朋友圈还要带上定位的:
有不能发私事只能讲工作的:
有不按要求转发就被领导叫去谈话的:
有不发朋友圈就要被罚款的:
还有更狠的,不转发就要被辞退的:
为了逼员工发工作相关的朋友圈,领导们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前段时间,微博有这么一则热搜。
安徽一女孩入职半个月后,被告知试用期考核不合格被辞退。
细问HR才知道,原来在于她一直都没有发过与工作相关的朋友圈,一看就是不热爱工作、不认可公司文化的表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工作朋友圈成了评估工作态度的硬指标?
被逼发朋友圈,是领导认可的敬业。
你工作的积极性,只有朋友圈能证明。
默默加班10次,不如工作朋友圈一条。
本来好好的私人空间,偏偏被整成了工作平台。就连平时想发个心情感悟、分享吃货感受,都感觉背后有双眼睛在盯着。
当代的成年人,连随心所欲地在朋友圈发条心情都是奢侈。
我们领着一份工资,干着双拼的工作。
产品上架了,要发圈。
银行有打折,要发圈。
公司做活动,也要发圈。
好好的一个朋友圈,硬是成了公司的宣传栏。
自从上班就身不由己,好像连人带微信一起被打包出售。
成年人有多不堪,朋友圈都知道。
二、只有深夜的朋友圈,才真正属于你
拥有朋友圈自由,是很多成年人的奢侈。
这句话很多人都有感触,现在的朋友圈越来越像当年的qq空间,熟悉的人越来越少,无关紧要的人越来越多。
主持人大张伟没有朋友圈,他说:“我不发朋友圈,是因为我不认为谁都是我朋友,我对朋友的定义比较严苛。
微信好友达到了上限,朋友却没几个。
随便翻下朋友圈,发现微商和广告占了一半,风景和鸡汤占了一半,留给成年人发泄的区域少之又少。
想发朋友圈么?领导、甲方、同事、陌生人都在盯着呢。
你发自拍有人以为你在撩骚。
你发吐槽有人疑心是不是影射。
你发美食有人说你深夜放毒。
你发礼物有人说你何不食肉糜。
不发朋友圈么?领导含沙射影指责你,拿工资和威胁你。
想发而又不敢发,不想发但是不得不发。
对我们来说,朋友圈就是打脸的存在,它好像是在告诉你,想拥有自己的生活真的是奢侈。
以前听过这么一句话:“每到深夜,朋友圈到处都是卸下铠甲的声音。”
凌晨2点,四周寂静无人的时候揭下面具,放下包袱,该吐槽吐槽,该崩溃崩溃,清晨7点删除,再加一道“三天可见”的大门,这就是成年人最后的自由。
只有深夜的朋友圈,才真正属于你。
问题是,就连这最后的自由,公司都想夺走。
三、要求朋友圈的伪敬业,不过就是在培养戏精
公司的做法也不难理解。员工的朋友圈就是免费的广告,员工的好友就是待开发的流量池。
让员工为公司代言,既能展现公司的正面形象,又能给公司做一波免费营销,一举多得。
但说实话,这样的公司做不大。
原因很简单,朋友圈的伪敬业不过就是在培养戏精。
前两天和一个老同学吃饭,才知道她刚裸辞。
本来在银行工作得好好的,突然干不下去。
细问才知道,领导眼里的好员工都是朋友圈里的戏精,每天在领导朋友圈里留言点赞,她这么勤勤恳恳拉客户的,只是因为不想发朋友圈,成了公司的反面教材。
有人表面顺从内心咒骂,也有的为了讨好,极尽吹捧之能事。
但更多人走上了鸡贼之路,有人开了小号,有人选择分组可见,发多少条宣传朋友圈都没问题,关键时刻再来个“提醒XX可见”。
朋友圈好像变成了一台戏,领导是坐在台下看戏的,下属们个个都成了演技精湛的演员。
只有戏做足了,受众才会满意。
所以,每当发朋友圈的时候,总有些人自告奋勇争当表率,然后指着别人说“你还没发”。
这样一对比,那些低调做事的员工,反而在职场屡屡受挫。
对员工来说,如果发自内心地喜欢公司,觉得产品又质美价廉,出于责任感和情怀,不用统一告知就会推荐和分享。
但经常有这种丑人多作怪的公司,为了占员工的便宜,压榨员工的剩余价值,软硬兼施,无所不用其极。
所以,越是大公司,越没这么多幺蛾子,活好钱够废话少,公司从来不需要员工牺牲私人空间。
就拿华为来说,任正非就曾经说过:“如果员工感恩华为,我相信华为是做错了,那一定是华为给他多了”。
我有个朋友,是一家酒类创业公司的CEO。
他跟我说,他从不要求员工发朋友圈,因为他觉得产品够硬,自然会带来口碑传播。
让员工发朋友圈,一来员工有抵触情绪;二来如此带来的产品销售,未必是真粉,未必有最佳的口碑转化。
所以,他把重心放在研究产品上,而非强制员工发送朋友圈,现在已经得到千万融资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总劝别人,逼你发朋友圈的公司,还是早点找下家。
因为占便宜上瘾的公司,永远做不大。
本文作者Jenny乔,富书签约作者,冷眼看热闹,深度谈人生,你笨算我输。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
本文为LinkedIn经授权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LinkedIn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图片来源于原作者和视觉中国。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进行删除,并就版权问题联系相关内容来源。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2019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