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景德镇 从皇窑了解中国
■侨报小记者赵锦、纪程、陈昊景德镇报道
7月10日,侨报小记者参观了江西景德镇皇窑,看到世界闻名的瓷器制作过程。 
小记者们在皇窑认真聆听讲解员介绍中国陶瓷历史。
中国的英文名字是“China”,而“china”同时也有瓷器的意思,因为以前在外国人眼中瓷器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物品之一。今天我们小记者去的地方是中国制造瓷器最好的地方,小记者尤昀佳一拍大腿说:“这个镇做的可不就是The best china in China,全中国最好的瓷器吗?”
一想到马上就能够看见最精美的瓷器,这令小记者们精神倍增、兴奋不已,很想去见识一下,了解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景德镇是中国制作陶瓷最精美的地方,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窑就是烧瓷器的厂。在景德镇,这一著名的瓷都里,当然少不了烧瓷的窑。其中,名扬四海的其中一家就是皇窑。如今的社会依然变成了一个机械化的时代,传统的窑已经没有人再使用了,但在这个皇窑里,它依然承载着中国从古至今特别突出的制陶文化和历史。
在到达皇窑之前,远远就能看见一座座古老的房子,像一个瓦片的海洋。一开始我还以为皇窑会是一个普通的展览馆,里面有好多好多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瓷器,可事实和我们想象的千里之遥。
陶瓷师傅正在全神贯注彩绘。
在皇窑里,我们看见了许多做瓷器的工人,在用与千年前一样的工具来制造瓷器。导游李长晓阿姨介绍说:“瓷器的制作是由流水线组成的,聪明机智的中国人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设计出了这种流传于今天的流水线。” 皇窑呈现出了古代官窑制作瓷器的情形,这让游客可以体会到制瓷的精巧,并有着深刻的印象。
小记者观看陶瓷拉坯。
制作瓷器需要72道工序
我们了解到,制作瓷器的工艺极其复杂繁多,总共要有72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各不相同,有自己的工具和手艺。其中,包括制瓷的第一步陈腐、印坯、拉坯、修坯、补水荡釉、烧制等各种步骤。每一个步骤都对一个完整的瓷器至关重要,哪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其中,耗时最长的非陈腐莫属,因为为了要达到能捏的效果,这些泥土需要经过发酵,而这个发酵的过程尤其漫长,通常要三、四个月才能完成。其他还有好些步骤也特别令人感慨。画图案的艺术家们都对美术有很深的造诣,经过了三、四年的学习才能到这里给瓷器添上精美的图案。在制作的过程中工匠们个个耐心又认真、全神贯注,为了保证每一个作品都毫无瑕疵、精细美观。每当有一点点差错,整个瓷器就会变成废品。我们在后院看见像一座山相似的碎瓷器,其中一部分从外表上看非常漂亮,但就因为一个小小的意外,变成废品堆在这里。在一个角落里,我们还找到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瓷瓶,就是花纹画出去了几笔,就把一个精致的瓷器扔掉了,看起来都心疼。
小记者们在碎瓷堆里感慨“浪费了好多陶瓷”。
独特的原材料造就景德镇瓷器
瓷器小记者们还有机会采访了皇窑陶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黄青。黄青的前辈们都在瓷器行业工作,她的外公和父亲在1993年创建皇窑公司。她是一位在景德镇土生土长的女孩,在公司已经工作26年。黄青告诉我们景德镇瓷器的历史,她说,这里的瓷器举世闻名,主要是因为这里有特有的原材料,比如宁村瓷石。不仅如此,四季如春的气候、四面都有河流等,都给造瓷创造出非常完美的地理环境,使得景德镇的瓷器可以运到各地。
黄青介绍,人们常常说景德镇“气从天下走,工匠八方来”。这里制作的瓷器把中国戏曲、诗词、歌赋、绘画、西方的油画和艺术融合到一起,工人也不断学习和传承瓷器文化的精神、奉献的态度、科技创新和艺术追求。景德镇大多数人都是以做瓷器生活,所以传播这种艺术也就是当地居民的责任。
黄青还说,景德镇在做瓷器方面一直在改进,包括工艺、材料、技术和窑炉的创新。比如说,过去的窑炉维持不了一个稳定的温度,但现在不仅能保证稳定的温度,也能从三个不同的温度选项中选择。他们还用VR和3-D建模改进并推动传统的手工艺。
陶瓷师傅在给小记者们示范拉坯的步骤,大家都迫不及待要自己动手了。
我们在黄窑还参观了瓷器博物馆,了解到景德镇被称为“陶瓷手工业之都”,是因为这里有一千多年的瓷器制造历史。这些精美瓷器,不但受到中国人的喜爱,外国人也同样爱不释手。
瓷器在世界各地受到欢迎,主要是与郑和的七次下西洋有关,他把瓷器运到海上丝绸之路各国,随后又被带到了欧洲,甚至全世界的个个角落,使外国人了解到中国的伟大发明,也给了中国一个既好听响亮、又有历史性的英文名字“China”。
江西省侨联副主席王强、景德镇市侨联主席周景俭、景德镇市侨联副主席唐建昌、上饶市侨联副主席李建平、黄窑陶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青与小记者合影。
