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暑气逼人,不少人因为天热挂起病号。台北三军总医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龄指出,民众夏天因过热而出现身体不适时,应先分辨是中暑或是热衰竭。
医师指出,中医观点认为刮痧对中暑轻症有效,「意识清楚」是重点,若意识清楚,症状多为偏轻型,透过刮痧来刺激皮肤表层,具活血、化瘀、行气、补血等作用
热衰竭是指在热环境下过久,持续大量流汗且未补充适当的盐分及水分,而造成血液浓稠、血流不足,可能出现低血压、呕吐等全身性不舒服,程度相对轻微。
中暑则是在无法散发热量的环境中,觉得身体过热、皮肤乾燥发红、无法排汗,体温恆定机制失控,致体温升高、甚至高烧超过40℃以上,出现如神智不清、昏迷、胡言乱语及怪异举动等症状,恐危及生命。
朱柏龄指出,若民众中暑或热衰竭时,急救首重两点:离开热源与补充水分。先将患者移至阴凉处离开热源,然后透过洒水、泡冷水或吹电风扇等方式使其降温;另外患者因大量流汗致体内水份不够,若意识仍清楚,就赶紧补充水分或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若有呕吐状况记得侧躺,保持呼吸道畅通,并赶紧送医。
而以中医观点来说,中医的中暑是病因,而非病名。北市联合医院中医部主治医师吴建东指出,西医的热衰竭与中暑皆伤于暑气,都属中医裡的中暑。
一般来说民众中暑,多因夏天在户外工作奔走,如工地工人、快递业,或户外运动、体能训练等,使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导致水分及血量不足;症状包含突然晕倒、身热、噁心、呕吐、烦躁、大汗或无汗等,严重时更可能出现昏迷不醒、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等,又称「中暍」,即伤于暑热之意。
另外,年长者、幼童、慢性疾病、较为肥胖或常待在冷气房者,若突然接触高热环境,也可能会热适应不良而造成中暑。
吴建东指出,以中医来说,刮痧对中暑轻症有效,「意识清楚」是重点,若意识清楚,症状多为偏轻型,透过刮痧来刺激皮肤表层,具活血、化瘀、行气、补血等作用。
不过并非每个人中暑时都适合刮痧,像是孕妇、月经中的女性、严重慢性病如肾脏病、糖尿病,或是皮肤溃烂、灼烫伤者,都不建议刮痧;而在时间上,饭后及房事后半小时内、疲劳或睡眠不足、身体虚弱时,皆不宜刮。如果中暑时出现「昏迷不醒、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等情形,尽快送医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