许路亚代表小记者赠送《新荷飘香》给周景俭。
景德镇市侨联主席周景俭赠送英文版《中国景德镇》给小记者。
小记者们在短短几小时的时间里,对景德镇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了解到了景德镇无比深远的文化底蕴,以及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中国人的智慧。通过皇窑,小记者们也意识到了发展的重要性,虽然一部分的技术需要保留传统的工艺,但同时也需要现代科技的辅助。
亲身体验 学会从失败中走出来
■小记者孙露西景德镇报道
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景德镇。
上午,导游带我们参观做瓷器的各个步骤。看完后,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有的步骤需要精细的技巧来上色和画图,师傅们的专注度可以说是非常高。
小记者们在了解陶瓷上釉。
中午的时候,我们去吃午饭了。饭菜真是美味可口啊。下午吃完饭后,终于等来了我们期待已久的活动,要自己体验做瓷器。本来以为就做个形状没什么难的,但后来试了试真的做不出来啊。我在转盘前坐了1个半小时,最后还是什么都没做成。虽然这次做瓷器失败了,但这是次宝贵的经历,让我们都学到了从失败中走出来,才能成功。
小记者们对这个特大瓷器很感兴趣。
  今天真是丰富精彩的一天,我们不仅参加了这么多有趣的活动,还上了一堂人生课程。这一天里,大家都收获满满,我会珍藏这些美好的记忆。
专访蔡玲玲 工美大师制瓷情
■侨报小记者许路亚、李玥佳景德镇报道
  7月10日,在参观景德镇期间,我们采访了蔡玲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小记者们深入地了解了她的陶瓷生涯及艺术风格,也欣赏了她的陶瓷作品,体验了中国陶瓷艺术的精髓,以及如何通过陶瓷艺术,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景德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蔡玲玲接受小记者许路亚和李玥佳采访。
  蔡玲玲是在千年瓷都景德镇土生土长的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她母亲是瓷厂的一名工人,负责在粉彩瓷上添彩。蔡玲玲从小就跟着妈妈学习,甚至于放学回家也陪妈妈一起装饰瓷器。她从小就扎根于制作陶器的土壤里,而且也很喜欢画画,有扎实的美术基础。因此,她就自然而然地踏上一名工艺美术师的道路。她目前是江西省工艺美术研究所陶瓷研制中心的艺术总监。
  在多年的工作中,蔡玲玲大胆创新,改进了景德镇的传统手工装饰方式。她结合现代夸张、变形的手法和景德镇独一无二的传统陶瓷装饰,同时采用了剪纸元素等。如今,她的作品分三大系列:母子系、佛教系和山水系。说到山水系,她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作品。明如镜、白如玉的圆盘上展示出蔡玲玲故乡江西典型的山水景色。右下角有一座被草木围住的屋子。她用几笔浓淡相宜的墨迹,勾画出了远处被雾气环绕的山峰。仔细观看,这作品似乎静中有动。蔡玲玲表示,“山是有情的,水是会笑的,所以我们画山水时都是带着感情去画的。“ 这幅作品就名为“故乡情”,表达作者对家乡浓浓的眷恋之情。
江西省侨联副主席王强、景德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蔡玲玲赠送纪念品给小记者团。
  陶瓷是中国文化中最精美的艺术品之一。“我们通过陶瓷这个载体来推广中华文化,” 蔡玲玲说道。“最早海上丝绸之路都是用陶瓷传播中国文化。当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也是像陶瓷和丝绸之路一样,向全世界传递文化和友谊。”
自己动手 体验制瓷 
■小记者王瑞乔、陈晨7月10日景德镇报道
  7月10日,小记者们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了中国瓷都—景德镇。吃完午饭,小记者们有机会自己动手,体验制作瓷器的全过程。
小记者们终于如愿以偿,自己亲手拉坯。
  制瓷碗时,每个人坐在单独的转盘前,师傅给每人分配了一块泥土,把泥土放在转盘中央,以保证泥土更稳定地旋转,从而转出一个均匀平滑的碗来。
  小记者们自己动手前,师傅对我们制瓷时的姿势给了许多建议,比如借助脚的力气来撑住转盘,以便更容易控制自己的力量,制瓷时可以更稳定。同时,我们可以用手捧泥土的姿势控制泥土的高矮,因为又软又粘的泥土是十分敏感的。
小记者们在认真拉坯。
  之后,师傅便为我们示范拉坯 这个制瓷的第一个环节。他用五个简单的步骤帮助我们了解这个精确而充满技巧的过程。首先,师傅把泥巴摆在转盘中央,开始取泥,把泥土轻轻地往上拉,拉成柱体形状。接下来,他用手扶着壶盖,把泥土压平,把泥模拉成一个像瓶子般的形状。此后,手再次托住泥土,逐渐地用大拇指把壶盖压下去,使泥土变成碗的形状。当师傅把泥巴按下去时,因为泥巴会微微地往下沉,所以也需要把泥土稍微地往上提。最后,我们进入了泥土定型的环节,把条纹修平。定型的环节要把碗和罐子区分开,可以明显地看出哪个是哪个。做成的碗拿下转盘时,可以用剪刀手来取,把泥碗从转盘上取下来。
  当大家观察师傅熟练动作,听他简洁的介绍时,都认为制瓷会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师傅制作出来的瓷器看上去造型简约,也很精致漂亮。
  早上刚观摩过制瓷过程小记者都对自己做瓷器的潜力超级有信心,很高兴可以自己动手。但当泥土摆在每个人的面前时,小记者们才意识到真正的难度。我们很快地发现制瓷有很严谨的要求,步骤也比较复杂。如果手一滑,泥土起了不平衡的条纹,或转盘转得太快,泥土块一下子飞出转盘中央,我们就只能重新开始,重复同样的步骤。看着师傅专业的制瓷技巧,用灵活的手指三下两下就拉成一个泥碗时,大家都惊叹叫绝。
小记者许路亚学习拉坯。
  有些小记者做瓷器很成功,一点也不觉得困难,也有一些小记者感觉是个无法完成的任务。纪程说, “我好不容易做完后,再看到老师们的碗使我灰心丧气。可经过几十次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一个看上去还算不错的瓷碗坯。”
  因为小记者们平常没机会接触中国陶瓷艺术,这次在景德镇制瓷的亲身体验可算是一个很特殊而有趣的体验。
  (本版图片均为陈籍雄摄)
参加《侨报》第八届
美国少年儿童中文大赛
你就有机会成为侨报小记者!
◆ ◆ ◆ ◆
大赛在全美20个赛区举行,分别为分初赛、各赛区复赛总决赛
大奖将提供千元奖品。感谢H Mart对奖品的鼎力支持!除丰厚的奖品外,进入复赛的小选手还有可能获得《侨报》提供的独一无二的学习资源和成长平台。
将有机会成为侨报小记者俱乐部成员,投稿的作品可以获得资深媒体老师的指导,优秀文章将会发表在《侨报小记者报》上,在提高中文水平的同时积累个人作品。
将有机会成为《侨报小记者报》编辑团队成员,自主讨论、规划和执行《侨报小记者报》的采、编、排及宣传推广,培养领导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将有机会成为《侨报》“我教中国乡村孩子学英文”项目义工,提升中英文口语表达能力,增加公益活动经验,为孩子的经历添上亮丽的一笔。
将有机会参加《侨报》及《侨报周末》在当地举行的小记者采访活动,锻炼社交能力,提高中文写作技能。
将有机会暑期赴中国采访或支教,实地体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在奉献爱心的同时,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大赛详细信息
主题:我的爱好(题目)
组别:儿童组(8-10岁),少儿组(11-13岁),少年组(14-16岁),须在美国出生或来美五年以上8-16岁的少年儿童
字数:儿童组300字,少儿组400字,少年组600字,简繁体不限,电脑打字、手写均可,手写适当加分。
奖品:总决赛各年龄组设一等奖1名,可以获得价值500元奖品;二等奖1名,获得价值300元奖品;三等奖1名,获价值200元奖品,以及优胜奖若干名。
赛程
初赛:2019年5月1日-2019年11月30日在大纽约(含康州)、新泽西、费城、大华府、波士顿、芝加哥、南北卡、美东南、克利夫兰、南俄亥俄、北加州、南加州、西雅图、休斯顿、达拉斯、圣路易、凤凰城、底特律、圣保罗各赛区举行
复赛:2020年3月6日(周五)、7日(周六)或8日(周日)在各赛区举行
总决赛:2020年4月11日(周六),复活节长周末在纽约举行
参赛方式
学校收集学生作品统一参赛或个人参赛,请在截稿日期2019年11月30日前在网上填好报名表,并将参赛作品连同打印出的报名材料寄至或送交《侨报》、《侨报周末》当地办公室或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各赛区联络中心。
长按二维码轻松报名。
美东各赛区联络方式及邮寄地址
大纽约赛区
负责人:雷伟军
TEl212-683-8282  EXT. 205 
15 East 40th St., 7FL New York, NY 10016
新泽西赛区
负责人:张立春     
Tel:732-287-5598
1876 LINCOLN HWY SUITE 201 Edison, NJ 08817
费城赛区
负责人:彭林 
TEl:267-918-1993
917 ARCH ST. # 201, Philadelphia,PA 19107
波士顿赛区
负责人:季婕 
TEl: 617-206-0573
1020 Commonwealth Ave., Boston,MA 02215
大华府赛区
负责人:陈建戈     
TEl:240-838-6801 
9113 INDUSTRIAL COURT, GAITHERSBURG, MD 20877
芝加哥赛区
负责人:萧芸 
TEl:630-885-1868
1415 W. 22nd Street Tower FL. Suite 52 Oak Brook, IL 60523
南北卡赛区
负责人:胡艳萍     
TEl:919-800-1836 
1601 WALNUT ST. SUITE 102, CARY, NC 27606
其他赛区
其他赛区请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联系。
精彩推荐
觉得好看别忘了点个赞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